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9日,中國第三屆舞臺美術展在北京展覽館成功舉辦。前兩屆中國舞臺美術展分別于1982年和2003年舉辦,本屆舞美展是全國舞美領域12年后的榮歸盛會。展覽主題為“創(chuàng)意空間與文化生態(tài)”,旨在提示當下“大舞美”觀念的開放性,以及引發(fā)對文化發(fā)展的認知和思考。
本次展出舞美作品超過兩萬件,來自全國各文藝院團、院校、企業(yè)和部隊等方面約3000位作者。與過去的舞美展覽大多展示靜態(tài)的劇照和模型不同,第三屆舞美展展出了大量裝置藝術。這些裝置藝術未必都與具體的劇目相關,它們更多代表了藝術家對戲劇藝術、空間美學的理解,體現了近年來國內舞臺美術行業(yè)發(fā)展的最新趨勢與成果。
34個省、市、自治區(qū)的舞臺美術學會設立了獨立展區(qū),展示了當代舞美發(fā)展的新趨勢、新理念,也融合了地域文化的色彩;杰出貢獻藝術家展區(qū)展示了李暢、金長烈、邢大倫、胡妙勝等10位著名舞臺美術家的藝術歷程;2015 PQ展中國作品展區(qū)展出了劉杏林、高廣健、韓生、苗培如、周正平、季喬、劉科棟等9位著名舞美藝術家的作品;特邀知名藝術家展區(qū)展出了孫天衛(wèi)、李威、畢啟亮、嚴文龍、羅江濤等19位舞美設計名家的作品;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區(qū),邊文彤、胡佐、申奧、倪放、譚澤恩等16位青年設計師的作品帶來了新風貌;燈光藝術展區(qū),設立了金長烈、劉文豪、周正平、邢辛、馬路、馮德仲、伊天夫、胡耀輝等11位燈光藝術家,以及白文國、任冬生等11位中青年燈光設計師的個人展位;此外,還有劇場建筑與舞臺技術展區(qū)、新媒體新技術展區(qū)、音響藝術展區(qū)、服裝化妝藝術展區(qū)、藝術院校展區(qū)等多個展區(qū)。
展會期間,主辦方邀請邁克·蘭姆瑟(Michael Ramsaur)、路易·楊森(Louis Janssen)等9位國際專家舉辦了主題論壇,邀請了國內多位舞美藝術家做了舞臺燈光大師系列講座。
國內多家燈光、音響企業(yè)舉辦了產品宣傳、展示活動。在燈光藝術展區(qū),“彩熠”、“方達”、“浩洋”、“河東”、“升龍”、“雅江”、“珠江”等10家舞臺燈光企業(yè)舉辦了企業(yè)宣傳、產品推廣活動,“星光”、“佛山飛達”等公司則設立了展位。在音響藝術展區(qū),“奧雷音響”、“華匯”、“銳豐音響”、“銳聲”、易科國際等企業(yè)也帶來應用于劇院、流動演出的相關產品以及“藝術與技術融合”的解決方案。
作為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戰(zhàn)略合作機構,《演藝科技》雜志社攜北京中演藝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演藝科技網一同參展,凸顯多平臺服務于舞臺科技與藝術融合的宗旨。展會期間,很多編委顧問、專業(yè)人士駐足《演藝科技》展位交流,其專業(yè)書刊,如《論創(chuàng)造自由的照明空間》、《舞臺機械工程與舞臺機械設計》、《戲劇人物服裝設計:韓春啟舞臺作品精選》、《舞臺管理》、《劇場技術手冊》、《劇場懸吊手冊》、《表演娛樂產業(yè)的自動控制》、《漢英劇場術語》、《中國演藝設備行業(yè)發(fā)展概覽》等廣受歡迎。
展覽期間,中國舞臺美術學會還推出由《演藝科技》雜志社協助編輯制作的《中國第三屆舞臺美術展作品集》和《中國第三屆舞臺美術展論文集》,反映了近10年來中國舞美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成果。
同期還舉辦了“中國第三屆舞臺美術展暨視覺藝術雙年展”。(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