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國
金朝正大三年,大詩人元好問被委任為南陽府鎮(zhèn)平縣令。剛上任一個月,縣里發(fā)生了一樁離奇的案件:先是杏花山村民蔣二被殺,兇犯拋尸荒山;再是衙役在半夜捉拿兇犯時,捉住了本縣蔣秀才與迎風(fēng)庵尼姑了緣私奔;秀才、尼姑剛剛到案,又有菩提寺和尚隨悟來到大堂索要自己的“師妹”——尼姑了緣。
被害的蔣二——私奔的蔣秀才與尼姑一大鬧公堂的和尚,好一樁佛門風(fēng)流兇殺案,這可難住了上任伊始的元縣令!
一、風(fēng)流秀才
這天升堂問案,元好問見深夜攜尼姑私奔的蔣秀才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便認定是風(fēng)流才子愛佳人,是俊秀才拐走俏尼姑,殺害了知情的蔣二,便厲聲問道:“大膽秀才,你既為讀書之人,豈不知‘非禮勿動,非禮勿行的圣賢之道?竟敢與尼姑私通,干出傷風(fēng)敗俗、殺人滅口的勾當,快從實招來!”
蔣秀才大呼冤枉,他申辯說,自己雖然讀詩書、遵圣賢,但長期仰慕迎風(fēng)庵尼姑才貌雙全,晝思夜想,不能自已。因此,才托本村在迎風(fēng)庵打雜的本家蔣二鴻雁傳書,表達思慕之情。二人兩情相悅、情投意合,難以割舍,遂相邀私奔,恰被官府拿住。蔣二是自己的本家,為他們穿針引線,自己對蔣二感激還來不及,豈有殺害蔣二之理?望縣令大人明察。
蔣秀才一番話說的人情人理,元好問也暗自稱許。他轉(zhuǎn)過眼來看尼姑,但見尼姑了緣長得俊秀清麗,有閉花羞月之貌。了緣也紅著臉點頭承認與秀才有聯(lián)對唱和、暗邀私奔之事??磥硎Y秀才與尼姑了緣真是郎才女貌的一對“冤家”,兩人茍且私奔,雖有辱圣賢之禮,但因少男少女情之所至,亦有可恕。蔣二為他們穿針引線,有恩于他們,再加上秀才是文弱書生,尼姑為孱弱女子,他們不可能殺害蔣二,那么殺害蔣二的真兇會是誰呢?
元好問正要訊問和尚隨悟,不料他一下從地上跳將起來,指著蔣秀才的鼻子,怒氣沖沖地說一定是蔣秀才殺害蔣二,拐走了自己的情人師妹了緣。和尚道,蔣二是為他和了緣通風(fēng)報信,被蔣秀才發(fā)現(xiàn),蔣秀才窺得書信,想拐走了緣,于是殺蔣二滅口,真是天理難容!
元好問訊問和尚,說蔣秀才殺人滅口,可有證據(jù)?和尚尷尬地搖搖頭。元好問轉(zhuǎn)而問尼姑,尼姑也對和尚“不感冒”,并說過去經(jīng)常有菩提寺和尚到迎風(fēng)庵拈花惹草。元好問大怒,厲聲喝道:“大膽和尚,竟敢顛倒黑白、咆哮公堂,誣陷好人。來人,拉下去!”
可是,任憑和尚被打得皮開肉綻,死去活來,仍然不住地大呼冤枉。元好問納悶了:唯一的知情人蔣二已死,死無對證,如何是好?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命衙役把和尚打入大牢,改日再審,蔣秀才取保候?qū)?,單單留下了尼姑了緣?/p>
蔣秀才謝過縣令大人,無限深情地望著被衙役帶走的尼姑,連連搖頭嘆氣,下堂回家了。那么,被單獨留在衙門的尼姑會說出什么隱情呢?
