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影+莊東紅+李張偉
摘要:運(yùn)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法測定了7種粵東鳳凰山新鮮茶葉中及加工過的茶葉中6種微量元素含量,結(jié)果表明,茶葉經(jīng)過長時間的晾曬及高溫烘焙干燥,茶葉水分大量蒸發(fā),部分微量元素也隨之流失。錳元素流失最為嚴(yán)重,7個茶葉品種加工前后錳元素?fù)p失率達(dá)84%,說明茶葉的加工程序不利于錳元素的保留。鋅元素?fù)p失率最低,7個茶葉品種加工前后鋅元素?fù)p失率只有42%,說明茶葉加工前后鋅元素的保留情況最為理想。
關(guān)鍵詞: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鳳凰單樅茶;微量元素
中圖分類號:S571.101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359-02
茶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茶樹在生長過程中會大量吸收土壤中的Ca、Mg、Mn、Zn、Cu、Fe等微量礦物元素,以維持自身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不同的微量元素有著不同的生理作用,缺乏任何一種微量元素都會影響茶樹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進(jìn)而影響茶葉的品質(zhì)、產(chǎn)量。因此,茶葉中微量元素含量與茶葉品質(zhì)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洊|鳳凰山茶區(qū)是我國著名的茶葉品種——鳳凰單樅茶的生產(chǎn)基地,茶區(qū)面積達(dá)數(shù)萬畝,年產(chǎn)茶葉數(shù)百噸,茶葉品種包括黃枝香、桂花香、貢香、八仙等,茶葉質(zhì)量優(yōu)異,產(chǎn)品遠(yuǎn)銷海內(nèi)外。迄今為止,有關(guān)鳳凰單樅茶茶葉加工生產(chǎn)過程前后微量元素含量變化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以7種具有代表性的茶葉品種為材料,對茶葉生產(chǎn)加工過程前后微量元素含量變化進(jìn)行研究,旨在為優(yōu)化茶葉生產(chǎn)加工工藝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新鮮鳳凰單樅茶樣品于2012年3月底采自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共采得桂花香、柚花香、貢香、通天香、大烏葉、八仙、黃枝香等7個品種。成品茶葉是購自當(dāng)?shù)厥袌觥?/p>
1.2方法
將新鮮的鳳凰單樅茶葉用蒸餾水洗凈晾干,在恒溫鼓風(fēng)干燥箱中63℃下干燥至恒重。成品茶葉也同樣放置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備用。用粉碎機(jī)將樣品粉碎成粉末狀后過30目篩,用電子天平準(zhǔn)確稱取樣品1.0000g置于消解管中,分別加入20mL硝酸,蓋上蓋子,置于通風(fēng)櫥內(nèi)浸泡過夜。用石墨消解爐進(jìn)行消解直至有白煙冒出,且溶液變?yōu)榈S色,繼續(xù)加熱至溶液1~2mL,取出冷卻。冷卻后轉(zhuǎn)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再用超純水定容至50mL刻度線,搖勻,靜置一段時間后過濾。采用TAS-990AFG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zé)任公司)測定樣品中鐵、錳、鋅、鈣、鎂、銅的含量。
2結(jié)果與分析
2.1新鮮茶葉微量元素含量
鳳凰單樅茶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不僅對茶樹的新陳代謝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人類健康產(chǎn)生很大影響[1-4]。茶葉中的鈣可以防止骨質(zhì)疏松,促進(jìn)兒童骨骼、牙齒的正常發(fā)育。鎂元素幾乎參與了人體所有的新陳代謝,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鐵元素是人體內(nèi)含量最豐富的過渡金屬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血液中輸送氧與交換氧的重要元素,與人體健康有著密切關(guān)系。鋅元素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可以維持人類正常食欲,增強(qiáng)人體免疫力,影響維生素A代謝。銅元素具有極強(qiáng)的抗癌、殺菌功能。錳元素可促進(jìn)骨骼生長發(fā)育,維持人類正常的腦功能,影響生殖能力。因此,茶葉中微量元素含量是衡量茶葉品質(zhì)的重要因素。從表1可以看出,7個鳳凰單樅茶品種新鮮茶葉中Ca元素的含量范圍為896.7~1885.8mg/kg,平均為1344.6mg/kg,其中Ca含量最高的是貢香茶種,為1885.8mg/kg,含量最低的是大烏葉茶種,為896.7mg/kg。Cu元素的含量范圍為12.5~25.7mg/kg,平均值為19.4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黃枝香茶種,為25.7mg/kg,含量最低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12.5mg/kg。