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云 陳國亮 郭麗純
河源市狂犬病暴露患者的流行病學(xué)研究
張曉云 陳國亮 郭麗純
目的分析研究1040例狂犬病暴露患者流行病學(xué)情況。方法擇取2011年河源市源城區(qū)上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處在冊記錄的《狂犬病暴露患者門診登記本》中1040例狂犬病暴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進行流行病學(xué)研究。結(jié)果狂犬病患者的年齡分布屬40歲的年齡層最多, 男性高于女性, 4﹑7﹑8月份為高發(fā)期。結(jié)論應(yīng)提高民眾對家養(yǎng)動物的防范意識, 加大狂犬病知識宣傳力度。
狂犬??;暴露;流行病學(xué)分析
近年來, 狂犬病在我國流行較嚴重。有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河源市近幾年的狂犬病暴露患者例數(shù)不斷上升[1]。為了分析和了解河源市狂犬病暴露患者其流行的趨勢以及特點, 本文對2011年河源市1040例狂犬病暴露患者進行了流行病學(xué)分析, 具體的內(nèi)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1年河源市源城區(qū)上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狂犬病暴露處置門診處在冊記錄的《狂犬病暴露患者門診登記本》中1040例狂犬病暴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排除記錄資料不全的患者。
1.2 診斷標準 依照2009年我國衛(wèi)生部(現(xiàn)計委)印發(fā)的《狂犬病暴露預(yù)防處置工作規(guī)范》中關(guān)于狂犬病暴露的分級而定, 分別是:① 接觸或者喂養(yǎng)動物, 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為Ⅰ級。②裸露的皮膚被輕咬, 或者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為Ⅱ級。 ③單處或者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者抓傷, 或者破損皮膚被舔, 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被污染為Ⅲ級[2,3]。
2.1 流行病學(xué)分析
2.1.1 年齡構(gòu)成﹑性別比例分析 1040例狂犬病暴露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為617:423。其中0~10歲的狂犬病暴露患者, 其男女性別比例為121:95;10~20歲的狂犬病暴露患者,其男女性別比例為98:61;20~30歲的狂犬病暴露患者, 其男女性別比例為94:45;30~40歲的狂犬病暴露患者, 其男女性別比例為68:46;40~50歲的狂犬病暴露患者, 其男女性別比例為156:110;50~60歲的狂犬病暴露患者, 其男女性別比例為52:43;60歲以上的狂犬病暴露患者, 其男女性別比例為28:23。
2.1.2 月份分布 1~12月均有狂犬病暴露患者, 而1月份屬于發(fā)生比例最少的月份, 4﹑7﹑8月為最高, 5﹑10月次之。
2.1.3 地區(qū)分布 1040例狂犬病暴露患者主要來自源城區(qū),東源縣﹑連平縣﹑紫金縣﹑和平縣相對較少。
2.2 暴露情況
2.2.1 咬傷的動物類型 1040例狂犬病暴露患者中犬咬傷的有788例, 占75.77%, 其中無主的流浪狗咬傷的有12例,占1.52%;家養(yǎng)犬所咬傷或抓傷的有776例, 占98.48%。其余252例患者是被貓﹑老鼠以及其他動物咬傷, 其中家貓咬傷105例, 占41.67%, 無主貓咬傷35例, 占13.89%;老鼠抓傷89例, 占35.32%, 其他的動物所咬傷23例, 占9.13%。
2.2.2 咬傷暴露部位 其中下肢受傷的有509例, 占48.94%;上肢受傷的有448例, 占43.08%;頭面部受傷的有49例, 占4.71%;軀干受傷的有34例, 占3.27%。其中有697例(67.02%)患者為多處受傷, 其余的343例(32.98%)患者為單處受傷。
2.2.3 咬傷暴露后直至就診時間分析 <2 h的患者有72例(6.92%);<24 h的患者有655例(62.98%);>24 h的患者有313例(30.10%)。
2.3 對狂犬病患者暴露的處置情況 1040例狂犬病暴露患者均進行了狂犬疫苗的注射, 其中有679例患者同時使用了狂犬被動免疫制劑。
2.4 狂犬病暴露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yīng)情況 疫苗接種后少數(shù)人可能會出現(xiàn)預(yù)防接種反應(yīng)。本次研究中, 有84例(8.08%)患者出現(xiàn)體溫上升的反應(yīng), 伴有頭痛﹑眩暈﹑惡寒﹑乏力和周身不適等不良反應(yīng)的患者有234例(22.50%), 持續(xù)的時間為1~2 d而后自行消失。另有67例(6.44%)例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為接種后當(dāng)天出現(xiàn)。
