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艷
(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針灸科,上海 201900)
中醫(yī)外治法治療小兒厭食癥
楊 艷
(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針灸科,上海 201900)
小兒厭食癥是兒童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臨床表現為不思飲食或食欲減退、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自汗、盜汗等。多發(fā)于1~6歲兒童,尤以城市獨生子女多見。由于長期飲食結構不合理,造成消化功能障礙,而形成厭食。厭食長期得不到改善,嚴重者可造成營養(yǎng)不良及多種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缺乏,影響小兒生長發(fā)育。由于小兒厭食的同時又厭藥,所以很難配合內服藥物治療。本文對小兒厭食癥中醫(yī)方藥的外治療法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總結,其主要方法有中藥敷貼、針灸、推拿按摩、藥熨、刮痧等。
小兒厭食癥;中醫(yī)外治法
小兒厭食癥是指除外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較長時間的食欲減退或消失的一種病證,是兒科常見病證,其臨床表現為不思飲食或食欲減退、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自汗、盜汗等,多發(fā)于1~6歲兒童,尤以城市獨生子女多見。由于長期飲食結構不合理,造成消化功能障礙,可導致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身體健康,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甚至會并發(fā)其他病癥。在我國,本病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由于小兒厭食的同時又厭藥,所以很難配合內服藥物治療。故中醫(yī)外治法體現出其優(yōu)勢,內臟疾病必然反映到體表,通過中藥敷貼、針灸、推拿等刺激體表的某些特定穴位,能調整內臟的功能,達到治療目的?,F將近幾年有關中醫(yī)外治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的文獻綜述如下。
將中藥加工后外敷于皮膚某些穴位,藥物可通過皮膚入經絡、循血脈,通過持續(xù)刺激作用,達到疏通經絡、調整脾胃、促進食欲的作用。林氏等[1]治療小兒厭食癥,以每晚敷董氏開胃散(胡黃連、青皮、陳皮、枳殼、木香、三棱、莪術、五谷蟲、萊菔子、谷芽、麥芽、神曲)于神闕穴和命門穴各1包,夜敷晝去;同時服好娃友口服液安慰劑,1天3次,餐后服。用藥連續(xù)4周±2 d為1個療程。觀察52例,其中痊愈18例,顯效14例,有效1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2.31%。李巧香[2]治療小兒厭食癥在對照組(常規(guī)內服沙棘干乳劑)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行穴位敷貼治療。敷貼藥物組成:黨參、白術、茯苓、吳茱萸、炒麥芽、神曲、蒼術、丁香、肉桂、砂仁、炒萊菔子。將上述藥物混合研磨成粉,每次取15~20 g,用米醋和少許凡士林調成不干不濕的藥泥,敷貼在神闕、中脘、脾俞、胃俞等穴位上,并用醫(yī)用膠貼固定,4~6 h后取下。每天換藥1次,10 d為l個療程。兩組觀察2個療程,且治療結束后隨診2周。觀察41例中,痊愈23例,顯效10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12%。高世泉等[3]用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厭食癥37例,治療組用喜食散(黨參、自術、炒麥芽、木香、肉桂、神曲、山楂、黃芩、淮山,各藥按等量稱取,碾成粉末)貼敷神闕穴、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于睡前敷藥,3 d后取下,間隔4 d再敷,連敷3次為1療程。結果治愈13例,顯效15例,有效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30%?,F代醫(yī)學證實,藥物可穿透皮膚,入血脈,而被人體吸收,使血液中藥物濃度升高,能產生有效治療本病的作用。
