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偏頭痛的中醫(yī)分型治療效果。方法 2011~2013年我院共接受了156例偏頭痛患者,對其進行了中醫(yī)分型治療,對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分析。結果 全部患者接受治療后,有112例痊愈、25例好轉、17例有效,2例無效,患者的治愈率是71.8%,有效率是98.7%。結論 偏頭痛臨床中采取中醫(yī)治療的方式需要對患者進行辨證分型,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來進行藥量的增減,避免患者因藥物原因而元氣受損,提升藥物的治療效果。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08 (2015)04-0235-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49.202
作者單位:152186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惠七鎮(zhèn)衛(wèi)生院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LIU Ximiao, Wangkui County Huiqi town hospital, Suihua 15218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Methods A total of 156 patients with migraine from 2011 to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112 cases were cured, 25 cases were improved, 17 cases were effective, 2 cases were ineffective, the cure rate was 71.8%, effective rate was 98.7%. Conclusion When treating migrain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dosag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illness and physical situation, and improve therapy effect.
[Key words] Migraine, TCM treatment, Clinical experience
偏頭痛臨床中比較多見,該疾病屬于血管性頭痛,是大腦的神經功能紊亂所引起的搏動性頭部疼痛,同時大部分患者在偏頭痛發(fā)作時會出現(xiàn)心率加速、嘔吐、腦部功能障礙等情況,該疾病的發(fā)病機理至今醫(yī)學界還沒有統(tǒng)一的結論。西醫(yī)對于偏頭痛的治療,采取的是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加壓治療等,西藥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大,長期使用容易產生依賴性,手術治療具有較高的風險,術后恢復不佳,加壓療法需要視患者的情況來決定。此次我院對部分偏頭痛患者使用中醫(yī)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分析,現(xiàn)根據研究進行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2013年我院共接收了156例偏頭痛患者,其中有36例男性患者以及120例子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齡是17歲,最大是65歲,病程從4個月~25年不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川芎天麻散為基礎方,處方由川芎、天麻、僵蠶、柴胡、白芥子、蜈蚣等所組成 [1]。分型治療:(1)氣滯血瘀型:宜偏重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適量加重川芎的份量,另補加香附、當歸各12 g,甘草8 g;(2)氣血兩虛型:宜注重補血益氣、養(yǎng)血安神之功效,可在基礎方的基礎上再補加炙黃芪、黨參、何首烏、炒酸棗仁、紅棗適量;(3)痰濁中阻型:方劑中應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痛的作用,可加白術、茯苓、半夏各10 g,生姜3片;(4)腎氣虧虛型:宜滋陰補腎、益氣止痛,另加白芷、當歸、枸杞、熟地、山藥、山茱萸各適量,甘草8 g;(5)肝陽上亢型:應平肝通絡、熄風止痛,加蔓荊子、鉤藤(后下)、生石決明(先煎)、地龍、細辛各適量,川芎用量應酌情減少將方劑水煎,飯后溫服,1劑/d,20 d為1個療程;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型歸類、病情輕重以及體質強弱,對方劑中的各組酌量適度加減。
1.3 療效標準
痊愈:患者臨床中偏頭痛癥狀完全消失,對其進行評分,結果降低約90%;好轉:臨床癥狀有較大改善,癥候積分降低超過60%;有效:臨床癥狀改善但有限,癥候積分降低超過30%;無效:臨床癥狀全部存在,患者癥候積分低于30%。
2 結果
全部的患者接受治療后,有112例痊愈、25例好轉、17例有效,2例無效,患者的治愈率是71.8%,有效率是98.7%。
3 討論
目前臨床中偏頭痛使用中醫(yī)治療的案例越來越多,相關報道也越來越多,醫(yī)療界對于中藥治療該疾病的優(yōu)點也開始有所關注,臨床中患者對中醫(yī)治療偏頭痛的接受度高,該方法毒副作用小,通過長時間的用藥,能夠控制病情,且中西結合的治療方法具有比較大的發(fā)展。中醫(yī)治療偏頭痛除了藥劑治療外,還有針灸治療 [2],可以有效刺激粗纖維,起到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病情改善明顯。
可是,現(xiàn)代醫(yī)學中關于偏頭痛的發(fā)病機制研究還不夠深入,有研究者認為是肌體5-羥色胺代謝紊亂引起的,該疾病的發(fā)病非常復雜,可能是血管痙攣以及血管擴張的結果 [3],現(xiàn)在還沒有特效藥來治療偏頭痛。西藥治療主要是鎮(zhèn)痛,使用舒坦類、麥角胺類藥物,該藥物的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出現(xiàn)耐藥性,發(fā)展為頑固性偏頭痛。中醫(yī)中對偏頭痛的論述比較多,將其進行了分型 [4],基本上都是因為風邪、憂思、情傷、飲食等問題導致的,患者的肝腎脾等臟器長期的處于失調狀態(tài),引起了偏頭痛的發(fā)作,所謂不通則痛,所以中醫(yī)治療偏頭痛以“通”來作為原則,采取分型治療,效果突出。
總之,偏頭痛臨床中的發(fā)病率還是比較高的,采取西醫(yī)治療效果不理想,不適合長期使用,中醫(yī)治療適合長期用藥治療,無毒副作用,病情改善明顯,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和體質來進行藥量增加,起到最佳治療效果,不損傷患者的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