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坤(江蘇省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
陳 平(江蘇省南京市司法局)
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問題研究
王善坤(江蘇省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
陳 平(江蘇省南京市司法局)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法律幫助?!睘樨瀼芈鋵嵥闹腥珪?,擴大援助范圍,筆者就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問題作些探討。
2003年7月16日,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法律援助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當年9月1日起施行?!稐l例》第1條規(guī)定:“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guī)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條例》的頒布實施是我國民主法治建設中的一件大事,有助于落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憲法原則,對于進一步規(guī)范和加強法律援助工作,促進司法公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何為法律援助?《條例》第2條作出明確規(guī)定:“ 符合本條例規(guī)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也就是讓無錢的人也能請得起律師,免費打官司。這是我國首次將法律援助上升為準法律,但《條例》并沒有涉及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問題。
為貫徹落實《條例》,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面,2004年9月6日,司法部、民政部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衛(wèi)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檔案局聯(lián)合下發(fā)了司發(fā)通《關于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條例〉切實解決困難群眾打官司難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的問題?!兑庖姟返?條提出:“加強法律援助機構與有關鑒定機構的溝通與協(xié)調,減免收取或緩收法律援助案件的相關鑒定費用。受援人勝訴后,應向鑒定部門補交實際需交納的費用。受援人敗訴,交納鑒定費用確有困難由法律援助機構承擔相關費用。”
在我國,最早提出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的是湖北省。 2002年3月28日,湖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湖北省司法鑒定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湖北條例》),這是我國最早用立法的形式提出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制度?!逗睏l例》第21條規(guī)定:“司法鑒定機構對符合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條件的司法鑒定的收費,應當依照規(guī)定給予減免。司法機關直接決定由其內設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的,不得向當事人收取鑒定費?!笔堋逗睏l例》的影響,不少地方也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使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工作法制化。 2005年9月23日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對《江蘇省法律援助條例》(以下簡稱《江蘇條例》)進行了修訂,使司法鑒定法律援助成為地方法?!督K條例》第36條明確規(guī)定:“仲裁機構、公證機構、鑒定機構對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申請仲裁、公證、鑒定的,應當減收、免收或者緩收仲裁、公證、鑒定費?!?/p>
(一)法律困惑
目前,在我國還沒有一部法律援助法,法律援助僅是國務院的《條例》,《條例》是目前法律援助方面的最高“法”,就是這部《條例》,也沒有規(guī)定司法鑒定要實行法律援助。《條例》規(guī)定我國的法律援助主要是由各級法律援助中心承擔有限的法律援助義務,為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減免相應的法律服務費用。參加法律援助的組織和人員只限于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辦理法律援助事項的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所等,國家并未明確要求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員承擔法律援助的義務。按照《條例》規(guī)定:“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是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在國外普遍稱法科學,亦稱法庭科學①《司法鑒定實用指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在我國對司法鑒定的概念定義為“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運用技術方法對專門問題進行科學判斷的活動。②《司法鑒定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從司法鑒定概念上看它不是法律服務。筆者認為,法律援助是國家對需要專業(yè)性法律幫助而又無力支付律師費用和訴訟費用的公民予以幫助,以維護其合法權益,它具有國家性、司法救濟性、法律專業(yè)性和無償性、優(yōu)惠性的特點。法律援助是政府責任,律師負有按規(guī)定實施的義務,受援人是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當事人。
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是否有實施法律援助的義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并沒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的條款,沒有就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的問題作出規(guī)定,亦即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無法可依。何為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算不算法律服務等問題理論界還沒有定論。按照司法鑒定機構的性質而言,鑒定機構沒有無償提供司法鑒定援助的義務,作為司法鑒定工作主管部門的司法行政機關,也沒有要求鑒定機構免費為當事人提供司法鑒定服務的行政權力。實際工作中,為扶助社會弱勢群體、維護社會穩(wěn)定,司法鑒定管理部門只能協(xié)調溝通,請求鑒定機構支援。從法律效率上看,人大《決定》要高于國務院《條例》,高于《八部委意見》,高于地方條例?!稕Q定》于2005年頒布實施后,我國的司法鑒定體制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人民法院不再設立鑒定機構,司法鑒定呈現(xiàn)出社會化的特征,由人民法院決定對經濟困難的當事人無力支付鑒定費用實行減收、免收或暫緩交付鑒定費的司法救助也隨著人民法院鑒定職能的社會化而消失。在《決定》規(guī)定由司法行政機關管理的法醫(yī)類、物證類、聲像資料鑒定以外還有許多類別的鑒定,這些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是否也要進行法律援助,目前法律是一片空白。
(二)經費困惑
《條例》規(guī)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提供財政支持”,“無償法律服務”,而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并不在法律援助范圍之中,因此,有的政府就不把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當作自己的責任,而認為是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義務,因此就不提供經費支持?!兑庖姟芬?guī)定:“交納鑒定費用確有困難,鑒定部門給予減免?!薄督K條例》規(guī)定:“鑒定機構對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申請鑒定的,應當減收、免收或者緩收鑒定費。”《湖北條例》規(guī)定:“應當依照規(guī)定給予減免。不得向當事人收取鑒定費?!币陨衔募紱]有明確政府的職責,司法鑒定法律援助費用目前均由鑒定機構自行承擔。而按《條例》規(guī)定精神,法律援助經費應列入財政預算。