2.1 針刺療法:針刺療法一般選擇四縫穴為主,針刺取血,或擠出少許黃白色透明黏液即可。鑒于針刺疼痛且需多次治療,因此進針宜淺,一般不留針或留針時間宜短或少留針。林昱等[4]單用針刺四縫穴治療本病患兒80例,每隔7 d針1次,2次為l個療程,結果痊愈62例,好轉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50%。姚光潮[5]針刺四縫穴配合叩刺雙側脾俞、胃俞、肝俞及雙側足三里,治療厭食30例。結果治愈25例,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6%。一些學者還采用針刺四縫穴配合藥物治療小兒厭食癥,效果顯著。方潛[6]針刺四縫加藥物治療小兒厭食癥60例,藥物選擇為口服醒脾養(yǎng)兒顆?;蚩莶輻U菌二聯活菌顆粒。治療15 d后,治療組顯效36例,有效1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5%。四縫穴是經外奇穴,手之三陰經所過之處,針刺四縫可以解熱除煩,通暢百脈,調和臟腑。
2.2 灸法: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灸法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鮑氏等[7]艾灸足三里治療小兒厭食癥35例,艾條緩慢在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灼傷皮膚為準,灸至皮膚稍見紅暈為度,約15~20 min,每天1次,連續(xù)1周,以后每周2~3次,直至恢復正常食欲。35例1周后均有明顯效果,堅持2~3個月后,患兒食欲皆恢復正常,治愈率100%。林紹瓊等[8]用改良艾灸法(將灸條置于艾灸盒內,調節(jié)好灸條的高度,然后將艾盒固定于穴位處)治療小兒厭食癥50例,灸神闕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每天1次,每次一個穴位灸20 min,1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治愈10例,顯效22例,有效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艾灸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之功效。用艾灸穴位,使局部產生溫熱或輕度灼痛的刺激,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2.3 耳穴療法:《靈樞·口問》篇曰:“耳為宗脈之所聚”,通過耳壓可直接按摩耳穴中脾、胃、肝等臟器,以達到治療目的。高氏[9]用耳穴貼壓王不留行籽的方法治療小兒厭食癥68例,取穴:雙側脾、胃、饑點、交感、皮質下、神門、大腸。把王不留行籽用直徑0.5 cm的傷濕止痛膏固定在所選穴位上。每次按壓2~3 min,囑其家屬每日自行按壓3~4次。3~4 d更換一次,兩耳交替施治。其中顯效25例,有效28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77.8%。本病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調所致,選擇相應的耳穴可以增強相應組織、器官的功能,起到和胃、運脾、益氣等功效。脾得運化升清;胃得受納腐熟;大、小腸能分清泌濁,而使頑疾得愈。
推拿是通過手法作用于人體皮膚、肌肉、關節(jié)、經絡、血脈等部位使之產生機械性刺激,從而達到疏通經絡,通暢氣機,改善消化系統(tǒng)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高志強等[10]用六步推拿法治療小兒厭食122例,基本方法:①腹部直推任脈(從巨闕到神闕),八字分推法足陽明胃經(從不容經天樞到水道)。②背部直推督脈(從大椎到脊中),八字分推法足太陽膀胱經(從大杼到脾俞)。③揉臍及龜尾,并推上七節(jié)骨。④直推法:從印堂至上星,分推眉弓,揉太陽。⑤于右肋下肝膽區(qū),上托3次。以上各360次。⑥捏脊3次作為結束手法。結果治愈71例,顯效47例,無效4例,有效率96.7%。崔壹[11]治療小兒厭食癥,治療方法如下:①捏脊:患兒俯臥,脊背放松,先在背部輕輕按摩使肌肉充分放松。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食、中指前按,3指同時用力,將皮下脂肪層提起,隨推、隨捏、隨搓,自長強穴向上提捏至大椎穴,每捏3次將脊背皮膚提1次,重復6遍。②點穴:捏脊后選雙側足三里、內關及腎俞、脾俞、胃俞、天樞、氣海,用拇指紋面按壓,每穴3 min。每天1次,21 d為1療程,2個療程后進行療效對比。治療70例,顯效36例,好轉2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2.84%。通過推拿手法的刺激,能促進脾胃、大腸、肝等臟器的經氣循行,促進胃腸的血液、淋巴循環(huán),改善消化系統(tǒng)功能,增加胃腸的蠕動作用。
4.1 藥熨法:藥熨法是將中藥用白酒或食用醋攪拌后炒熱,裝入布袋中,在患處或某個穴位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來回不停滾熨的一種方法。李秀芹等[12]取沉香、焦山楂、神曲、陳皮、雞內金各取等份,麥皮100 g,加醋適量炒熱,裝入棉布袋中,放中脘、神闕、天樞穴位上,每天2次,每次20 min,2 d可收效,連續(xù)5~7 d。小兒皮膚柔嫩,易損傷,用藥過程中家長注意加強護理。防止燙傷。治療結果33例患兒中,治愈25例,好轉7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為97.0%。藥熨法能使藥性借助熱力直接進入病變部位而發(fā)揮作用,既可使局部藥力加強,又可避免全身不良反應。
