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泊 (吉林財經大學 130117)
黑色電影文化研究
胡 泊 (吉林財經大學 130117)
黑色電影產生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由法國的影評家尼諾.法蘭克給黑色電影,這一類型冠以了黑色之名,到了五六十年代的美國,黑色電影尤其盛行,至到今日我國的黑色電影也初具規(guī)模,不僅僅是社會生活的一個返照,同樣也表達人們對于社會的一些情緒和格調,本文就從黑色電影產生的政治、經濟和人文的背景出發(fā),以黑色電影的特點和人物性格以為切入點,不斷的發(fā)展黑色電影的特色和與生俱來的魅惑。
黑色電影;黑色格調;政治經濟背景
項目名稱:黑色印象中的美國社會與人生——黑色電影文化研究,項目編號:2014B173
黑色電影形成于美國,定位于法國,后又繁榮于美國好萊塢的電影業(yè),及到今日,我國的電影中也有不少黑色電影的出現(xiàn),像剛剛上映的國產《繡春刀》、外產的《白日焰火》等都是黑色電影的例范,還有最為經典的《七宗罪》《兩桿大煙槍》《低俗小說》《黑色大麗花》等,都是黑色電影史上可圈可點的力作,還有香港杜琪峰的一系列黑色電影都十分叫作,究竟什么讓黑色電影有了得以發(fā)展的沃土,黑色電影又以怎樣的形式和特點維持長久不變的高票房,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立意。
1.黑色電影的產生
黑色電影這一實質性的概念生產于20世紀40年代的法國,在二戰(zhàn)德國占領的那些日子里,法國長期看不到好萊塢的影片,后來法國的評論家尼諾·法蘭克看到了為數(shù)幾個的好萊塢戰(zhàn)爭時期的影片,加之法國被德國占領長期壓抑下的情緒,對那些表現(xiàn)出玩世不恭和悲觀絕望,人性幻滅和墮落,甚至是罪惡和瘋狂的影片命名為黑色電影。《電影藝術詞典》一書里把黑色電影定義為:“可以說美國的暴力題材,德國表現(xiàn)主義的攝影風格和法國的存在主義思想的結合體”。在保羅·施拉德的《黑色電影札記》中提到:“黑色電影這一影片類型是在電影本身已經產生之后被精心打造出來的,它并不是一種完全的類型片,而是作為包裝犯罪影片的一個風行方式?!?/p>
2.黑色電影的發(fā)展歷程
正如電影界以好萊塢為電影時代的劃分從早期電影到經典好萊塢電影,再到后經典好萊塢電影時期一樣,黑色電影也經歷了三個發(fā)展時間,即第一階段,1941到1945年的私家偵探或孤狼黑色電影;第二階段為1945年到1949年的現(xiàn)實主義黑色電影;第三階段,1949年到1953年的精神病黑色電影,逐漸的完善和發(fā)展形成了今天的較為完備的黑色電影體系。如果按照其不同的內容和立場來看,黑色電影又有著表現(xiàn)主義傳統(tǒng),紀實主義的立場,后現(xiàn)代主義的狀態(tài),以及存在主義的思想。從黑色電影的開山之作《馬爾他之鷹》發(fā)展到現(xiàn)在,也經歷了黑色電影以及新黑色電影兩個階段,1966年《地獄先鋒》和1974年的《唐人街》是新黑色電影誕生的標志。作為新興產物的新黑色電影,內容上更為暴力和黑暗,其核心是存在主義的異化,孤獨和荒誕,是較黑色電影更能體現(xiàn)悲觀主義和道德矛盾和迷失的主題。
1.政治背景
黑色電影當沒有確定的概念之前,其產生于擁有好萊塢電影業(yè)的美國,但完全意義的黑色電影卻成形于二戰(zhàn)時期被德國突襲而占領的法國,在那個暗無天日的歲月里,法國人民很少有機會看到美國好萊塢的電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僅僅有幾部戰(zhàn)爭時期拍攝的玩世不恭和悲觀主義黑色風格的電影,法國的評論家就將這類影片命名為黑色電影,在大的戰(zhàn)爭背景下,一個完全淪喪主權的國度里,黑色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卻反映出法國人民壓抑的心情特點和難以舒展的喪國情緒,政治和戰(zhàn)爭的大背景,促成了黑色電影的進一步成形。
2.經濟背景
