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義琨
收藏空間
清代一版蟠龍明信片
陸義琨
蟠龍片
筆者看到一枚由梧州寄南寧的大清一版蟠龍郵資明信片,該明信片十分罕見。
首先,在郵展會場郵集里及郵市上,極少發(fā)現(xiàn)有清一版蟠龍郵資明信片——從梧州郵局寄出的實寄片,過去偶爾從拍賣市場知道該明信片寄國外者偶有一二,而用該明信片寄國內則較少發(fā)現(xiàn),從梧州寄南寧更是罕見。
其次,該明信片使用的銷票戳是梧州的干支郵戳,梧州干支戳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有實寄郵品,這張明信片將填補梧州集郵史上的一個空白。
第三,該明信片到達南寧時,所蓋的到達戳竟然也是南寧的干支郵戳,一張明信片有兩個干支郵戳,確實少有,它是目前生肖集郵愛好者編組郵集尋覓的稀缺郵品。
第四,該明信片銷票的梧州干支戳的年份是丙午年,而南寧到達戳的年份卻是丁未年,一張明信片有兩個干支年份,實屬罕見。
眾所周知,清代于1878年(光緒四年)開辦郵政,開始由海關試辦,并在當年7月發(fā)行了大龍郵票。1896年(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正式批準開辦國家郵政,1897年才開始發(fā)行郵資明信片,一般稱為清一版蟠龍郵資片。該明信片采用中式即直版式印制,郵資面值為一分銀,郵資以蟠龍及萬年青為圖案,四周有花紋邊框,四角飾以太極圖,刷桃紅色,由日本筑地印刷所承印,一版的郵資片紙質薄而松軟,再版紙質較厚。
該枚明信片除上述特征外,銷票的干支戳是三格式雙圈戳,上格為廣西,下格為梧州,中格為丙午臘月廿四(公元1907年2月6日);而在該明信片右上方所蓋的到達戳,也是干支三格式雙圈戳,上格仍為廣西,下格則為南寧,中格為丁未正月十日(公元1907年2月22日)。如此算來,該明信片由梧州寄南寧竟花了十七天的時間!
查廣西第一間郵政局,乃是在1897年6月4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在梧州設立的,附設于梧州海關之內,當年梧州已經(jīng)有“人和洋行”的龍州電船駛往南寧了,當時梧州至南寧電船不需要五天。1907年,開始有多艘客貨電船參與到梧州至南寧航線的航運。因此該明信片由梧州寄南寧竟花了十七天的時間,很有可能是當時的電船出了故障進行維修,或者是郵局或郵路存在問題。
責任編輯:黃秀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