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語文教師都會有這樣一個共識:但凡語文素養(yǎng)高、語文成績好的學生,都是勤于積累、喜歡閱讀的學生。積累是語文學習的生命線,“積累”是語言的根基,沒有積累,語文學習便成了無源之水。
語文是人文成分很濃的東西,不能用“舉一反三”的方式,而只能用“舉三反一”的方式。也就是說,學語文要使“輸入”遠遠大于“輸出”, 語文積累一定要“勤”字當頭。
一、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積累
積累是新的認知結構的重建,不是知識的機械累加。如果一味地機械記憶,不僅降低了學生積累的熱情,而且容易使學生的思維鈍化,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在進行積累的時候,一定要在具體語境中積累,切不可操之過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和文本深入對話,理解文本內容,在具體語境中適時進行積累。如,在學習《我與地壇》一文時,學生會被史鐵生的精神所打動,也會為史鐵生關于生與死的感悟所折服。史鐵生的堅強,他對人生的思考感悟,都成了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由于學生和文本深入對話,理解了內容,積累起來興趣盎然,自然水到渠成。
二、指導學生序列化積累
盡管語文教師都重視學生的積累,其實學生在積累時隨意性很大,沒有形成序列化。這就需要教師從大語文的高度,統(tǒng)籌安排學生的積累。在引導學生積累的過程中,注意幫助學生對積累的內容進行梳理歸類,使它們系統(tǒng)化。書海茫茫,一個人窮其一生也讀不完。這更需要教師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時有效、由淺入深地分層指導,適量推薦一些讀物,讓學生分層次積累。分學段給學生推薦不同的讀物,推薦給學生必讀的作品和選讀的內容??梢詫懗鲆欢瓮扑]詞或是導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著重給學生推薦一些中外文學名著,讓他們接觸大師的名作。這樣安排,既注意與課文內容的緊密聯(lián)系,又考慮積累的整體安排,有計劃,有層次,提高了積累的效率。
三、引導學生運用積累
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如果光積累不鞏固運用,學生很快就會忘光。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要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嘗試讓學生運用所積累的資料。使學生在朗讀中豐富積累,在說話中沉淀積累,在運用中深化積累。在課堂上隨時運用積累的資料,就能把語文積累和運用相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可以密切語文和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體會到生活即語文。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還可以有意識地再現(xiàn)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積累的資料。
1.說中運用。
隨機交流,參與面廣,方便快捷。教師在早讀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小組交流:或互背優(yōu)美的語段、廣為傳誦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朗讀優(yōu)美的篇章,或交流摘抄筆記,或談對摘抄內容的評析,有哪些地方值得學習或借鑒。看似不經意,堅持訓練,學生收獲多多。
2.寫中運用。
鼓勵學生多寫片斷、日記,片斷、日記篇幅簡短,隨機練習方便。課本中的一篇篇范文,文體多樣,形式規(guī)范,是學生練筆的范本,可以進行續(xù)寫、仿寫、擴寫、補白等。
不要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寫長固然欣喜,寫不長,只要真、只要純都是好文章。鼓勵學生多運用積累的成語、好詞佳句,每個星期進行展評。
3.賽中提升。
適當舉行有意義的競賽活動,是對學生積累知識的盤點檢驗,更是學生無形中的自我提升。如,“詩歌朗誦會”“讀書報告會”等。競賽活動的開展,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機會,提供了平臺,創(chuàng)造了運用所積累的資料的機會。學生在活動中,展示個性,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學語文,用語文,深深體會到了“博觀而約取,厚積而博發(fā)”之樂。
四、引導學生常態(tài)積累
在引導學生讀書時,鼓勵學生讀自己喜歡讀的書,給學生閱讀的自由,把閱讀自主權充分還給學生,實現(xiàn)閱讀開放性,讓學生主動讀,快樂積累,充分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為使學生主動積累并樂此不疲,教師應多做鼓勵性評價,甚至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品嘗閱讀成功的喜悅。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常態(tài)積累,充分利用零散的空閑時間,見縫插針,靜心讀書。
有形的積累多了,無形的積累也就形成了,語文素養(yǎng)自然就會提升。積累是個長期的過程,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有效積累,這是教師的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