2.5 傷口愈合反應(yīng) 對所有患者進行了3年的隨訪, 患者的傷口均愈合良好, 沒有發(fā)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 人獸共患, 多見于犬﹑狼﹑貓等肉食動物, 人們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 臨床表現(xiàn)為特有的恐水怕風(fēng)﹑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狂犬病暴露患者一旦發(fā)病, 其死亡率為100%[4,5]。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 河源市狂犬病暴露患者的致傷來源主要是犬, 其次是貓, 其中家犬咬傷最多, 其次是家貓。這主要與近些年來, 飼養(yǎng)寵物的人群增多有關(guān)。有研究顯示, 20歲以上年齡段的比例高, 這可能是因為年輕人喜好養(yǎng)犬或飼養(yǎng)其他動物, 與犬接觸的機會相較于其他年齡段要高。而兒童年齡比例高的原因與兒童防范意識不足以及身高較矮有關(guān)。
此次研究報道還顯示, 狂犬病暴露患者就診時間主要發(fā)生在4~8月, 此階段也正是我國步入酷暑以及處于酷暑的階段, 民眾穿著清涼且活動較多, 容易遭受咬傷。并且研究還顯示源城區(qū)的患者較為集中, 這與市區(qū)民眾防范意識高以及就診更方便等因素分不開。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嚴格執(zhí)行《狂犬病暴露預(yù)防處置工作規(guī)范(2009年版)》的1040例狂犬病暴露患者的應(yīng)用效果進行了3年隨訪觀察, 沒有發(fā)現(xiàn)發(fā)病病例, 這為今后進一步探討狂犬病的防治提供了參考對策。
綜上所述, 調(diào)查顯示大部分民眾對家養(yǎng)動物的防范意識不高;另外, 對狂犬病防范的意識也不高, 被咬傷或抓傷之后沒有及時就診的情況較多。這表明本市民眾對狂犬病的防范意識亟待提高。做好本市的狂犬病防治工作需要加強對飼養(yǎng)動物以及無主動物的管理, 同時防控中心還應(yīng)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
[1]張翔,王輝,陰秀峰,等.浙江省蘭溪市22993例狂犬病暴露患者的流行病學(xué)特征.國際流行病學(xué)傳染病學(xué)雜志, 2014, 41(1): 38-40.
[2]周偉,于海柱,孟毅,等.北京市房山區(qū)2007~2010年狂犬病暴露患者流行病學(xué)分析.武警醫(yī)學(xué), 2011, 22(12):1037-1042.
[3]姜甲軍.狂犬病暴露患者流行病學(xué)調(diào)查分析.數(shù)理醫(yī)藥學(xué)雜志, 2015, 28(3):389-390.
[4]劉愛平.東??h張灣鄉(xiāng)2010-2012年狂犬病暴露患者流行病學(xué)調(diào)查.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3, 21(9):523.
[5]成國輝,李述成,劉興旺,等.某區(qū)2008年至2009年狂犬病暴露患者流行病學(xué)分析及防制對策.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 9(27):79-81.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of rabies exposure patients in Heyuan city
ZHANG Xiao-yun, CHEN Guoliang, GUO Li-chun. Guangdong Heyuan City Yuancheng District Shangc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Heyuan 517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research epidemiological status in 1040 rabies exposure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040 rabies exposure patients in “rabies exposure patients outpatient record” of Heyuan city Shangc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during 2011 were taken as study subjects. They received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ResultsAge distribution of the rabies patients containe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as 40 years old, and male patients were more than female patients. April, July and August were the high-incidence season.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public awareness of precaution for domestic animals, and enhance publicity of rabies knowledge.
Rabies; Exposur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223
2015-08-17]
517000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qū)上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