4.2 刮痧法:是利用刮痧器具(刮痧板與刮痧油)在皮膚上反復刮動,以刮拭經絡穴位,通過良性刺激,充分發(fā)揮營衛(wèi)之氣的作用,健脾和胃,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病的作用。邢躍萍等[13]在給予兒康寧糖漿(太極集團西南藥業(yè)有限公司)口服,每次10 mL,每天3次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刮痧療法,20~30 d為1個療程。結果25例患兒中,治愈20例,好轉3例,未愈2例,總有效率92.0%。刮痧能調整機體的激素平衡,有利于機體體質的調理,通過強腎益氣養(yǎng)陰補肺健脾等功能,增強機體整體素質。
綜上所述,采用中藥敷貼、針灸、耳穴、推拿按摩等外治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癥,已經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針刺四縫穴是臨床常用的治療小兒厭食癥的方法,因刺激強度較大,有挑刺時間短且不需要留針的優(yōu)點,見效快。中藥敷貼、艾灸療法具有無痛、簡便等優(yōu)點。因小兒臟氣輕靈,隨撥隨應,故小兒推拿、耳穴、藥熨療法、刮痧有療效較好,顯效較快的優(yōu)勢。在外治的同時還要提醒家長注意調節(jié)小兒的飲食結構,糾正其不良的飲食習慣,合理地攝取營養(yǎng)。在今后的工作中,還應把傳統(tǒng)中醫(yī)外治法與現代醫(yī)學有關生理、免疫、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建立合理的模型,加強組間對照,以推動中醫(yī)藥外治法治療本病的進展。
[1]林潔,王霞芳,夏以琳,等.董氏開胃散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試驗[J].中成藥,2005,27(11):1284-1287.
[2]李巧香.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小兒厭食癥41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9,25(2):39-40.
[3]高世泉,殷旭,劉貴云.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厭食癥70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05,14(5):16-17.
[4]林昱,佟秀梅.刺四縫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癥80例[J].中醫(yī)研究,2008, 21(5):47.
[5]姚光潮.針刺配合叩刺治療厭食3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6,25(5):30.
[6]方潛.針刺四縫加藥物治療小兒厭食癥60例[J].江西中醫(yī)藥,2009, 40(3):50-51.
[7]鮑連鳳,顏景紅.艾灸足三里治療小兒厭食[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4, 23(5):278.
[8]林紹瓊,劉艷.改良艾灸法治療小兒厭食癥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0,5(10):2765-2766.
[9]高繼新.耳穴貼壓王不留行治療小兒厭食68例[J].現代中醫(yī)藥, 2006,26(5):49.
[10]高志強,卜湘君.六步推拿法治療小兒厭食122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3):269-270.
[11]崔壹.推拿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癥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06,26(7):39.
[12]李秀芹,高海妮,張淳珂.中藥熨穴法治療小兒厭食癥33例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應用,2010,3(9):75.
[13]邢躍萍,張淳珂,高海妮.刮痧療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0):2530-2531.
R272
A
1671-8194(2015)03-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