Mg元素的含量范圍為1478.4~2313.6mg/kg,平均值為1817.3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柚花香茶種,為2313.6mg/kg,含量最低的是桂花香茶種,為1478.4mg/kg。Fe元素的含量范圍為367.5~872.4mg/kg,平均值為598.6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貢香茶種,為872.4mg/kg,含量最低的是通天香茶種,為367.5mg/kg。Mn元素的含量范圍為1018.2~2980.8mg/kg,平均值為2115.9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貢香茶種,為2980.8mg/kg,含量最低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1018.2mg/kg。Zn元素的含量范圍為15.1~55.1mg/kg,平均值為38.9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55.1mg/kg,含量最低的是柚花香茶種,為15.1mg/kg。茶葉中6種微量礦物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Mn>Mg>Ca>Fe>Zn>Cu。
2.2加工后茶葉微量元素含量
從表2可以看出,7個鳳凰單樅茶品種加工后茶葉中Ca元素的含量范圍為201.5~456.5mg/kg,平均值為360.0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黃枝香茶種,為456.5mg/kg,含量最低的是貢香茶種,為201.5mg/kg。Cu元素的含量范圍為3.0~8.8mg/kg,平均值為5.9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8.8mg/kg,含量最低的是貢香茶種,為3.0mg/kg。Mg元素的含量范圍為248.0~614.5mg/kg,平均值為404.3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通天香茶種,為614.5mg/kg,含量最低的是貢香茶種,為248.0mg/kg。Fe元素的含量范圍為47.8~210.0mg/kg,平均值為136.9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210.0mg/kg,含量最低的是黃枝香茶種,為47.8mg/kg。Mn元素的含量范圍為49.8~800.0mg/kg,平均值為347.8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大烏葉茶種,為800.0mg/kg,含量最低的是黃枝香茶種,為49.8mg/kg。Zn元素的含量范圍為7.1~36.2mg/kg,平均值為22.4m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黃枝香茶種,為36.2mg/kg,含量最低的是柚花香茶種,為7.1mg/kg。茶葉中6種微量礦物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Mg>Ca>Mn>Fe>Zn>Cu。endprint
韓立新等采用ICP-AES法測定了紅茶、綠茶、花茶中微量礦物元素的含量,結(jié)果顯示,紅茶、花茶中Ca元素含量分別為6083、5070mg/kg,綠茶只有1229mg/kg;綠茶中Mg元素含量高于紅茶、花茶,達(dá)6805mg/kg;3種茶葉中鐵元素含量均較低,紅茶為32.5mg/kg,花茶為13.7mg/kg,綠茶僅為0.27mg/kg[5]。本試驗(yàn)結(jié)果表明,鳳凰單樅茶含鐵豐富。鐵是人體必需的化學(xué)元素之一,它是人體許多生理過程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也是血紅蛋白的核心部分,缺鐵會使人產(chǎn)生貧血等癥。長期飲用鳳凰單樅茶可以有效補(bǔ)充鐵元素,預(yù)防貧血等疾病的發(fā)生。
2.3加工后茶葉微量元素含量變化
由表3可知,7個鳳凰單樅茶品種茶葉加工中Ca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55%~89%,平均為73%,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貢香茶種,為89%,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55%。Cu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30%~85%,平均為70%,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黃枝香茶種,為85%,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30%。Mg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66%~84%,平均為78%,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貢香茶種,為84%,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通天香茶種,為66%。