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維凱
春
(一)
可以為暫時的脫離寒冬而歡呼雀躍的,就如春潮一樣,在輕盈而單純、質樸而美麗的季節(jié)里,肆意宣泄情感,如藍天一樣深情,山岳一樣久遠,與生俱來的天性使然。
一切舊夢和沉睡注定會醒來,憑添本性的成熟與豁達。
冬眠的大地被草木的崢嶸吵醒,田疇與曠野豐滿季節(jié)寬容的饋贈,一切的欣欣向榮,是本性,是發(fā)展,更是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
(二)
沿著興安杜鵑花訊一路向北,很多美好的事物注定不入路人的眼,卻肯定要走進路人的心。很多道理只有親身經歷,才會心有余香,然后是長長的落寞和沉思。
造物之神給了人兩只眼睛,目的在于多發(fā)現(xiàn)那些美好的事物以及那些事物本質上的魅力——比如,花的顏色,源于泥土。
充滿哲理的春天,是該播種,還是收獲?
(三)
春天并不是完美的——或春風亦有遺漏處,綠到山陰雪未消;或煙雨彌漫、浮云若絮;一切的苛責與遺憾都和傲慢與偏見有關,而博愛是一種純粹而高尚的境界。
淡泊也是美德。
夏
(一)
森林蒼翠的綠意映襯天空深湛的蔚藍,寧靜、和諧、自然,沒有世俗紛爭、靈魂浮躁和氣焰喧囂,遠離了流水、炊煙與塵埃,以恒久之靜態(tài),冥想一切之動蕩。
詩人,總喜歡用繁雜、跳躍的句勢闡述那些簡單的道理。
(二)
不同的人從不同地方,不同的目光從不同的角度,找北、朝圣、懷古。還有放松心情或者放縱情感,或者為生命感恩放歌,或者為造物之神奇而慨嘆。
濃郁得化不開的民俗,厚重卻灑脫的文化,還有榮耀或屈辱的歷史,每天都有鎂光聚焦,由眼去欣賞,任嘴去評說。流云、松濤、江水都有著淡化天地的力量!
這是序曲或跋,或者引言、導語。
(三)
日落與日出的距離,只相隔一盞清茶的夜,月亮在工作日內,經常無所作為,指揮夜風、水聲、蛙鳴、蟲叫演練交響,輕盈的旋律里有著遺漏的絕句和佳音。
平凡處常有震撼之事,關鍵在于以怎樣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
秋
(一)
冬天集結所有的意義嚴陣以待!
秋之神依然悠然地梳理著太陽的流蘇,回味著改變萬物過程中的一些精彩,既有回憶的成分,又怡然自得,看不出即將歸去的感傷,也沒有留戀的情愫,平淡若雛菊。
(二)
可以為秋天唱贊歌的,但那些不聽話的音符總是靜止在如簧的舌尖上。
故事是情感的郁結和釋放,云絮舒展的天空總是欲雨不語,放縱風到處閑逛。
時間很淡!
(三)
常有一些思想在詩行里較量,以隔塵世之心,或凝重,或靈動。
可能是季節(jié)的緣故,時常莫名的感動,很多事物很哲學的存在,既對立又統(tǒng)一,很和諧的相處。
感覺,有些冷。
冬
(一)
如約而來、如期而至,浩瀚蒼茫的素潔與靜謐,該怎樣用心血和汗水涂抹生命的亮色,如何用寬容的心態(tài)接納季節(jié)的蕭殺和冷酷?或者,覆蓋一切的本能是一種無窮的力量和品質;或者,是對萬事萬物品性和意志考驗或是考核。
雪,水的另外一種形態(tài)。
(二)
低下高傲而虛望的視線吧,凝望瀟灑而精巧的雪花,季節(jié)的靈光總會照亮思想深處陰晦的角落,因為純粹,因為潔凈,還有獨有的清冷的光輝。
其實,雪的存在是一種欺騙。銀裝素裹的世界,冰清玉潔的氛圍,掩蓋了溝壑與坎坷,連同物欲的骯臟、紅塵的誘惑和俗世的羈絆。純凈、安然。
(三)
瀟瀟雪。獵獵風。
篝火、木炭、辣椒,還有歡聲笑語和馬達的轟鳴,是一種透明的力量,像雪野一樣的空靈、一樣的純粹,總由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一個世界溫暖另一個時空,很樸素的一種幸福。
雪野中的足跡延伸向季節(jié)的深處——那里,有春天窈窕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