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芳
講壇
“理”即字理,指的是漢字的理據(jù)性;“趣”是說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符合學生年齡特征,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中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漢字特點,理趣交融,讓識字寫字教學更有味兒。
一、 識字寫字教學要有圖畫味兒
漢字起源于圖畫,象形、指事、會意,都和圖畫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漢字知識,將字形象地畫出來,或是借助媒體將漢字的意象形象化,學生不僅興趣盎然,而且理解準確,印象深刻。蘇教版三下《荷花》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苯虒W中,我緊扣“冒”字展開,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 。
師:這就是古人寫的“冒”字,能看懂它的意思嗎?
生:上面像是一頂帽子,下面是人的眼睛。
師:眼睛代表人的頭部,“”原來的意思是——
生:頭上戴的帽子。
師: 外邊的框不能與兩橫連起來,要不,頭就戴不進去了。“” 演變成今天的“冒”字,你能發(fā)現(xiàn)它的字形與古體字的聯(lián)系嗎?
生:“冒”的上面與畫一樣,第三筆、第四筆的橫不與兩邊豎相連,不是“曰”。(師生寫“冒”字)
師:漢字的字形在變,它的意思也在變。后來人們給“冒”字加上巾字旁——“帽”字表示頭上戴的帽子?!懊啊弊值囊馑及l(fā)生了變化,你們知道它有哪些意思?
生:冒犯、冒充、冒火。
師:“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边@里的“冒”字是什么意思?透過這個“冒”字,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感覺到白荷花迫不及待地往上長。
生:我仿佛看到白荷花爭先恐后地往上長,好像在比誰長得快呢。
師:一個“冒”字,讓我們看到荷花迫不及待、爭先恐后地向上長,它們是那么生機勃勃,生意盎然。
在這里,教師先畫出字的原始圖形,引導學生分析圖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了解字的本來意思。接著,通過圖形與字形的比較,識記字形,正確書寫。然后,探究字義的發(fā)展演變,在想象畫面中感受文字的內(nèi)涵,體會這個蓄積著荷花全部生命力的“冒”字。學生的悟性和靈性,隨著對“冒”字的解讀,一起冒了出來,這不僅僅是對“冒”字內(nèi)涵的領(lǐng)悟,更是師生智慧的閃亮展現(xiàn)。
二、 識字寫字教學要有故事味兒
因為兒童都有“故事情結(jié)”。寓識字寫字教學于故事之中,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還能為抽象的詞語提供直觀形象的載體。在蘇教版三上《掌聲》一課中,筆者教學“猶豫”一詞,講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師:看一看“猶”這個字,猜一猜它的意思。
生:右邊的“尤”是它的讀音,左邊反犬旁表示它的意思,難道“猶”也像猴子、猩猩一樣,是一種動物嗎?
師:你猜對了。古時候,“猶”屬猿猴類,是一種靈活的小猴子,它生性多疑,一旦發(fā)現(xiàn)“敵情”,就迅速爬上樹梢躲起來,待一切平復,它再跳下樹來,東張西望一番,突然它再生懷疑,又爬回樹上,就這樣反反復復。
師:再看看“豫”字,猜猜它的意思。
生:“豫”可能是大象。
師:“豫”字屬古象類,據(jù)說,它雖身大,但力不強,遇事總是拿不定主意?!蔼q”生性多疑,“豫”沒有主見。人們把兩種動物名字合在一起,組成“猶豫”這個詞語,這個詞語的意思,你明白了嗎?
生:就是像“猶”“豫”那樣,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師:“猶豫”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但這兩個字所蘊含的故事卻鮮為人知,漢字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同學們遇到字詞不妨去探尋一番,就會得知其中的奧秘。(板書:這兩個字都是左窄右寬。猶,反犬旁加一個尤其的“尤”;豫,予字旁右邊是一頭“象”)
先讓學生根據(jù)字形猜一猜字的意思,有意識地將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構(gòu)字方法,融入到識字寫字教學中,再通過故事理解詞語、識記字形,學
生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發(fā)出驚嘆。這種驚嘆并不是在文字之外另起爐灶,而是漢字本身的內(nèi)在品質(zhì)的自然升華,是由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決定的。
三 、識字寫字教學要有生活味兒
要真正認識、理解并正確運用漢字(詞語),必須緊密聯(lián)系生活。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表達能力,識字寫字教學要在把握漢字音、形、義的基礎(chǔ)上,運用于生活中,將生活和詞語與之相匹配,喚醒學生對詞語的美妙感覺。教學蘇教版四下《沙漠中的綠洲》一課,為了讓學生體會沙漠環(huán)境的惡劣,我這樣進行教學:
師:(板書)“惡劣”一詞,齊讀兩遍?!傲印弊稚厦媸莻€“少”,下面是個“力”,這兩個字的意思知道嗎?
