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麗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2-0103-01
俗話說:教無定法。課堂上教師若能靈活有效的運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便是好的教學方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一直在尋覓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1.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時時處處進行培養(yǎng)
每一節(jié)新課的傳授,都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讀,因此應提出"讀文想景"的要求,就是在讓學生讀文字時,想到與之相對的意象。為了達到訓練目的,強調學生人人參與,要求學生做到兩點:一是讀正確,要結合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二是讀得通順流利。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應充當"導演"的角色。要增加學生的練習機會,做到能邊讀邊想.自己解決問題,讀后自己能夠提出問題,參與討論,并能在討論中發(fā)展自己的語言。尤其是在進行優(yōu)美的散文的閱讀教學時,更要注意訓練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揣摩與理解,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并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口述體會到的情感。
2.在朗讀中挖掘樂趣,使學生"樂讀"
要注意及時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就閱讀教學而言,學校教學的任務就是使閱讀成為令人愉快的活動,能引發(fā)孩子天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并激發(fā)其新的興趣。對孩子來說,讓他們大聲朗讀就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之一。為了能在朗讀的教學實踐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進行以下兩個方面的嘗試:一是范讀。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尤其喜歡模仿老師的聲調說話。教師朗讀時的語調、表情、動作都能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因此,當教師把課文有聲有色地朗讀給學生時,這種示范性的朗讀,會很快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從而把他們帶人課文的意境中。另外是領讀。對于中學生來說,朗讀的技巧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一下子全教給他們,即使教了,他們也不可能全掌握,而只能通過對老師朗讀的模仿,逐漸養(yǎng)成語言習慣。因此在領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必千篇一律都由教師領讀,有時指名學生讀,再針對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重點領讀;有時教師可只領讀課文的重點語段,對難讀的長句反復領讀,直到讓學生讀懂、讀準、讀好為止。需要注意的是應及時檢驗,反饋學生掌握的情況。
3.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閱讀教學
語文教材選材范圍甚廣,以形象思維為主。而中學生的閱歷有限,有些事物學生比較生疏,這就需要教學時針對教材的特點,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進入角色。我們可以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教學《激光》、《晉祠》這類課文的內容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而借助錄音、錄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一個新奇的世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再者可以引導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學《皇帝的新裝》等一類的文章時,可讓學生當一回小演員,扮演角色演一演。學生在表演中人情人景,并且興趣濃厚,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此種方法在訓練閱讀的同時,也可以訓練寫作能力,比如讓學生自改課本劇。學生可充分享受自編自演的樂趣。
另外還可用其他形式創(chuàng)設情景。我們可以根據(jù)教材的不同特點,靈活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的形式。如課文是敘事的,就開個故事會;課文是寫人的,就介紹人物的事跡;課文上寫景的,就當一次導游??傊?,要把形式搞得活潑,情趣盎然,使學生參與活動,更好地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而且會使他們的印象深刻。當然,創(chuàng)設的情景不可能也不必與實際完全一致,不妨"簡單從事":可借助懸掛圖把學生引入情景,可通過描述把學生帶入情景,可借助朗讀讓學生想象情景。至于選擇哪一種方法創(chuàng)設情景,可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水平、教學設備等具體選擇運用。
4.加強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可以有意識地組織課外閱讀,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多讀書,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而教師應該做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閱讀氣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教師可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開展一些討論會,互相交流閱讀的心得體會,可以輔導學生寫寫讀書筆記。也可以利用活動課,誘發(fā)閱讀興趣,如舉辦朗誦會、故事會、演課本劇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需要學生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更需要他們學習新知識。這就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地聯(lián)系課內知識進行課外閱讀。
另外可以組織與語文相關的課外興趣小組,讓學生參與一些實踐性活動,如做廣播員、通訊員、小記者等。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組織能力、自學能力等,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必須學會復習、總結、歸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和學習課外閱讀的材料。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創(chuàng)造有形可見的效果,而且大大激發(fā)和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人們的成長發(fā)展有非常重大的影響,要想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就要有良好的習慣,因為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使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閱讀,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凈化,提高學生辨別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能力,學到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明確人生前進的方向,指引學生向夢想起航,有勇氣直面生活中的一切困難,知道"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道理。例如魯迅先生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閱讀上;偉大的革命領袖列寧在等待理發(fā)空余都要閱讀;大文豪托爾斯泰在六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寫日記,把每天發(fā)生的事情都記錄下來,還喜歡搜集名言警句,后來整日與書為伴,廣泛地閱讀書籍,形成深厚的文化積淀,所以寫出流芳百世的佳作??梢哉f,好的習慣成就人生。
我在教授《肖邦故園》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備課時就做了充足的準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古今中外那么多的音樂家當中,你們最喜歡誰呢?可不可以講一講關于他的故事呢?"學生或多或少都對音樂家有些了解,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踴躍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當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到最高點的時候,我再開始講課,讓學生了解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什么,讓他們說說對肖邦的了解和看法,使學生學習熱情持續(xù)高漲,課堂氣氛活躍。這樣學生就會靜下心細細地閱讀,看看作者筆下的肖邦與自己所認識的那個肖邦有哪些不同,讓學生感受肖邦偉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驚羨的音樂創(chuàng)作才能,或許有的學生還會沉醉于作者強大的語言駕馭能力。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自己不曾見過的世界,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學到很多的人生哲理。
俗話說:教無定法。課堂上教師若能靈活有效的運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便是好的教學方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一直在尋覓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