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收到朋友、軍旅作家裘山山從成都寄來的《戛然而止的幸福生活》(敦煌文藝出版社,2013年9月)一書。封面素白,底紋為細而淺的樹葉剪影。我第一印象是,書的設計簡潔、清雅,符合裘山山樂觀、大度、溫婉個性;書的內(nèi)容,保持裘山山一貫樸實中蘊機巧、溫情中顯率真的創(chuàng)作風格。
我與裘山山相識在1996年常州初夏陽光下,她的散文《男人瞿秋白》獲得常州日報舉辦的瞿秋白散文雜文大獎賽一等獎,我的《走過這條路》也是參賽作品。同為作者的我們,在兩天之內(nèi),有幾次近距離接觸,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曾寫過一篇《陽光下的微笑》,記錄這次溫情的相遇和我對她的印象,文章首發(fā)本刊(1996年第4期),后刊登在1996年11月2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上。文中最后兩段寫道:
“7月1日,我收到了裘山山從成都寄來的散文集《女人心情》。手捧這本書,我想,這是山山從江南回到西南之后辦的第一件事吧。翻閱那些充滿哲思、文采和情趣的文章,我感覺到她對生活的思考和熱愛,對人生的認識和探索,她的真誠、善良、美麗和愛心。真、善、美和愛是我對人和文學評價的一貫標準,而對裘山山,雖然我們只有一面之緣,雖然我還無法系統(tǒng)地評論她的作品,但我領略了她的生命狀態(tài)、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
我更記住了她的微笑——她在明媚的陽光下、和諧的氣氛中自然流露的美好神情,顯示著寧靜和充實,蘊藏著對生活的希望和自信,那微笑把我們拉近了……我忽然領悟為什么我們會一見如故了,因為我們都有對陽光的渴望和熱愛。我們相識在陽光下,雖是初次相逢,卻將在漫漫的時間和空間流程中,珍藏起晶瑩的回憶……”
現(xiàn)在重讀這篇文章,欣慰這18年來,我們之間一直保持聯(lián)系,有許多晶瑩的回憶和溫馨的交往,尤其是她給了我很多文學上的啟迪和作品的震撼。我擔任常州晚報副刊部負責人之后,裘山山更是支持我的工作,2005年3月和2012年5月在常州晚報上開過兩次專欄,發(fā)過一些散文和隨筆,2006年常州晚報《連載》版刊登過她所著長篇隨筆《遙遠的天堂》。其中她在《常州晚報》刊登的散文《會議合影》分獲2008年度江蘇省報紙優(yōu)秀作品一等獎、江蘇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以及常州市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因為本文作者牽線,裘山山曾在本刊發(fā)表過《我和書的故事》等作品。
裘山山每有新作,也會寄給我。到現(xiàn)在為止,我已經(jīng)擁有她這些年先后寄來的15本書!扉頁上都有她簡潔的簽名,清秀的字跡:“艾英惠存,山山。”“艾英存正,山山?!彼浗o我的每本書,我都仔細品讀,先后寫過幾篇評論她作品的文章——《裘山山:散文如茶》(2003年9月20日《常州晚報》,獲2003年度江蘇省報紙副刊好作品評選三等獎),《誰能理解寂寞的心——評裘山山長篇小說<到處都是寂寞的心>》(2003年1月4日《常州晚報》),以及《充滿激情和力量的作品——評裘山山中篇小說<高原傳說>》(2009年第2期《南充文學》)。我時常會翻閱、回味她的作品,也時常想起她的清麗面容、明朗微笑和幽默談吐,而且還有我在和她聯(lián)系時,一直在心里叫她山山姐。
《戛然而止的幸福生活》收錄裘山山近年發(fā)表的13部中、短篇小說,皆取材于當下普通人的生活,從細小、微觀角度,以平實、樸素語言,用從容、冷靜敘事方式,呈現(xiàn)城市女性失衡的婚姻形態(tài)和社會壓力下復雜多樣的情感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欣喜于裘山山依然保持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年輕狀態(tài),文字還是那么從容、溫暖,作品更加關注普通人,觸碰個體生命細微疼痛,流溢淡淡憂傷、濃濃愛意。但我又感覺這本書與她以往作品不同——在保持內(nèi)心真誠和溫暖情懷,具有廣闊視野和纖細敏感特質(zhì)的同時,敘述疾緩有致,揭去生活假面;文字綿里藏針,戳破人間矯飾,呈現(xiàn)對復雜現(xiàn)實和多味生活的憂思。
“小說是我對生活的設問(裘山山)?!濒蒙缴降膭?chuàng)作善于捕捉“生活中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事、小沖突作為小說題材,它們不激烈,卻很有味道,充滿了溫和的魅力”,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為常人所忽視又涵蘊獨特“意義”和“意思”的故事。這些小說的寫法以聊天式、純記事為主,擷取意味深幽的生活橫切面和細節(jié),表現(xiàn)年齡狀態(tài)、文化程度、社會角色不同人群(個人)的生存現(xiàn)實、情感狀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呈現(xiàn)有味道的人生片斷和生活場景、男人和女人對愛情的想象和期待,對婚姻的觸動和感懷。敘述方式有第一人稱,也有第三人稱,有“她”視角,也有“他”視角;情節(jié)脈絡或揭開心中一個秘密,或表達一種愿望?!