生:“少”就是不多,很少、缺少。
生:“力”就是力氣、力量。
師: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
生:表示缺乏力量,弱小。
師:“惡劣”就是不好的、差的。文中的哪些詞句能看出阿聯(lián)酋自然環(huán)境不好?
生:“白花花的鹽堿”寫出土地荒涼的樣子,可以看出環(huán)境惡劣。
生:“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樣的土地根本就不能種樹栽花。
生:“不毛之地”是不長草木的地方,說明土質(zhì)很差。
師:“白花花的鹽堿”“罩著一層硬硬的殼”“不毛之地”寫出了阿聯(lián)酋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
師:如果一個同學踐踏花草,損害樹木,我們要指出他這種行為是——惡劣的行為,必須制止。暴雨如注,電閃雷鳴,也是——惡劣的天氣。
師:“劣”這個生字怎樣才能寫美觀呢?
生:上面的“少”要寫得扁一些,撇畫要寫得舒展。
生:昨天我預習時,把“劣”字寫歪了,后來問爸爸,他教我下面“力”的橫折鉤的交點、橫折鉤的鉤要與“少”的一豎對齊,這樣就寫端正了。
師:你的爸爸對書法很有研究,我們都要像他這樣仔細觀察。(教師范寫,邊寫邊把學生的發(fā)言編成兒歌:豎短撇直顯精神,三位一線重心穩(wěn)。生描紅、臨寫,寫后評價)
教學中,教師從形入手,將“劣”字分為“少”和“力”兩個部件,讓學生說說兩個部件的意思,再將兩個部件連綴起來,理解“劣”字的意思,利用會意字的構(gòu)字特點,讓學生初步體會詞語的情感價值。再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體會沙漠的荒涼與貧瘠,加深對“惡劣”一詞的理解。然后,創(chuàng)設(shè)不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學會運用。至此,“惡劣”一詞,已成為學生可感的義項,這樣的語言才可以成為他們思維和表達的工具,供他們驅(qū)遣、運用。
四、 識字寫字教學要有書法味兒
教學中滲透一些字理、字源的教學,呈現(xiàn)漢字書體演變的歷史,可以使教學更加豐厚,使祖國文字的文化內(nèi)涵融入學生的心田。在教學四下《古詩兩首》時,課前檢查預習中,我發(fā)現(xiàn)幾個學生把“萍”字寫成左右結(jié)構(gòu),于是我以“萍”字為例,引導學生追本溯源,探究“萍”字的來龍去脈:
師:,是“萍”的古體字,古人造字是根據(jù)生活來的,想象浮萍的樣子,你能猜出古人是怎么造這個字的嗎?
生:下面左邊表示水,上面就像是兩片葉子浮在水上。
師:會觀察,會想象,那下面右邊表示什么呢?
生:我想就是浮萍的莖和根。
師:聯(lián)系起來,就是說“萍”是一種水生植物,兩片葉子浮在水上,水中長著莖和根。(出示“萍”字的書法作品,簡單介紹:隨著漢字不斷發(fā)展,書寫也在不斷發(fā)展,漢字逐漸變成橫平豎直的方塊字,這分別是“萍”字的隸書、楷書、行書)
師:現(xiàn)在我們寫的都是楷書,仔細看看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的“萍”字,你覺得寫好這個字有什么訣竅?
生:上面草字頭扁扁的,下面左邊“氵”寫得窄一些,右邊“平”寫得寬一些。
生:下面的部分比草字頭寬一些,字才顯得飽滿有精神。
生:“平”的一豎是懸針豎,筆直有力,稍微長一些。
(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教學中,“萍”字字源的呈現(xiàn),隸書、楷書、行書書法元素的引入,呈現(xiàn)了漢字演變歷史的足跡,滲透了豐富的漢字文化內(nèi)涵,學生視覺與想象完美融合,不但能把字寫正確、寫美觀,更重要的是享受了文字審美的樂趣,陶冶了高尚的情操,提高了文化品位。
(作者單位:高郵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