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輝
〔摘要〕隨著華文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與發(fā)展,愈來愈多的人開始真正的認識了解中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然而,中國民族舞蹈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民族之根,是追尋中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所在。因此,在華文教育中對于中國民族舞蹈文化教學的發(fā)展成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華文教育民族舞蹈教學發(fā)展
“華文教育”作為我國國外僑務工作中一項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基礎性工作,正日益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并成為維系海外華僑華人與祖(籍)國聯系、傳播弘揚中華文化的橋梁和紐帶”[1]。
狹義的華文教育是指對華僑華人進行中華語言及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教育;廣義的華文教育是指對中國人和外國人進行中華語言、文化、藝術、宗教、民俗、經濟、政治、社會、科技等直接或潛移默化的教育。
近幾年,隨著我國華文教育各方面的迅猛發(fā)展,以及我國對海外華文教育的日益重視,尤其是本民族舞蹈這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日益受到廣大華僑華人的喜愛,并與海外華人社會民俗生活、自身發(fā)展密不可分和息息相關等原因,中國民族舞蹈教學作為華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華文教育的發(fā)展起著良好的推動作用,對中華文化傳播以及華裔青少年人才培養(yǎng)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隨著海內外華文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在多方政府、機構的大力支持下,海外華人社會民族舞蹈活動大量開展,華文學校民族舞蹈課程相繼開設,世界華人及非華族友人對中國民族舞蹈藝術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中國民族舞蹈的人數與日俱增,華文民族舞蹈教學也正朝良好方向發(fā)展。
一、全球華文教學機構形式的多樣性
隨著社會發(fā)展日益繁榮,在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模式之中,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隨著遍布全球的華人華僑的腳步滲入全球各個角落。愈來愈多的華文教學機構相繼建立,為弘揚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如今遍布國內外的華文教育(教學)的設置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國內華文教育是為海外華僑華人子女到國內升學而辦;
2、國外華文教育是由海外華僑華人在當地舉辦的;
3、還有國內對外華文教育(以海外教育學院的方式推行)的遠程教學等等。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也逐步認識到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傳播的必要性。非常重視華文教育的發(fā)展與建設。中國政府加大投入,并動員各方面力量,從師資培訓和派遣兩方面積極開展工作,以“請進來”、“走出去”為主要方式培養(yǎng)海外華文教育人才,同時還每年舉辦漢語和中華文化的夏(冬)令營,舉辦華裔青少年中華文化知識競賽和中文作文比賽等活動。根據海外的實際情況,“僑辦專門組織編寫了適合不同國家和地區(qū)華裔青少年學習的中文教材和文化讀物,以及配套的多媒體教材和網絡教材;以各種形式培訓了大批海外中文學校教師,都要從多個層面推動海外華文教育的發(fā)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
二、國內華文教學機構建立的廣泛性
國內華文機構的建立也逐步的走向成熟化和普遍化。華文教育機構由最早的華僑大學、北京華文大學,暨南大學等發(fā)展成現今擁有四十多個華文教育基地的現狀,而更可喜的是國內各專業(yè)院校之間也開始溝通、交流,決定聯合辦學,有針對性的招收海外華裔及非華族學生,為華文民族舞蹈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
為了加強海外華人社會的舞蹈師資水平,國內多個華文學校、基地招收培養(yǎng)舞蹈學(海外教育)專業(yè)。例如:福建華僑大學為加強海外華文學校的舞蹈師資水平,以多年招收培養(yǎng)海外藝術教師以及在海外傳播中華文化藝術的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藝術概論、中國舞蹈史、外國舞蹈史、中外舞蹈名作選、舞蹈編導、舞蹈音樂;舞蹈基訓、中國民間舞、中國古典舞、芭蕾舞、現代舞、劇目排練;教育學、心理學、華文教育。為適合在海外華文中學、孔子學院等華文教育機構、華人社團,開設華文專業(yè)的普通學校與機構,以及國內與海外藝術教育相關的學校、傳播機構等,從事中國舞蹈為主的舞蹈教育以及傳播等工作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
三、海外華文教育機構普及的力度性
為了更加有效、有力的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傳承中國民族文化。政府加大了力度對華文機構的建立進行了全方位的支持與重視。
1、在政府方面,中國政府動員各方面力量,從師資培訓和派遣兩方面積極開展工作,組織國內含舞蹈專業(yè)在內的專家團,以“請進來、走出去”[3]為主要方式培養(yǎng)海外華文教育人才,擴大海外華文師資力量。
2、在民間方面,華僑華人對華文教育(藝術門類為主要內容之一)的需求逐漸增多,以私人或社團的形式獨立進行的華文教育活動也隨之增加。
據新華網記者從在第二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上獲悉,在未來5年內,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將建設300所海外華文教育示范學校,并給予重點扶持。而海外華文教育示范學校評選活動由國務院僑辦和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主辦。2009年,首批58所海外華文教育示范學校掛牌;第二批榮獲“示范學?!钡?6所學校,在第二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開幕式上獲得授牌。除了5年內新建300所海外華文教育示范學校外,國僑辦每年將有計劃、有步驟地資助一批貧困華校,幫助其改善辦學條件;每年幫助200所華文學校建立“育僑中文圖書室”,并為之配置一批適用的中文圖書及音像制品;資助、支持全國性或地域性的華文教育組織改善工作條件,提高服務質量,增強凝聚力。此外,今后5年內,中國還將培訓5萬名華文教師,邀請10萬名海外華裔青少年來華參與各類夏(冬)令營活動,展開大規(guī)模“尋根之旅”