洞禾斓囊粋€夜晚》講述商界女人在男人當?shù)郎鐣械膴^斗和疼痛,女人之間的相惜和相知;《大雨傾盆》揭示田青青從優(yōu)雅、有韻味的女人到自負、強勢女人之間角色的轉(zhuǎn)換;《花香催人老》描寫離婚女人夏曉蕙的不甘和隱忍;《戛然而止的幸福生活》呈現(xiàn)活在自我世界中的單云以為邂逅一次浪漫的愛情,幸福生活出現(xiàn)轉(zhuǎn)機,誰知現(xiàn)實摧毀她僅剩的幻想……這些小說中女性主人公——少女、少婦、老婦人,單身女人、離婚女人、失婚女人,有的剛強,有的柔弱;有的善良,有的世故;有的美麗,有的衰老。她們的愛情故事、婚后生活、離婚波折、相親場景,傳達普通女人的尋覓和選擇、隱秘和惆悵,以及女性自身的弱點、缺陷,在社會環(huán)境浸染的功利色彩。作者以感同身受的方式,觀察和體會筆下人物,將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細節(jié)描寫,真實得使人如臨其境;心理描寫,生動得讓人感覺到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小說透過一個個故事,折射喧囂浮躁的物質(zhì)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不安和悸動,描寫女性在愛情和婚姻生活中處于劣勢的悲涼境地,讀來讓人心靈輕顫——
“夏曉蕙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
屋里陰暗得像地獄一樣。但她沒有開燈,她想待在地獄里。她已經(jīng)下了地獄。她渾身哆嗦著,是那種從里到外的寒冷讓她的整個人止不住發(fā)抖,抖得有些喘不過氣來,心慌得好像掉出來似的。她一屁股坐到藤椅上,發(fā)呆。
電話響了。持續(xù)地響。她不接。她沒法接。因為她沒法開口。她感覺自己已經(jīng)死了。電話停了,一分鐘后又響起來,持續(xù)地響。接著手機也響了,手機就在她的口袋里。她把它拿出來,擱在桌子上,她看到了號碼,是孫哲志的。兩個鈴聲此起彼伏。然后又一起停下來。
空調(diào)讓屋里暖和了一些,她漸漸停止了哆嗦。但卻無法停止絕望,是那種眼淚都流不出來的絕望。她真的沒有理由再活下去了,這個世界把她逼到死角里了,一條路都沒給她留。她東闖西撞,已經(jīng)盡力了,卻沒有找到一條走出去的路,她已經(jīng)投降了,可他們還是在逼她,撕裂她,粉碎她……”(《花香催人老》)
出色的小說應該有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尾,《春天的一個夜晚》歡喜結束,《戛然而止的幸福生活》凄美收場,《花香催人老》苦澀中透出生命之光,《有誰知道我的悲傷》《追尾》從充滿新奇、希望變成失落、失望……生活中,會有瞬間吉光片羽,但更多的是平淡,平靜;生命中,總有美好時刻,但漫漫長夜,也有人獨自寂寞。
普通人的生活和命運,在大時代面前總是那么渺小和卑微,但普通人的悲涼和歡喜、愛意與憂傷,永遠最生動和豐富。這些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曲折,故事結局出乎人意料,卻符合生活本身邏輯。其人性復雜、人情善變、人與人之間糾葛,切合當下中國社會現(xiàn)實。
一個作家,尤其是小說家,人生本身就是豐富的,可以擁有兩重世界、兩種人生:一重是現(xiàn)實生活,一重是理想生活;一種是真實世界,一種是虛構世界。而關鍵是把現(xiàn)實升華為虛構,虛構不脫離現(xiàn)實;源于生活真實,又有合理想象。表現(xiàn)生活的支點是感知個體,從而感知世界。作品中,那些美麗、脆弱的女人在僻靜角落里自我拯救,那些寂寞、孤獨的男人和女人的心路歷程和心情故事,那些遺憾、失落、惆悵、黯然的情緒,看似一個笑話、一場鬧劇、一種悲劇,但個體在復雜生存環(huán)境打磨下變異,被繁瑣生活擠壓后變形,在時光無情地侵蝕下變質(zhì),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生存困境,都可能遭受的人生困擾。作家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通人,表面冷眼旁觀,實則感同身受;看似平靜敘述,卻蘊藏熾烈感情。她在不動聲色間,引導讀者自問和自?。菏鞘裁?,把浪漫的愛情變得越來越功利?真摯的感情變得虛無和虛偽?是什么,改變?nèi)藗兊纳詈兔\?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離、隔膜?為什么,許多人熱衷追求利益和金錢,卻很少去思考生命本真意義?為什么,人們離夢想越來越遠,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作家在這部小說自序中說,“在設計情節(jié)時,我會不由自主地帶入我的愿望,我的愿望就是人與人之間能彼此包容,彼此體諒,彼此溫暖。而不是冷漠和仇恨。雖然后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比比皆是,但在我小說里,我會固執(zhí)地表達我的愿望。”事實上,不管什么時代背景中,不論什么生存情境下,期待真情,努力追尋幸福;相信真愛,人與人之間和諧、有愛,當是人性最明亮的理想和信念。小說集中,方欣發(fā)現(xiàn)窗外綠色的樹(《春天的一個夜晚》),夏曉蕙酒醉后看到一束臘梅花(《花香催人老》),柳青青和周小東旅程終點拉薩廣場的月亮(《邂逅》),都象征生活中的希望和亮色,溫暖和美好。
文學作品只有探入精神世界層面,才能進入讀者心靈。裘山山以銳利的觀察力、洞穿世事的清醒和深刻的悲憫情懷,在作品中描繪人們在變更的生活中找不到位置的迷茫和絕望,呈現(xiàn)生存在大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掙扎和崩潰,舊夢和新生。廣闊的文化視野與深層次的人性表達,讓這本薄薄的書深邃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