□湖北新洋豐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成華彪
孵化小雞,需要21天。雞崽要出殼,就得用它稚嫩的喙將蛋殼啄破。小精靈夠精的,仿佛知道啄一個小洞是出不來的,所以,它會啄個指甲殼大小的圓圈,就像工人駕馭啄木鳥挖機鑿開一段水泥路面,得先鑿一個圈,然后將一整塊拿掉。有了指甲殼大小的洞,雞崽才有“出頭之日”,使出渾身解數(shù)掙脫蛋殼,來到世間。
人們常用“手無縛雞之力”來形容力量弱小的人。一只雞崽的力量之微弱,可想而知。然而,它要想出世,“雞之初”就必須沖破束縛,尋求突破。
鴕鳥蛋重達(dá)一兩公斤,蛋殼的厚度接近4毫米,廚師用鴕鳥蛋做菜,可不像打雞蛋那般省事,往往得用電鉆鉆個洞才能取出其內(nèi)核。如此堅固的“防線”,鴕鳥崽出殼,用喙來啄顯然是行不通的。自然法則給每一種生命以生存的理由。鴕鳥蛋孵化42天左右,鴕鳥崽面臨出世,就使勁鼓起喉部的肌肉膨脹,直到將蛋殼脹破。人們常說“使出了吃奶的勁”,這話用來形容鴕鳥崽的這一壯舉,是再貼切不過。
鴕鳥崽掙破蛋殼,探出頭,還得經(jīng)過頑強的掙扎才能將整個身子解脫出來。這個過程難度再大,也得靠它自己努力,孵化員一般是不會動手幫它一把的。因為只有靠它自己掙脫出來,自然“分娩”,才會有更強的免疫力和生命力。孵雞孵鴨也都如此,不提倡“剖腹產(chǎn)”。
生產(chǎn)的過程就是一次突破的過程。如果沒有生命之初的這次突破,就沒有新生命的誕生,只能是胎死腹中。動物如此,植物亦如此。一粒種子,突破了土壤的封層才能成為一棵幼苗,所以有“破土而出”一詞。即便是被石頭壓住了,它們也會曲曲折折從石縫里鉆出來。
遭遇矛盾,尋求突破,動植物都不可回避,而且貫穿生命始終。而面對死亡,也需要突破。
旅鼠是北極草原上的一種老鼠,其生育速度實在太快,一胎最多可以生20只,仔鼠20天就成熟,又進入生育期。一對旅鼠一年可生育7至8胎,年初是一對旅鼠,年底就變成了百萬只。每隔三到四年,旅鼠家族就會龐大到不堪重負(fù),草原上可食之物被全部吃光。這時,它們得考慮子孫后代的繁衍,就采用集體自殺的方式來解決“鼠口過?!眴栴}:除了留下少數(shù)以繁衍后代之外,通通去死!幾百萬只幾千萬只成群結(jié)隊鋪天蓋地向大海奔去,前面的逢水架橋,以肉體填平小河、池塘,后面的踏過同類的尸體繼續(xù)前進。這只死亡隊伍來到海邊,奮勇跳進大海抱成團,不斷地跳進,鼠團不斷地增大,大成一個碩大的球,百萬千萬只鼠抱成大球,像座小山似的在大海中翻滾,翻滾,直到全軍覆沒。
走過死亡之旅,“旅鼠”之名由此而來。集體大自殺,也是一種突破:以死亡換取同類的生存空間,真是慨以當(dāng)歌。
在生命過程中,從生到長,從長到死,處處有沖突,處處有待突破。
自然現(xiàn)象給我們以深刻啟示。弱小的物種尚能如此,我們又何以置身事外?人之為人,不是像動植物一樣僅僅為了生存,人有理想,有追求,有豐富的精神世界,所以,人類所面臨的矛盾和沖突就會更多,要尋求突破的方面也就越多,包括生活、學(xué)習(xí)、工作、情感以至生老病死的各個方面。換言之,只有不斷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突破,才能適應(yīng)新形勢、新需求,才能推動各項工作的進展,乃至人類的進化,時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