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如果說秀美的自然景觀構成瑞士外在美的話,那么,瑞士的老城區(qū)則從人文角度折射出瑞士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的特點。
瑞士美景天成,雄渾的阿爾卑斯山脈斜穿而過、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點綴全境、森林茂密蔥郁、浪漫的高山全景火車和湖上蕩舟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然而,我在瑞士待過一段時間后,印象最深刻的卻是瑞士城市的老城區(qū)。
如果說秀美的自然景觀構成瑞士外在美的話,那么,瑞士的老城區(qū)則從人文角度折射出瑞士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的特點。瑞士是聯(lián)邦制國家,由德國人、法國人、意大利人和操古凱爾特語言的北方民族后裔組成,語言、文化和傳統(tǒng)的多樣性構成瑞士建國興邦的基礎。
瑞士幾乎所有城鎮(zhèn)都由古色古香的老城區(qū)和現(xiàn)代化的新城區(qū)兩部分組成,有些城鎮(zhèn)還完整地保留著中世紀的城墻和建筑,乃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古羅馬時代留下的文物古跡。老城區(qū)無疑是瑞士的“文化名片”。
沙夫豪森市和圣加侖市:凸肚懸窗別具一格
在瑞士北方德語地區(qū)的沙夫豪森市和圣加侖市,具有濃郁的中世紀風范的老城區(qū)不僅被幾乎完整地保存下來,而且至今仍是重要的商業(yè)街區(qū),新城區(qū)則安置政府機關、銀行、公司、學校等,一舊一新,一靜一動,功能互補,相映成趣。兩座城市老城區(qū)風格獨特的中世紀凸肚懸窗(陽臺)更是別具一格。凸肚懸窗的結構有單層、雙層、三層,排列方式有左右排列、上下排列和錯落排列,懸窗的材料有木制、土石制、玻璃制和金屬制;從藝術角度來看,有的上面雕刻著水果和蔬菜,表示該建筑曾是蔬菜水果店,有的使用希臘、羅馬諸神作為懸窗的支柱,表明主人的高貴身份。老城街道忠實地反映著幾百年前當?shù)氐墓艠忝耧L。漫步在老城區(qū)的街道上,如同欣賞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風情畫卷,濃郁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
弗里堡州穆爾騰市:圍墻被完整保留
位于德語和法語交界地區(qū)的弗里堡州穆爾騰市是一座連圍墻都完整保留下來的古城。人們可以登上城墻走一遭,眺望遠處終年不化的皚皚雪山暢想未來,或俯瞰錯落有致,紅片巖磚疊壓屋頂?shù)木用褡≌瑩峤駪浳?。偶爾一扇頂窗吱呀呀推開,露出幾個小腦袋瓜,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露出頑皮的笑顏。他們的出現(xiàn)告訴你,這里絕非“古玩博物館”,而是充滿著生機。穆爾騰的城墻和用鵝卵石子鋪就的街面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不曾改變,冰清玉潔般圓滑的路面在陽光的映襯下不時折射出耀眼的光束。偶爾一輛載著游客的四輪馬車疾馳而過,噠噠噠清脆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再漸次傳散開去,許久縈繞耳畔,令人遐想無限。
日內瓦:眾多名人留下足跡
碧波蕩漾的萊蒙湖將日內瓦分成兩部分,右岸是以聯(lián)合國歐洲辦事處為主的新城區(qū),左岸是老城區(qū)。2000年前,羅馬大將凱撒在其《高盧戰(zhàn)記》中已提到了日內瓦,但日內瓦一直以“城市國家”的地位獨善其身,直到1815年才加入瑞士聯(lián)邦。
日內瓦老城區(qū)以萊蒙湖盡頭的噴泉、花鐘和茜茜公主雕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150米高的噴泉形成一幅白色水幕自由落下,成為日內瓦的“活體性地標”。位于英格蘭公園的花鐘直徑5米,由6500株鮮花和綠色植物裝飾,是日內瓦“鐘表之都”的象征。1998年,日內瓦人為紀念奧地利皇后茜茜公主在日內瓦被刺身亡100周年,鑄造了一尊銅像以示紀念。
歷史上眾多名人在日內瓦留下過足跡。《跨越5個世紀的名人》一書匯集了幾十位在日內瓦生活過,并彪炳歷史的各路名人:有古板的宗教改革家加爾文,也有浪蕩公子布倫斯維克公爵和卡薩諾瓦;有啟蒙運動先驅“日內瓦公民”盧梭和法國的伏爾泰,又有嚴謹?shù)恼Z言學家索緒爾;有革命導師列寧,還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曲家李斯特和斯塔文斯基。筆者還認識許多歐洲皇族的遺老遺少,如拿破侖的后代、鋼琴家穆拉公主,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勛伯倫公主,荷蘭王室侄親等,許多名流選擇日內瓦為人生的最終歸宿。眾多歷史、文化和藝術名人故居都在老城區(qū),是人們尋古訪幽的好去處。
洛桑:“舊瓶裝新酒”
“奧林匹克之都”洛桑是瑞士法語區(qū)的第二大城市,其老城以中世紀的圣母教堂為中心向外輻射。登上教堂可見呈放射狀的幽谷深巷,而教堂至今仍保持著持續(xù)了600多年的“巡夜人”夜晚人工報時的傳統(tǒng)。老城區(qū)的一些古建筑按照“整修如舊”的理念進行了修繕。可不要以為“老古董”是不能改動的,洛桑人打破常規(guī),將一些古建筑改造為現(xiàn)代意味十足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電影博物館”,乃至“性博物館”,堪稱“舊瓶裝新酒”,賦予了“新酒”以質樸的味道,也為“奧林匹克之都”增添了文化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