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遼寧省錦州市傳染病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結核性腦膜炎的護理
王麗敏
(遼寧省錦州市傳染病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目的 探討結核性腦膜炎的護理體會。方法 選擇我院2009年~2012年的37例結腦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先采用輔助檢查和腦脊液檢查,采用一般護理、癥狀護理、用藥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等綜合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觀察患者好轉情況。結果 經積極地治療和護理,31例患者好轉出院,2例轉上級醫(yī)院,4例患者死亡。結論 優(yōu)質的綜合護理措施能夠減少結核性腦膜炎病死率,增加治愈率。
結核腦膜炎;護理;體會
結核性腦膜炎是結核病中最嚴重的病型,病死率較高。早期的準確診斷、及時有效的治療,優(yōu)質的護理決定者患者預后的好壞。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適時給予處理,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減少并發(fā)癥的關鍵所在[1]。同時對患者及家屬做好健康指導,提高結腦患者的自護能力和家屬的照顧技巧,有利于縮短結腦患者病程,獲得早日康復。
結核性腦膜炎是神經系統(tǒng)結核病最常見的類型。由結核桿菌侵入蛛網膜下隙,引起的軟腦膜,蛛網膜進而累及腦血管部分,可累及腦實質病變的疾?。?]。結腦是一種嚴重的繼發(fā)性結核病,常繼發(fā)于身體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灶。結核性腦膜炎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腦膜、腦血管、腦實質及腦積水四個方面,根據(jù)其病理變化臨床上分為四型,分別為漿液型,屬于早期病例。腦底腦膜炎型,臨床最為常見,較前兩型嚴重,預后差,后遺癥嚴重。脊髓型,常見于成人,病程較長。我院2009年~2012年的37例結腦患者的護理體會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09年~2012年的37例結腦患者,男21例,女16例,其中兒童3例;病程10 d~6個月,本組病例臨床多樣化,發(fā)熱37例(100%),頭痛37例(100%),嘔吐26例(70%),嗜睡15例(40%),昏迷11例(30%),發(fā)作性意識模糊,躁動,譫妄27例(75%),抽搐及驚厥6例(12%),大小便失禁或尿儲留33例(50%),頸項強直34例(90%),對光反射遲鈍15例(40%),雙下肢病理反射陽性23例(60%),4例因病情加重臨床死亡,31例治療好轉出院,2例轉往上級醫(yī)院。
1.2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WBC正常者23例,(10~20)×109/L者11例,20×109/L以上者3例。結核抗體陽性者17例。
1.3腦脊液檢查:腦脊液抗結核抗體IgG檢測陽性者26例。顱內壓正常者(90~180mm Hg)6例,顱內壓在(181~300 mm Hg)22例,顱內壓在(301~400 mm Hg)7例,顱內壓>400 mm Hg 2例。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100×109/L以下者5例,在(100~500)×109/L者26例,在500×109/L以上者6例。37例患者蛋白升高32例,葡萄糖下降30例,氯化物下降29例,其中三項均異常者28例,兩項異常者33例。結核分枝桿菌多聚酶聯(lián)反應(PCR)37例患者中26例陽性 。腦脊液檢查對結腦的診斷格外重要,是確診腦膜炎不可缺失的指標。
1.4皮膚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者21例。
2.1一般護理
2.1.1臥床休息:指導臥床休息,注意不可有過多的運動,同時,隨時檢查病房環(huán)境,保持病室衛(wèi)生清潔,床鋪整齊,保證周圍環(huán)境的安靜,注意通風,光線不可太強,應略微暗淡些。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避免如突然搬動頸部或變換體位?;杳曰颊邞∑脚P位或倒臥位,頭偏向一側,以免痰或嘔吐物吸入氣管。
2.1.2皮膚護理:結腦患者由于長時間臥床,容易造成褥瘡的發(fā)生,因此要保持皮膚及床鋪清潔干燥。及時更換尿濕的衣褲、床單,及時溫水清洗,按摩受壓部位,2 h翻身1次,翻身時避免拖拉推。必要時可1 h翻身1次,可以在受壓部位墊軟墊。
2.1.3口腔護理: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易發(fā)生口腔霉菌雙重感染,鼓勵患者用鹽水多漱口,神智不清者用棉簽擦洗,早晚各1次。介紹口腔護理的相關知識,根據(jù)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1.4飲食護理:抗結核藥物對胃腸道刺激引起患者食欲不佳,顱內壓升高導致頻繁嘔吐,持續(xù)高熱及大量脫水劑應用導致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清醒患者應鼓勵其多飲水,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為患者機體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與能量。 昏迷者鼻飼流質飲食,保證飲食的質和量。
2.2癥狀護理
