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蜀瑤,李敏,王佳黎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姚荷生研究室,南昌330004;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成都611137;3.四川大學,成都610065)
黃花蒿植株不同組織中揮發(fā)油及青蒿素的含量比較
吳蜀瑤1,李敏2,王佳黎3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姚荷生研究室,南昌330004;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成都611137;3.四川大學,成都610065)
青蒿為菊科植物黃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寒,味苦、辛,主治陰虛發(fā)熱、暑熱外感、瘧疾、濕熱黃疸[1-2]。《中華本草》除青蒿外,還收錄了青蒿子與青蒿根[3],二者來源與青蒿相同,但藥用部位不同。文獻報道青蒿子可治療創(chuàng)傷和癰腫[4]。但關于青蒿根及青蒿子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等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卻未見報道。
青蒿素是從黃花蒿中提取的抗瘧活性成分,關于該成分提取分離、藥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層出不窮,而關于其在黃花蒿中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卻少有報道,且主要集中在植株不同部位的葉片上,認為黃花蒿葉片中青蒿素含量從上至下逐漸減少,卻忽視了黃花蒿花、子等組織的研究[5-6]。除青蒿素外,黃花蒿揮發(fā)油因有多種生物活性而引起學者的重視[7],其具有抗菌、解熱、止咳、平喘等藥理作用,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神經(jīng)性皮炎及皮膚真菌病等疾病[8-9]。本實驗擬通過比較黃花蒿葉、花、莖、子、根中青蒿素和揮發(fā)油的含量,定量分析這兩類成分在各組織的分布情況,為更好地利用和發(fā)掘該藥材資源提供實驗依據(jù),同時為黃花蒿子和根的藥用價值開發(fā)提供參考。
prostar21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瓦里安有限公司),UV11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天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BP121S型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公司)。藥材采自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及成都市溫江區(qū),經(jīng)成都中醫(yī)藥大學中藥鑒定教研室李敏教授鑒定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的干燥全株;青蒿素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00202-200402),甲醇為色譜純,水為純凈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揮發(fā)油含量的測定
將黃花蒿子、根、葉、花、莖分別粉粹過二號篩,精密稱取50℃恒溫干燥后的黃花蒿子、根、葉、花、莖樣品各約100 g,按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附錄XD揮發(fā)油測定法中甲法進行試驗,計算揮發(fā)油含量,結(jié)果見表1。
2.2 青蒿素的含量測定
2.2.1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Welch Materials XB-C18色譜柱(4.6 mm × 250 mm,5 μm),流動相磷酸鹽緩沖液-甲醇(40∶60),檢測波長260 nm,流速0.8 mL·min-1,柱溫25℃,進樣量10 μL。在該條件下,青蒿素色譜峰與相鄰色譜峰達到基線分離,分離度>1.5,理論塔板數(shù)按青蒿素峰計>5000,見圖1。
2.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采取柱前衍生化法測定,通過單因素試驗考察了衍生化反應的溫度、NaOH質(zhì)量分數(shù)及反應時間,確定了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方法。精密稱取青蒿素對照品25.62 mg置于25 mL量瓶中,用95%乙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精密量取10 mL至100 mL量瓶中,加入0.2% NaOH溶液40 mL,于25℃恒溫水浴中反應60 min,取出,冷卻至室溫,加0.4%乙酸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得102.48 mg·L-1對照品溶液。
2.2.3 線性范圍考察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0.01,0.5,1,2,5,10 mL,分別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得系列對照品溶液,按2.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記錄色譜圖,以進樣量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得回歸方程Y = 1.957 × 107X + 2.750 × 104(r = 1.0),結(jié)果表明青蒿素在1.025 × 10-3~1.025 μg與峰面積呈良好線性關系。
2.2.4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在預試驗基礎上,精密稱取藥材粉末(過五號篩)約5.0 g,加入石油醚(60~90℃)60 mL,回流提取2 h,提取液濃縮成浸膏,加95%乙醇溶解,過濾并轉(zhuǎn)移至50 mL量瓶中,加95%乙醇稀釋至刻度。精密量取該溶液5 mL至50 mL量瓶中,按2.2.2項下方法自“加入0.2% NaOH溶液20 mL”至“搖勻”操作,經(jīng)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2.5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 102.48 mg·L-1青蒿素對照品溶液,按 2.2.1項下色譜條件連續(xù)進樣 6次,計算青蒿素峰面積的RSD1.3%,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6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樣品,平行6份,按2.2.4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計算青蒿素平均質(zhì)量分數(shù)1.6192 mg·g-1,RSD 1.5%,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2.7 穩(wěn)定性試驗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室溫密閉保存,分別于0,1,2,4,8,10 h按2.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計算青蒿素峰面積的RSD 1.3%,表明供試品溶液在室溫下密閉保存10 h穩(wěn)定性良好。
2.2.8 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黃花蒿全株樣品粉末(過五號篩)9份,每份約1.0 g,分別精密加入102.48 mg·L-1青蒿素對照品溶液13,13,13,16,16,16,19,19,19 mL,揮干溶劑,按2.2.4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計算青蒿素的回收率95%~105%,平均回收率100.34%,RSD 2.3%,說明該檢測方法準確可行。
2.2.9 樣品測定 精密吸取青蒿素對照品溶液和黃花蒿植株不同組織(子、根、葉、花、莖)供試品溶液各10 μL,按2.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計算青蒿素含量,結(jié)果見表1。
由于青蒿素分子結(jié)構(gòu)內(nèi)無共軛基團,僅在紫外區(qū)203 nm處有較弱的末端吸收。與堿反應后,分子內(nèi)過氧橋結(jié)構(gòu)被破壞,重排形成共軛結(jié)構(gòu),產(chǎn)物在260 nm處有最大吸收,故本文采取柱前衍生化法測定青蒿素含量。本文建立了青蒿素的HPLC含量測定方法,結(jié)果顯示該方法準確度、靈敏度及穩(wěn)定性均較好,測定方法可靠,可用于黃花蒿的質(zhì)量控制,測定結(jié)果能客觀反映黃花蒿各組織中青蒿素的含量。
由表1可知,黃花蒿植株各組織揮發(fā)油含量排序為花>葉>子>根>莖,青蒿素含量排序為花>子>葉>根>莖,均以黃花蒿花中含量為最高,且與其他組織中揮發(fā)油和青蒿素含量差異顯著,印證了黃花蒿的最佳采收季節(jié)應為開花時期。
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花蒿揮發(fā)油能用于治療神經(jīng)皮炎、真菌等疾病,能誘導人肝癌細胞發(fā)生凋亡,并具有明顯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青蒿素可抗寄生蟲,包括瘧原蟲、血吸蟲,而且還具有顯著的抗炎、調(diào)節(jié)免疫和抗腫瘤等藥理作用[10]。本文通過比較四川產(chǎn)黃花蒿植株不同組織中揮發(fā)油和青蒿素的含量,可為全面了解這兩類成分在黃花蒿植株中分布情況提供實驗數(shù)據(jù),同時也完善了藥材青蒿子和青蒿根的化學成分研究內(nèi)容,為黃花蒿藥用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和利用提供參考。
摘編自《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年第1期:42~44頁,圖、表、參考文獻已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