二、俊俏尼姑
在后堂,尼姑只是不住地啼哭。元好問無奈,喚來自己的夫人詢問尼姑,要她把事情的經(jīng)過詳細說一遍。尼姑總是忸忸怩怩、面紅耳赤、不言不語。直到元好問借故離開,尼姑才紅著臉向元夫人說出事情的經(jīng)過。
姑娘出生于貧困之家,從小被送入迎風(fēng)庵出家當了尼姑,她飽讀經(jīng)書,能詩能文。雖然法名了緣,但卻塵緣未了,終日面對黃卷青燈,苦寂難耐,經(jīng)常想念家人,憧憬紅塵世界。這一晚夜深人靜,月明花暗,了緣對月傷情,忍不住在迎風(fēng)庵墻內(nèi)吟出一句上聯(lián):
冷月寒光照淚面,徒增愁緒;
冷不防墻外馬上有人朗聲對日:
熱腸溫語答深情,可慰芳心。
了緣羞得面紅耳赤,急忙跑回齋堂。不料第二天,在迎風(fēng)庵打雜的蔣二送來了一個紙條,說是“月下墻外之人”給她的信,了緣展開一看,竟是一副上聯(lián):
春風(fēng)乍起,掀動愛波無靜時;
了緣讀后心潮起伏,一夜無眠。次日,她讓蔣二把自己回復(fù)“月下墻外之人”的下聯(lián)帶給“墻外人”。了緣對的下聯(lián)是:
秋雨可望,滋潤情緣有佳期。
從此以后,兩人靠蔣二傳書,聯(lián)對往來,感情日深,到了難分難舍的地步。終于有一天,了緣按捺不住,托蔣二給自己的“冤家”捎去一聯(lián):
子時夜深沉,梧桐樹下會;
蔣二隨后又捎來回聯(lián):
三更人酣睡,鳳凰天上飛。
了緣一看是情郎暗示要與自己私奔的下聯(lián),心情十分激動,想象著就此可以脫離苦寂,號情郎天上人間,鸞鳳和鳴。誰料就在她與蔣秀才第一次相會梧桐樹下,正欲一起遠走高飛之時,卻被搜尋兇犯的衙役拿住……
三、情種和尚
第二天,元好問升堂,將和尚、尼姑、秀才一干人全部喚人大堂。元縣令先平和地說,蔣秀才與尼姑了緣乃才子佳人,長期聯(lián)對往來,情深意篤,看來確實與蔣二之死無關(guān),本官意欲成全,當堂釋放,不知眾位意下如何?秀才、尼姑面露喜色,正要叩頭謝恩,不料和尚隨悟又跳將起來,指著元好問的鼻子大聲斥責:
“聽人說元縣令乃博學(xué)鴻儒,詩文名滿天下,今日看來,卻不過如此,原來也是糊涂官一個!”
元好問不慍不火,微微一笑,對和尚說:“這位師父既說本縣昏庸,本縣愿聞其詳!”
接著,和尚在公堂上侃侃而談,訴說自己所受的冤屈。原來,和尚隨悟也是自小因為家貧被送人菩提寺出家。他跟著方丈大師熟讀經(jīng)書,詩詞歌賦都能拿得下來,深得方丈器重。在菩提寺里無聊之時,常聽師兄弟們私下談?wù)撚L(fēng)庵尼姑了緣,說她不但長得像西施再世、嫦娥下凡,而且文采出眾,因此攪動了自己的凡心,日夜思慕了緣,經(jīng)常有事無事在迎風(fēng)庵一帶轉(zhuǎn)悠,希望能一睹了緣師妹的容顏。無奈佛規(guī)森嚴,始終未能見到心上人一面。
那一日夜晚,方丈帶自己外出做完法事,途經(jīng)迎風(fēng)庵。恰逢皓月當空,夜色迷人,不禁觸景生情,更加思念了緣師妹。心想即使見不到自己的心上人,哪怕是看看迎風(fēng)庵的青瓦紅墻,心里也感到踏實、快慰。故而久久站在迎風(fēng)庵紅墻之外,對著皓月流連忘返。忽然喜從天降,墻內(nèi)傳來了緣師妹對月吟詠之句。隨悟聽了,不啻是聽到了瑤池仙音!他春心蕩漾,隨即滿含深情地酬答。此后便托蔣二鴻雁傳書,酬答唱和。日子久了,二人漸漸情投意合,難分難舍,相邀半夜私奔,誰知半路殺出來個蔣秀才,攪黃了師兄妹的佳期不說,還攤上了人命官司。大人不分青紅皂白,將和尚打得皮開肉綻,不是糊涂官是什么?endprint
四、聰慧縣令
聽完和尚隨悟的一番話,元好問哈哈大笑:“看來本官與蔣秀才還有兩位師父皆是讀書之人,也是性情中人,也算有緣。今日本官頗有興致,暫不審案,也來湊個熱鬧,附庸風(fēng)雅。咱四人來對對子,以春夏秋冬為首字,說出各自的行狀,我先拋磚引玉?!闭f著元好問即時吟詠出首句:
春光融融,縣令窗前吟詩經(jīng);
和尚隨悟立即對道:
夏日炎炎,僧人室外撞晚鐘。
尼姑了緣面色凄楚地對出:
秋風(fēng)瑟瑟。尼姑燈下誦梵又;
蔣秀才略一思索,對出了最后一句:
冬雪飄飄,秀才屋里煨火盆。
聽完蔣秀才的最后一句,元好問略略皺了一下眉頭,向蔣秀才問道:“秀才可曾記得你與了緣師傅的來往詩聯(lián)內(nèi)容么?”