2.2.1頭疼的護理:觀察患者頭疼的性質、程度、持續(xù)時間及伴隨癥狀。囑患者深呼吸,與患者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聽輕音樂,給患者有節(jié)奏的按摩,指導患者想象,能夠起到松弛和減輕疼痛的作用。
2.2.2發(fā)熱的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每日測量體溫4次,直到體溫恢復正常后3 d。高熱時給予降溫,以物理降溫(如冰袋降溫、酒精擦浴等)為主,或遵醫(yī)囑給予藥物。降溫后15 min測量體溫,同時密切觀察有無脫水現(xiàn)象。加強監(jiān)測,了解血常規(guī)、出入量、血清電解質等變化。提供高熱量、高維生素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2.3用藥護理:指導患者正確用藥,肺結核的化療原則也適用于對結腦的抗結核治療,早期、規(guī)律、全程、聯(lián)合、適量。分為強化期和鞏固期兩個階段,用藥劑量大,療程長,不良反應多,所以護理工作中必須嚴格按醫(yī)囑用藥。尤其脫水劑和激素類藥物,嚴格按醫(yī)囑定時定量應用脫水劑,注意保護血管,一旦發(fā)生外滲立即用50%硫酸鎂溶液濕敷。同時防止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鉀的發(fā)生[3]。
2.4腰椎穿刺的護理:腰椎穿刺可化驗腦脊液,檢測顱內壓。是診斷和治療結腦的重要措施之一。穿刺前做好解釋工作,向患者說明腰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操作方法、操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以及注意事項,使患者消除緊張情緒。穿刺中密切觀察患者面色、意識、瞳孔以及生命體征的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停止操作協(xié)助搶救,術后囑其去枕平臥4~6 h[4]。
2.5心理護理:由于結腦患者的病情重、病程長,治療效果不明顯,精神壓力大,出現(xiàn)恐懼心理,甚至悲觀失望,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醫(yī)護人員要主動耐心的和患者溝通交談,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有關結腦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治療及護理,熟悉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實現(xiàn)其對疾病的充分認識及準備,解除其思想顧慮,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
2.6出院指導:出院后仍需堅持抗結核治療1年~1年半,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囑其必須按時、按量服藥,定期到醫(yī)院復查肝功、腎功、血常規(guī)等,隨時出現(xiàn)不適,隨時到醫(yī)院就診,不得自行隨意調整治療方案及停藥。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增加機體抵抗力,避免復發(fā)。
本組病例經過以上綜合的護理,31例好轉出院,2例轉上級醫(yī)院治療,4例死亡。
結腦患者病情嚴重,變化復雜,常呈慢性過程急性加重,且病程長,恢復慢[5]。本組病例經經過以上綜合的護理,31例好轉出院,2例轉上級醫(yī)院治療,4例死亡。因此,對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應給予積極的綜合護理,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對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治療效率具有重要意義[6]。
綜上所述,本次通過對結腦患者的護理,體會:護士應做到確定準確的護理診斷,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采取高效的護理措施,盡可能地對患者實行幫助、指導、教育,使其最大限度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fā)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回歸在家庭與社會中的角色。
[1]尹迎春.成人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安全隱患及護理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6(1):76-78.
[2]李東方.綜合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體會[C]2011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
[3]董淑娟.42例結核性腦膜炎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68-269.
[4]王淑蓮,段秉政.結核性腦膜炎的護理體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360-361.
[5]汪欣茹,姜杰,張海英.成人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1):332-333.
[6]劉瓊.33例小兒結核性腦膜炎臨床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旬刊,2012,3(21):118-119.
R473.74
B
1671-8194(2015)28-0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