Fe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47%~93%,平均為77%,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黃枝香茶種,為93%,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通天香茶種,為47%。Mn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48%~98%,平均為84%,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黃枝香茶種,為98%,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大烏葉茶種,為48%。Zn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13%~73%,平均為42%,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桂花香茶種,為73%,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通天香茶種,為13%。茶葉中6種微量礦物元素的含量減少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Mn>Mg>Fe>Ca>Cu>Zn。
鳳凰單樅茶茶葉制作過程比較復(fù)雜,一般要經(jīng)歷以下幾個步驟[6]:嫩葉采摘:當(dāng)新梢出現(xiàn)駐芽時,采2~5張葉。曬青:將茶葉置于曬青架上,每篩攤?cè)~0.5kg左右,以不重疊為好。35℃以下適宜曬青,曬青時盡量不翻葉。曬青葉含水率在70%左右,減重率5%~15%,以頂芽下垂、略有青香為曬青適度。晾青:把2篩曬青葉拼為1篩移入室內(nèi),攤放靜置約1h,2篩再并為1篩并輕翻1次。做青:以室溫22~26℃,相對濕度70%以上為好,一般做青6~7次,全部手工操作,全程時間10~12h,做青2~3min后把青葉做成凹形靜置1~2h。殺青:當(dāng)茶葉含水量約為68%時結(jié)束做青,堆放1h,然后進(jìn)行炒青。揉捻:一炒一揉。先將茶葉炒至柔軟,鍋溫為140~160℃。烘焙:茶葉炒后趁熱揉至適度條形待烘。用炭火焙籠烘干,分毛火、足火。毛火上葉0.5kg,火溫80~90℃,約10min,5~6成干出烘攤放;足火溫度為50~60℃,每焙籠攤?cè)~1.5~2kg,2~3h后足干,含水量3%~4%,下烘稍攤放后即可密閉貯藏。茶葉經(jīng)過長時間的晾曬及高溫烘焙干燥,茶葉水分大量蒸發(fā),部分微量元素也隨之流失。錳元素流失最為嚴(yán)重,7個茶葉品種加工前后錳元素?fù)p失率達(dá)84%,說明茶葉的加工程序不利于錳元素的保留。鋅元素?fù)p失率最低,7個品種茶葉加工前后鋅元素?fù)p失率只有42%,說明茶葉加工前后鋅元素的保留情況最為理想。
3結(jié)論
本研究系統(tǒng)探討了鳳凰單樅茶葉加工前后茶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變化情況,進(jìn)一步掌握茶葉生產(chǎn)過程中微量元素理化性質(zhì)的變化,為茶葉的生產(chǎn)加工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
參考文獻(xiàn):
[1]楊馳,徐春秀,林燕文.潮州涼茶微量元素的測定[J].江西化工,2007(4):107-109.
[2]龔自明,王雪萍,高士偉,等.湖北名優(yōu)綠茶礦質(zhì)元素含量研究[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49(11):2903-2905.
[3]周利兵.我國六大名茶中微量元素的評價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13):123-124,128.
[4]王文偉,駱和東,周娜,等.福建省地產(chǎn)茶葉中14種元素的分析與研究[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11,23(3):265-269.
[5]韓立新,李冉.ICP-AES法測定茶葉、茶水中的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J].光譜學(xué)與光譜分析,2002,22(2):304-306.
[6]劉少群,陳麗佳,張巨保,等.廣東潮州鳳凰茶的發(fā)展歷史及品種體系成因[J].農(nóng)業(yè)考古,2010(2):207-211.endprint
韓立新等采用ICP-AES法測定了紅茶、綠茶、花茶中微量礦物元素的含量,結(jié)果顯示,紅茶、花茶中Ca元素含量分別為6083、5070mg/kg,綠茶只有1229mg/kg;綠茶中Mg元素含量高于紅茶、花茶,達(dá)6805mg/kg;3種茶葉中鐵元素含量均較低,紅茶為32.5mg/kg,花茶為13.7mg/kg,綠茶僅為0.27mg/kg[5]。本試驗(yàn)結(jié)果表明,鳳凰單樅茶含鐵豐富。鐵是人體必需的化學(xué)元素之一,它是人體許多生理過程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也是血紅蛋白的核心部分,缺鐵會使人產(chǎn)生貧血等癥。長期飲用鳳凰單樅茶可以有效補(bǔ)充鐵元素,預(yù)防貧血等疾病的發(fā)生。
2.3加工后茶葉微量元素含量變化