蔣秀才立馬背出了與了緣的最后酬答詩聯(lián):“子時夜深沉,梧桐樹下會……”了緣也紅著臉不住地點頭稱是。
元好問繼續(xù)問蔣秀才:“秀才可曾記得‘月下墻外之人第一次酬答了緣的聯(lián)句?”蔣秀才一愣,推說日子久遠,記不清了。元好問微微一笑:“你既為‘月下墻外之人,對了緣一往情深,二人來往聯(lián)對,必然刻骨銘心,如何會忘記?”他轉(zhuǎn)身問和尚隨悟可曾記得?隨悟說自己時刻銘記在心,不曾忘懷。隨即當眾把他與了緣的所有詩聯(lián)往來倒背如流,引得公堂上下一片贊嘆聲。了緣驚得睜大雙眼看著隨悟。隨悟說,最后的一句詩聯(lián),是自己親筆所寫,愿與蔣秀才當堂核對筆跡。蔣秀才早已像瘟雞一樣,抬不起頭來。
元好問一拍驚堂木喝道:“大膽蔣秀才,本縣昨已明察暗訪,查實你長期坑蒙拐騙,欺男霸女,危害鄉(xiāng)里。速將你如何殺害蔣二的罪行,從實招來,免得受皮肉之苦!”
蔣秀才頓時癱倒在地,連連叩頭認罪。原來,他出身富家,自小不學(xué)無術(shù),靠賄賂官府竊取秀才功名。有了功名后,他更加游手好閑,終日尋花問柳。這天他游蕩到迎風(fēng)庵,本想偷看漂亮尼姑,不料卻撞見送信的蔣二。蔣秀才對蔣二威逼利誘,逼蔣二說出和尚與尼姑之間的風(fēng)流韻事,背熟了和尚尼姑的來往聯(lián)對,后又怕蔣二泄露機密,壞了自己的好事。便一不做、二不休,待蔣二送完信后,將蔣二殺死滅口。蔣秀才提前來到梧桐樹下與了緣相會私奔。本想著元好問剛剛到任,不縣令情,難破此案。自己從此可與俏尼姑鸞鳳和鳴,成就好事,不料卻被元好問機智地識破了機關(guān)。
元好問將兇犯蔣秀才打人大牢,待秋后問斬。然后問尼姑了緣此事該如何了斷。
尼姑了緣深悔自己為情所困,昏頭漲腦、糊里糊涂地與無賴蔣秀才走到了一起,她感到對不起對自己一往情深的師兄隨悟,羞愧得在大堂上掩面而泣。
和尚走近尼姑,深情地對她說:“師妹,你我情深,天日可鑒,我為師妹就是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無怨無悔!”說著,師兄妹一對情人在大堂上抱頭痛哭。
見此情景,元好問當堂宣判:
“古人曰:食色,性也,不可強行抑阻。隨悟與了緣愛篤情深,準其返俗成婚,以全理性!”
和尚與尼姑一聽,納頭便拜,叩謝青天元大人。從此,元好問智斷佛門風(fēng)流案,成就一對另類鴛鴦的佳話,在南陽一帶流傳開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