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曉剛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責編 鄂璠efan@chxk.com.cn
近來,全國不少地方掀起一股參觀監(jiān)獄熱潮。國家發(fā)改委近期就組織了200多名身處“高風險崗位”的司處級領導干部,分批到一些監(jiān)獄接受廉政警示教育,看看服刑人員的日常生活,聽聽部分罪犯現身說法,講述“蛻變過程”。其他不少省市也開展了類似活動,而且頻次密集,引人關注。
從社會反響來看,對此舉贊彈皆有,憂疑并存,爭論的主要問題是——這種形式到底能否收到“以儆效尤”之效?我們不妨從參與者中尋找一些答案。據報道,國家發(fā)改委的一名參觀者反映,“一張張悔過自責的面孔、一段段聲淚俱下的懺悔,讓人受到極大震撼”,參觀監(jiān)獄是一堂“鮮活生動、具有強烈沖擊力的廉政警示教育課”??磥泶伺e還是對部分人產生了一定效果。當前,我國的腐敗現象處于易發(fā)、高發(fā)、多發(fā)期,滋生腐敗的土壤大量存在,新的腐敗內容和形式不斷出現,“老虎”四伏、“蒼蠅”撲面,反腐敗形勢空前嚴峻復雜。在這種大背景下,組織黨員干部尤其是“高風險崗位”干部參觀監(jiān)獄,強化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顯然有其必要性。只要組織合理、運作得當,定能收到更多正向效應。
紀檢話語體系里常有“拉拉袖子”一說,實質上就是指要有一種預警機制、防范機制。參觀監(jiān)獄就可以視為一種有組織的“拉拉袖子”,是組織對成員的一種提醒、告誡、勸導、震懾,或者說是一種另類途徑的關心、愛護。在我看來,這種形式,有助于完善對黨員干部的廉政教育和預防體系,而且由高墻內外生活的即時性對比、落馬官員當場反省的思想心理對照中,更容易產生一種“觸目驚心”、“反求諸己”的效果。相對于捧著書本教材感受什么是腐敗、該怎么廉潔,直擊獄中人物場景這樣的“活教材”、“反面教材”,無疑更有力度,更具現實針對性。
當然,輿論的一些擔憂也有道理。比如,這算不算形式主義?是不是拿著公款搞監(jiān)獄“一日游”?質疑的核心還在于能否有實效。確實,這樣的形式并不可能確保一定取得實效,但對反腐倡廉工作來說,警示教育還真就離不開一定的形式。關鍵在于,形式和內容能否有機融合、相得益彰,真正促進反腐工作開展和目標實現。有人稱參觀監(jiān)獄為“反腐新招”,實際上從古至今,這種現場教育、心靈懲戒的法子有很多,監(jiān)獄向來是震懾貪腐的常用場所??梢哉f,組織黨員干部參觀監(jiān)獄并不為過,但寄希望于通過一兩次參觀就能實現防范預警目的,那就是在反腐敗問題上幼稚和天真了。
反腐敗,事后懲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事先預防,從源頭和關鍵點抓起,靠制度和規(guī)矩辦事。具體到參觀監(jiān)獄這一形式來說,我們既不能簡單否定其助益價值,也不能過度拔高其預防作用。這種形式屬于“防君子而難防小人”。對于那些頭腦堅定、嚴于律己的黨員干部,不用拉袖子也會清正廉潔;對于有些心存僥幸、搖擺觀望的人,警示勸誡還可以起到一定效果;而對一部分死硬腐敗分子來說,恐怕靠什么警示辦法都無法遏制其私欲和黑手,甚至還有可能促其早做打算、鋌而走險。現實中也不乏這種情形,前車之鑒不遠,后來者又重蹈覆轍,甚至變本加厲?!扒案罄^”頻頻上演,落馬紀錄不斷刷新,都說明當下的反腐敗斗爭依然處于膠著博弈、逆水行舟態(tài)勢,絲毫不容樂觀。
十八大以來,中央在“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上重拳出擊,成果卓著,取信于民。但總體上,目前還處于著重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階段,孳生“蒼蠅”的不良生態(tài)遠未徹底改觀,“老虎”更有可能反撲,抓貪反腐任務還很艱巨,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機制還很艱難。在這種大框架下,參觀監(jiān)獄還屬于治標之小策,此舉能否以儆效尤的爭論還是些小道理,顯得有些舍本逐末。我們不妨把目光更多地專注于今后反腐的大思路上,尤其是制度層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這更為重要,也更管長遠。
本欄目所刊發(fā)言論,均不代表本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