由表3可知,7個鳳凰單樅茶品種茶葉加工中Ca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55%~89%,平均為73%,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貢香茶種,為89%,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55%。Cu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30%~85%,平均為70%,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黃枝香茶種,為85%,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30%。Mg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66%~84%,平均為78%,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貢香茶種,為84%,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通天香茶種,為66%。Fe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47%~93%,平均為77%,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黃枝香茶種,為93%,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通天香茶種,為47%。Mn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48%~98%,平均為84%,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黃枝香茶種,為98%,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大烏葉茶種,為48%。Zn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13%~73%,平均為42%,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桂花香茶種,為73%,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通天香茶種,為13%。茶葉中6種微量礦物元素的含量減少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Mn>Mg>Fe>Ca>Cu>Zn。
鳳凰單樅茶茶葉制作過程比較復(fù)雜,一般要經(jīng)歷以下幾個步驟[6]:嫩葉采摘:當(dāng)新梢出現(xiàn)駐芽時,采2~5張葉。曬青:將茶葉置于曬青架上,每篩攤?cè)~0.5kg左右,以不重疊為好。35℃以下適宜曬青,曬青時盡量不翻葉。曬青葉含水率在70%左右,減重率5%~15%,以頂芽下垂、略有青香為曬青適度。晾青:把2篩曬青葉拼為1篩移入室內(nèi),攤放靜置約1h,2篩再并為1篩并輕翻1次。做青:以室溫22~26℃,相對濕度70%以上為好,一般做青6~7次,全部手工操作,全程時間10~12h,做青2~3min后把青葉做成凹形靜置1~2h。殺青:當(dāng)茶葉含水量約為68%時結(jié)束做青,堆放1h,然后進(jìn)行炒青。揉捻:一炒一揉。先將茶葉炒至柔軟,鍋溫為140~160℃。烘焙:茶葉炒后趁熱揉至適度條形待烘。用炭火焙籠烘干,分毛火、足火。毛火上葉0.5kg,火溫80~90℃,約10min,5~6成干出烘攤放;足火溫度為50~60℃,每焙籠攤?cè)~1.5~2kg,2~3h后足干,含水量3%~4%,下烘稍攤放后即可密閉貯藏。茶葉經(jīng)過長時間的晾曬及高溫烘焙干燥,茶葉水分大量蒸發(fā),部分微量元素也隨之流失。錳元素流失最為嚴(yán)重,7個茶葉品種加工前后錳元素?fù)p失率達(dá)84%,說明茶葉的加工程序不利于錳元素的保留。鋅元素?fù)p失率最低,7個品種茶葉加工前后鋅元素?fù)p失率只有42%,說明茶葉加工前后鋅元素的保留情況最為理想。
3結(jié)論
本研究系統(tǒng)探討了鳳凰單樅茶葉加工前后茶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變化情況,進(jìn)一步掌握茶葉生產(chǎn)過程中微量元素理化性質(zhì)的變化,為茶葉的生產(chǎn)加工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
參考文獻(xiàn):
[1]楊馳,徐春秀,林燕文.潮州涼茶微量元素的測定[J].江西化工,2007(4):107-109.
[2]龔自明,王雪萍,高士偉,等.湖北名優(yōu)綠茶礦質(zhì)元素含量研究[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49(11):2903-2905.
[3]周利兵.我國六大名茶中微量元素的評價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13):123-124,128.
[4]王文偉,駱和東,周娜,等.福建省地產(chǎn)茶葉中14種元素的分析與研究[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11,23(3):265-269.
[5]韓立新,李冉.ICP-AES法測定茶葉、茶水中的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J].光譜學(xué)與光譜分析,2002,22(2):304-306.