(三)操作困惑
由于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在法律上有障礙,經費得不到保障,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則不把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列入其工作之中,普遍不給經費、不統(tǒng)計案件、不給予指導、不指派案件,使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工作處于完全的“自由化”。目前司法鑒定機構有以下困惑:一是如何審查受理。按法律援助的規(guī)定,受援人應當向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請理由,經法律援助中心審查后確定是否給予援助,對于符合條件的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并出具指派函。由于司法鑒定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機構不管,司法鑒定機構不知如何審查受理。二是如何援助。相關規(guī)定要求司法鑒定機構在法律援助中費用“給予減免”,究竟是“減”還是“免”?“減免”多少?司法鑒定機構無從把握。三是援助不當會適得其反。在法律援助中受援人往往是原告或是受害者,為獲得直接證據(jù)必須要進行鑒定,又因經濟困難交不起鑒定費用,因此,在鑒定費用上提出司法鑒定法律援助。通常情況是鑒定機構給予費用減免,待受援人勝訴后,向鑒定機構補交實際需交納的費用。但在實際操作中受援人勝訴后,從不主動交納鑒定費用。究其原因,司法審判中鑒定費用都是由敗訴方承擔,鑒定機構給受援人減免的費用,實際是援助了過錯方,使其減少了訴訟費用。
司法鑒定意見作為三大訴訟法規(guī)定的法定證據(jù)之一,在訴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案件的審判結果。但由于當事人因經濟困難無法承擔鑒定費用,不能對需要鑒定的專門性問題進行及時鑒定,造成舉證困難,甚至舉證不能,從而導致其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護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盡快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司法鑒定援助制度,將法律援助擴展到需要司法鑒定的弱勢群體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盡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工作之所以難以在全國展開,說到底還是沒有法律作支撐,使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工作無法可依。因此,將司法鑒定援助納入法律援助范圍,為社會貧弱群體提供司法鑒定援助工作,必須盡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一是盡快制定《法律援助法》。由于形勢的發(fā)展,《條例》有些內容到了非修改不可的地步,如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問題。二是將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修改為《司法鑒定法》?!稕Q定》實施近10年,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司法鑒定遇到許多問題,《決定》自身的缺陷是實施受阻的基本原因③鄒明理:《且盼司法鑒定管理盡快步入法治化軌道》,中國司法鑒定網(wǎng)。,很多專家學者、司法鑒定人以及司法行政管理人員呼吁要修改《決定》,制定《司法鑒定法》,要在立法中將司法鑒定援助列入法律援助范疇,要在法律援助經費中列入司法鑒定援助專項經費。司法鑒定援助經費是法律援助經費的組成部分,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應當履行司法鑒定援助義務。通過立法確立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制度,對于完善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健全我國的民主和法制,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二)明確條件,做到規(guī)范動作
法律援助工作是司法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份,由司法行政機關的法律援助機構承擔。司法鑒定援助工作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組成部份,理應由法律援助機構承擔。其主要職責:接受司法鑒定援助案件的申請、受理、審批、指定程序以及司法鑒定援助補貼的領取程序及提交的材料。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的受援主體,應當是貧弱群體中在訴訟中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司法鑒定援助的對象應當參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對象范圍進行劃定。司法鑒定援助的對象:一是法律援助案件中涉及司法鑒定的;二是人民法院決定給予減免訴訟費的司法救助案件的受援人;三是享受低保待遇或者下崗失業(yè)人員而無其他經濟收入、經濟困難并具有法定證明的公民;四是經濟困難的優(yōu)撫對象和嚴重殘疾人;五是其他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司法鑒定費用并具有法定證明的公民。
(三)嚴格程序,加強監(jiān)督管理
司法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司法鑒定機構開展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一是嚴把程序關。司法鑒定機構在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后,要與受援人簽訂司法鑒定委托受理合同,合同中要注明是法律援助案件。案件受理后,鑒定機構要在3個工作日內,根據(jù)案件的具體情況和需要,安排司法鑒定人承辦。對重大、復雜、疑難的司法鑒定援助案件司法鑒定機構應當組織司法鑒定人集體研究,確定承辦方案,確保辦案的質量和效果。二是加強監(jiān)督管理。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對承辦的法律援助案件質量進行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問題應當及時糾正。司法行政機關和司法鑒定協(xié)會要對鑒定機構承辦法律援助案件加強業(yè)務指導和監(jiān)督,定期對司法鑒定機構開展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的情況進行考評,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給予表彰獎勵;對拒不履行司法鑒定援助義務或辦案草率的,視情節(jié)輕重,由司法行政機關依照有關規(guī)定給予相應處理。
(四)多方協(xié)調,解決操作難題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對經濟有困難的當事人提出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在審核之后,如符合援助條件,指定司法鑒定機構進行辦理,并對鑒定費用作出減免決定。目前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受援當事人勝訴后,鑒定費用法院會判給敗訴方承擔。因為之前鑒定機構已經對鑒定費用實行減免,敗訴方就可能少交或不交鑒定費用,這樣就會變相造成肇事方享受了法律援助。因此,要加強與人民法院溝通協(xié)調,爭取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在案件受理時,對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申請司法鑒定的,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司法鑒定機構援助,緩收或免收鑒定費。受援人勝訴后,人民法院應當要求敗訴方承擔鑒定費用,敗訴方應主動向鑒定機構補交實際需交納的費用;受援人敗訴的,按法律援助機構的要求鑒定部門給予減免鑒定費用。
(責任編輯 趙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