美國的黑幫片,西部片等或多或少的在最初的時間帶有黑色風格的因素。在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剛剛經歷完經濟大蕭條,經濟危機使全民的情緒低落,黑幫一些黑色勢力又掌握著美國的一些重要經濟命脈,不僅是美國,像意大利基本上經濟重要行業(yè)也壟斷在黑手黨的手中,黑色經濟及地下灰色經濟也是黑色電影形成的必不可少的經濟基礎,世界性的經濟低迷時期,人們的思想和導向受經濟的影響,也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異化和偏差。這一時間段誕生的黑色電影就以寫實的手法來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殘酷、罪惡、變態(tài)、丑惡、骯臟和暴力等等社會現(xiàn)實。
3.文化背景
在美國的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文化領域形成了一些以低俗小說為特色的文學風潮,再加之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思潮和法國詩意現(xiàn)實主義,都為黑色電影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文化上的路基。加之這些小說又經歷了法國硬派黑色系列的熏染和戰(zhàn)爭的影響,蹴就了黑色電影的繁榮和發(fā)展,而黑色經濟又以暴力為主要依托,以黑幫為主要組織形式,以非法經濟活動為主要的經營項目。而這些也為黑色文化提供了現(xiàn)實生活的模型,賭博、販毒、色情交易等黑色因素被搬上了文學和電影,反映出罪惡、墮落和夢魘的城市生活以及人們內心的深不可測。
1.人物的矛盾性
人物性格的矛盾性是黑色電影里非常典型的一個人物特色。僅以經典黑色電影《七宗罪》為例,在這個暗黑的鏡頭里,反映出以宗教七天罪狀:貪食、貪婪、懶惰、淫欲、驕傲、嫉妒和憤怒為線索一系列的連環(huán)殺人案。而在這部影片之中,維護正義的警官可以貪臟枉法,伸張正義的律師卻可以是貪婪的表現(xiàn),美麗的人本不應該驕傲,肥胖的人也應該懂得節(jié)制,妓女至少應該懂得廉恥,殺人狂也不應該覺得那么理所當然,甚至覺得自己是在救贖人類和整個社會,以傳道布教和導人向善的目的而接連殺人,殺人者自詡為救世者,正義的警官最后卻舉起了槍。在這樣的黑色影片之中,展現(xiàn)給大家的卻是人性中最為丑惡和黑暗的因素,人物的矛盾性構成了黑色電影最為特色的標志。
2.道德觀的模糊性
道德觀和價值觀是衡量一個社會和時代的標準,而黑色電影主要的內容和拍攝的場景基本上都是以城市的角落,越夜越黑暗的時間以及沒有犯罪就無以構成黑色電影主體的故事。這種陰影藝術形式不僅僅是在反映社會上的陰暗層面,而且在一定的人物刻畫和塑造上也造成了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偏執(zhí),人物的矛盾性不僅僅展現(xiàn)了主人公的心理過程,同樣也在另一方面對于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種挑戰(zhàn),而且就電影本身這種媒體形式來說,對于人們的思想和道德觀也是一種戕害。
3.社會邊緣群體寫實性
黑色電影主要的故事構造就是以犯罪和陰暗為基調,而犯罪的主要施動體就是社會上的邊緣群體,而這些邊緣群體主要為異教徒、罪犯、黑社會組織、黑暗群體。這些人正是黑色電影的主角和故事的發(fā)生體,并且他們往往從事著和暴力、色情、走私、販毒、地下非法商販等等的社會角色,黑色電影的故事也是由他們的真實提練和活化了的藝術形式,再加以潤色和豐富,同時也是夸大了原有的生活版本,但就內容來說是與社會邊緣群體有剪不斷,理更亂的絲縷關系。
[1]鄭樹森.類型電影和電影類型[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2]?!な├?黑色電影札記[J].郝大錚譯. 世界電影,1988.
[3]保爾夫.從兩部美國影片看黑色電影.[J].電影藝術,1995.
胡泊,女(1981--),籍貫:吉林省四平市,學歷:碩士,工作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公共外語教研部,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外語語言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