[6]劉少群,陳麗佳,張巨保,等.廣東潮州鳳凰茶的發(fā)展歷史及品種體系成因[J].農(nóng)業(yè)考古,2010(2):207-211.endprint
韓立新等采用ICP-AES法測定了紅茶、綠茶、花茶中微量礦物元素的含量,結(jié)果顯示,紅茶、花茶中Ca元素含量分別為6083、5070mg/kg,綠茶只有1229mg/kg;綠茶中Mg元素含量高于紅茶、花茶,達(dá)6805mg/kg;3種茶葉中鐵元素含量均較低,紅茶為32.5mg/kg,花茶為13.7mg/kg,綠茶僅為0.27mg/kg[5]。本試驗(yàn)結(jié)果表明,鳳凰單樅茶含鐵豐富。鐵是人體必需的化學(xué)元素之一,它是人體許多生理過程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也是血紅蛋白的核心部分,缺鐵會使人產(chǎn)生貧血等癥。長期飲用鳳凰單樅茶可以有效補(bǔ)充鐵元素,預(yù)防貧血等疾病的發(fā)生。
2.3加工后茶葉微量元素含量變化
由表3可知,7個鳳凰單樅茶品種茶葉加工中Ca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55%~89%,平均為73%,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貢香茶種,為89%,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55%。Cu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30%~85%,平均為70%,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黃枝香茶種,為85%,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鳳凰八仙茶種,為30%。Mg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66%~84%,平均為78%,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貢香茶種,為84%,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通天香茶種,為66%。Fe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47%~93%,平均為77%,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黃枝香茶種,為93%,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通天香茶種,為47%。Mn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48%~98%,平均為84%,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黃枝香茶種,為98%,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大烏葉茶種,為48%。Zn元素含量減少幅度范圍為13%~73%,平均為42%,其中含量減少幅度最大的是桂花香茶種,為73%,含量減少幅度最小的是通天香茶種,為13%。茶葉中6種微量礦物元素的含量減少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Mn>Mg>Fe>Ca>Cu>Zn。
鳳凰單樅茶茶葉制作過程比較復(fù)雜,一般要經(jīng)歷以下幾個步驟[6]:嫩葉采摘:當(dāng)新梢出現(xiàn)駐芽時,采2~5張葉。曬青:將茶葉置于曬青架上,每篩攤?cè)~0.5kg左右,以不重疊為好。35℃以下適宜曬青,曬青時盡量不翻葉。曬青葉含水率在70%左右,減重率5%~15%,以頂芽下垂、略有青香為曬青適度。晾青:把2篩曬青葉拼為1篩移入室內(nèi),攤放靜置約1h,2篩再并為1篩并輕翻1次。做青:以室溫22~26℃,相對濕度70%以上為好,一般做青6~7次,全部手工操作,全程時間10~12h,做青2~3min后把青葉做成凹形靜置1~2h。殺青:當(dāng)茶葉含水量約為68%時結(jié)束做青,堆放1h,然后進(jìn)行炒青。揉捻:一炒一揉。先將茶葉炒至柔軟,鍋溫為140~160℃。烘焙:茶葉炒后趁熱揉至適度條形待烘。用炭火焙籠烘干,分毛火、足火。毛火上葉0.5kg,火溫80~90℃,約10min,5~6成干出烘攤放;足火溫度為50~60℃,每焙籠攤?cè)~1.5~2kg,2~3h后足干,含水量3%~4%,下烘稍攤放后即可密閉貯藏。茶葉經(jīng)過長時間的晾曬及高溫烘焙干燥,茶葉水分大量蒸發(fā),部分微量元素也隨之流失。錳元素流失最為嚴(yán)重,7個茶葉品種加工前后錳元素?fù)p失率達(dá)84%,說明茶葉的加工程序不利于錳元素的保留。鋅元素?fù)p失率最低,7個品種茶葉加工前后鋅元素?fù)p失率只有42%,說明茶葉加工前后鋅元素的保留情況最為理想。
3結(jié)論
本研究系統(tǒng)探討了鳳凰單樅茶葉加工前后茶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變化情況,進(jìn)一步掌握茶葉生產(chǎn)過程中微量元素理化性質(zhì)的變化,為茶葉的生產(chǎn)加工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
參考文獻(xiàn):
[1]楊馳,徐春秀,林燕文.潮州涼茶微量元素的測定[J].江西化工,2007(4):107-109.
[2]龔自明,王雪萍,高士偉,等.湖北名優(yōu)綠茶礦質(zhì)元素含量研究[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49(11):2903-2905.
[3]周利兵.我國六大名茶中微量元素的評價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13):123-124,128.
[4]王文偉,駱和東,周娜,等.福建省地產(chǎn)茶葉中14種元素的分析與研究[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2011,23(3):265-269.
[5]韓立新,李冉.ICP-AES法測定茶葉、茶水中的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J].光譜學(xué)與光譜分析,2002,22(2):304-306.
[6]劉少群,陳麗佳,張巨保,等.廣東潮州鳳凰茶的發(fā)展歷史及品種體系成因[J].農(nóng)業(yè)考古,2010(2):207-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