四、華文教育機構民族舞蹈教學的必要性
中國民族舞蹈是中華民族最為傳統(tǒng),最具民族、民俗文化代表的舞蹈藝術文化形式。其藝術文化形式上深深的烙印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軌跡。然而,對于民族舞蹈的傳承與傳播應是華文教育機構的重中之重。
過去華文教育一直以語言教學為主體,藝術課程從未被正式列入教學中來。在國家僑辦領導以及海外僑團負責人、華僑華人家長一直提倡開展各種形式的民族文體活動后,都不同程度的開設了民族舞蹈等藝術課程,這些課程因其形式活潑,實踐性強,民族文化氣息濃厚而深受學生喜愛。在活動中,學生不僅能為自身情感找到特殊的表達方式,身心愉悅,更能在肢體的舞動中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體味到中國傳統(tǒng)智慧的博大精深。華文民族舞蹈教學可以說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有效途徑,更是華校課程設置不可或缺的部分”[4]。
五、華文教育活動的“尋根之旅”
所謂“尋根”則是回到最原初的地方,去尋找祖先世世代代遺留下來的文化軌跡,去追尋民族文化的根源。“尋根之旅”尋的不僅僅是民族舞蹈,追尋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
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為幫助廣大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中文、了解中國國情和中華文化、促進海內外華裔青少年的交流而在寒暑假期間舉辦的大型綜合性活動,而學習中國民族舞蹈則成為“尋根之旅”活動中的主要學習內容。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僑辦每年都會同地方僑辦通過中國駐外使領館、海外僑團、華教組織邀請一定數量的華裔青少年來華參加夏(冬)令營活動。活動過程中,各級僑務部門堅持“游教結合、寓教于游、加強協(xié)調、熱情服務”的工作方針,讓廣大海外華裔青少年親眼目睹、親身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1999年,國務院僑辦正式推出了以“中國尋根之旅”為品牌的系列夏(冬)令營活動,受到海外僑胞尤其是華裔青少年的熱烈歡迎。迄今,夏(冬)令營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幾十個國家的華裔青少年和港澳臺地區(qū)的青少年幾千余人參加了活動,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爸袊鴮じ谩毕牧顮I已經成為國務院僑辦和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開展海外華文教育工作的一個知名品牌。
國內各基地都相繼開展了以“尋根之旅”和“學習中國民族舞蹈和中華武術”為主題的夏(冬)令營。通過觀看各種民俗活動和文藝演出等,再經過自己的親身體驗,這種集旅游觀光與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游教形式一直深受華裔學生們的喜愛,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從而堅定學習更深的民族文化的想法,并通過各種比賽,如:國際華人青少年藝術節(jié)已舉辦了八屆;國內“桃李杯”專業(yè)舞蹈比賽也專設了港澳臺及海外組等等,熱忱歡迎海內外的華人舞蹈同行們一起切磋舞技,共同進步。
六、網上遠程教學積極醞釀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了更加廣泛的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更為了為想了解中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學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學習渠道,現如今呈現了多種文化教學模式。
如暨南大學開展了一些專業(yè)的遠程教學,而民族舞蹈領域則正在籌備當中。另外,一些專業(yè)舞蹈網站開設的舞蹈教學、表演及理論知識等欄目內容量大、知識面廣,只要通過網上的交流就可以讓海外舞蹈愛好者比較容易查閱到舞蹈資料。國內的華文教學形式可謂是多種多樣:長期的學歷教育;短期的培訓教育;提高海外華文學校教學質量的師資教育和推廣宣傳華文、提高學習華文熱情的游教形式的教育活動等等。
然而,為了不斷的更新發(fā)展模式,提高文化教育的質量與重量,筆者認為將會出現更多、更便利、更優(yōu)質的教學模式。為學者們提供真正富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分的民族文化。
縱觀國內外華文教育發(fā)展的現狀,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已經成為了時代的需要,國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尤其是華文教育中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在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也起到了愈來愈廣泛的作用。因此,期待華文教育中民族舞蹈教學的健康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為傳播中華文化和推進華文教育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文鍵)
參考文獻:
[1]致公黨福建省委副主席楊輝.弘揚民族精神文化薪火相傳.中國致公黨網站. http://www.zg.org.cn/zgcf/2005-02/04/content_3687558. htm
[2]張向前.世界華文教育發(fā)展趨勢及影響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5, 3。
[3]陳玉杰.海外僑胞貢獻大為僑服務加力度.華聲報, 2005, 3,13。
[4]劉犁.第四屆國際華文研討會.第11期(分組討論第二組). 2004.12.14. http://jd.jnu.edu.cn/gjhwjy/newsview.asp?id=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