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珍
沒有春天的女人
劉慧珍
再讀魯迅先生的《祝?!?,掩卷沉思,我忽然覺得對祥林嫂應該有個全新的解讀。
她模樣周正,安分守己,勤快善良,踏實能干,在當時,真稱得上是一個好女人,只可惜,人們竟然不知道她姓什么叫什么。試想,一個永遠不曾被人關(guān)注的女人,竟然不曾給世人留下姓名的女人,怎么會擁有一個明媚的春天呢?
女大當嫁。嫁人預示著一個女人將擁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一片屬于自己幸福的天地,可不幸的是,她嫁給了一個比她小十歲的男人,也許不能稱之為男人,應稱之為男孩,什么都不懂都不會,就這樣,上蒼竟無情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奪走了她的小丈夫,讓她頓時失去了春天。
過年了,新年總會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她一人干著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煮福禮的活,她很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胖了,離開了沒有丈夫的家,她似乎獲得了些許自由。然而,好景不長,轉(zhuǎn)瞬間又是春天,婆婆借開春事物忙為由,不僅帶走她存在主人家的全部工錢,而且綁走了她,從此她心中剛剛升起的一絲希望破滅了,春日剛透來的一縷陽光消失了。
在哭鬧中,在不情愿中,她交了好運,被當做一個掙錢的工具嫁給,倒不如說賣給了山野墺里。還好,總算又有了家,值得她滿足的是她生了一個男孩,有了生命的延續(xù),當然就有了生存和生活的勇氣和希望,有了精神的依靠和寄托,因此她又一次胖了。
但造化總是弄人,在她猝不及防中,在她正享受著自己的幸福時,在她迎來生活的春天時,也正是大自然的春天來臨之際,她年紀青青的堅實的男人卻死于傷寒,她怎能料到自己命運如此多舛呢?
人們總是渴望上帝有仁慈的胸懷,會憐惜天底下受苦受難的蕓蕓眾生,哪能想到上天總不隨人愿,就在這個春天,她兒子的五臟六腑卻被狼吃空了,留下她只身一人,甚至連房屋都被死去的丈夫的族人收去,她連藏身的地方都沒有了,連擋風雨的一片瓦都沒有了,兒子葬入狼口,無疑對她是致命的打擊。她的天空失去了色彩,她的精神支柱倒了,心中最后一絲亮光滅了,她的世界不再有白天,這是苦難嗎?怕苦難二字不足形容。唉,她剛觸摸到東風的影子,春天就結(jié)束了。
我不知她的心有多大有多深有多強,能裝下多少辛酸與不幸,能盛下多少生死別離的悲傷。她沒有了牽掛,當然也不存幻想和希望,只要軀體還在,那就得活下去。
一個沒有精神的軀殼,即使茍活于世,哪怕只有一分鐘,也不會產(chǎn)生多大的意義。她似乎明白了這個理,從別人聽她講阿毛的故事陪出的假眼淚中;從她在嫁第二個男人撞破頭,額角上留的傷疤,別人的取笑中;從她花大錢在土地廟捐了門檻,贖一世的罪名,別人的嘲笑中;從她擔心死后被閻羅王用大鋸將此鋸開分給兩個男人,別人的蔑視中;從“你放著吧”,別人言語的冷漠中,她讀懂了地位、尊嚴、倫理、無情……這樣的生活算不算幸福?這樣人間算不算溫暖?這樣的世界有沒有春天?
捐門檻,寧肯被千人踏,萬人跨,希望贖一世的罪名,希望以此來安慰千瘡百孔的心,希望精神上的枷鎖得以打開,希望不再聽到嘲諷,不再看到鄙夷的眼神和詭秘的表情,可結(jié)果呢,一切都沒有改變,依舊是在祭祖時聽到淡淡的一句“你放著吧”。她垮了,真的垮了,她還有什么呢?
活著沒有希望,那就把希望寄托于死吧,今生沒有希望,那就把希望寄托于來世吧!人間沒有希望,那就把希望寄托于地獄吧!活著的陌生人不給希望,那就把希望寄托于死去的親人吧!
她死了,以死來與命運作最后的抗爭。她死了,死在新年的祝福聲中。她死了,沒有春風的吹拂;沒有春雨的滋潤;沒有春花的芳香。她的一生從開始到終結(jié)都沒有看到春的影子,死后,死后?她真的能聞到春的氣息嗎?
我掩卷沉思,對這個沒有春天的女人,是同情還是悲憫,是惋惜還是悲嘆,還是……
陜西宜君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