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文健
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提出了高效的要求,那什么才是高效呢?一般認為,高效的語文課堂是以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規(guī)范具體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扎實的教學內(nèi)容為載體,以多元的學習方式為中介,以積極的課堂氣氛為依托,以科學的教學組織為保障的課堂。在我們大多數(shù)一線教師的眼中,“高效”二字可以理解為交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探索真知,才是達到高效的有效途徑?,F(xiàn)代的教學觀念更注重長遠的收益——“授之以漁”,而非只求眼前的“授之以魚”,來達到應試教育的目的。說到底,教是為了不教。
那么,如何提升學生思考能力,造就語文高效課堂呢?接下來我以執(zhí)教蘇教版《秋水》一文為例談談提高學生思考能力的問題。文章比較短,筆者首先讓學生自由地把課文讀兩遍,了解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然后問學生課文講了什么道理。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主要見解有:人不能驕傲自滿,不然會貽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大源于無知;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等等,由學生討論,一致認可,得出課文講的主要道理:人不能盲目自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這是很一般性的授課,學生好像對課文懂了,實際上還很模糊,接下來我再讓學生以人物形象為閱讀重點,畫出文中關于河伯言行舉止的相關語句,細細品味,從中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慨,用簡潔的文字寫下來。師生共同分析,學生相關回答例舉:①“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理解出:要謙虛,人不能驕傲自滿,不然會貽笑大方;河伯犯錯,情有可原。有學生總結為:河伯的驕傲自滿,盡管不對,但也是一般人的思維。我認為這樣的認識已不停留于文章的表面了。②“順流而東行”理解出:要有“順流而東行”的勇氣,要勇于實踐。有學生總結為:很多人因種種原因,走不出自己的那一方小天地,終生碌碌無為的人并不少見。③“東面而視,不見水端”理解出:自大源于無知,百聞不如一見。④“望洋向若而嘆”理解出:知恥近乎勇;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知錯能改,善莫大焉。⑤“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理解出:勇于自我批判;空洞的說教不如親身經(jīng)歷。⑥“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崩斫獬觯航忖徣孕柘碘徣?;要學會比較善于比較,才能更好地認清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文章分析到這個層面,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已經(jīng)很豐富了,但還不夠深刻。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河伯沒見到大海之前,黃河的確很大,見了之后,黃河與北海相比又確實很小,推而廣之呢?從中有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認識,天地不是最大,毫末不是最小,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沒有最大也沒有最小,從而認識了莊子的無限相對思想。繼續(xù)引導,介紹莊子在《養(yǎng)身主》開篇的一句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讓學生體味莊子的觀點,人的知識是有限的。莊子認為,人受種種限制,這就注定了人無知的永恒性。宇宙的無窮,無知的永恒,注定了人的渺小,渺小的人類只能是順其自然。在讓學生寫學習此文感受時,有位學生這樣寫道:“河神遇到海神,就如同井底之蛙跳出了那一方小小的天空。我想那一刻,河神感之悟之。天大地大,你我不過是天地間的一粒微塵、一根芥草、一只蚍蜉。卑微至此,唯有匍匐而謙恭,唯有順應和仰望?!蔽覀冇X得,這樣的分析,已經(jīng)和莊子的思想對上了話。
學生的思考能力是不能被低估的,適時引導是關鍵。所以,我們想說,思想上重視是提升學生思考能力的前提。只有這樣才會舍得花時間去問,才會用心去提問。其次,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我們見過不少的公開課,一個問題下去,老師很快就開始追問,而且有些問題很難,讓聽課的老師來回答都不見得容易,所以學生的回答不理想也就很正常了。第三,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要切實改變過去那種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