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
摘要:目前作文教學更多帶有功利性目的,成為升學考試的重要工具,采用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填鴨式模式,這種教學顯然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寫作的主動精神,自然教學效果就很難符合新課標標準。本文研究的重點就是分析基于生活活水來開展作文的有效教學,從而提升作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作為教學;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2-0099-01
現在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往往無從下筆,而且一聽到寫作文就會大為反感。其根本原因就是老師在作文教學方面,沒有引入源頭活水,也就是未能通過引導學生汲取豐富的生活養(yǎng)料,從而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認為,生活就如泉源,而文章就好比溪水,泉源豐茂自然溪水綿綿不絕。所以在《語文》新課標的教育背景下,在教學作文時,不僅要讓學生能夠理解和熟練作文技巧,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積累經驗,寫出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作文教學效果。
1.開展作文有效教學的主要原則
1.1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生活無疑能夠給學生帶來豐富的素材寶庫,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所以要想提升作文教學效果,就要讓學生能夠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從而能夠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寫作營養(yǎng)。作文教學的關鍵要素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能夠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源頭活水。因此我在作文課堂教學中,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課堂上我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力比賽,或者引導學生交流觀察體會,通過交流互動來提升學生的觀察力。這樣就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體驗生活和觀察生活的興趣。
例如教學三年級上冊單元作文——寫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我叫孩子們細致觀察自己所喜愛的小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等,再加上平時的觀察積累,在能說會道口語交際課上,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描述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可愛之處。因為觀察細致全面,在接下來的筆下生輝這一環(huán)節(jié),孩子們暢所欲言,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的形象躍然紙上,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許多好詞佳句令我驚喜。這正是因為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所以才不會覺得無話可寫。
1.2 將觀察周圍和自己生活相結合。每個學生都會受到周圍的人物和自然事物以及社會環(huán)境所包圍。而這些豐富的環(huán)境就能夠讓學生能夠根據周圍的人和事進行悉心的觀察,從而了解到事物的主要特點,并且認識事物現象發(fā)展的始末,熟悉在這些事件中,人物的言行舉止變化,這樣就能夠為寫作提供更加真實的素材。通過這種將周圍的環(huán)境和自己的生活的結合,就能夠讓身邊的親朋好友、父母兄弟的形象在自己的作文中生動活潑起來。而且自然界的風雨雷電、奇花異草、山川田野還是小城大事、社會新風都同樣在作文中更加真實可信,少了明顯的胡編亂造。
我在教學中,就經常鼓勵學生對生活的事情多接觸,多了解,甚至鼓勵學生去親自實踐,例如我教學一節(jié)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編寫動物寓言故事》,就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們編寫一篇森林里的拔河比賽,讓孩子們扮演其中的小動物們——驕傲的大象和團結的小動物們。讓孩子們親身經歷拔河比賽的激烈,感受小動物的內心活動。因為有了親身的體會和感受,孩子們用唯妙唯俏的語句寫出了傲慢的大象出場時目空一切的樣子"大象大搖大擺地邁著步子,鼻子就像高射炮一樣高高聳起……"在場小動物們觀看比賽時的場面和心情,大象因為太驕傲而輸了比賽后的神態(tài)和心情,都一一逼真生動地描繪出來了。
1.3 鼓勵學生勤寫多記。作為寫作的源頭活水,除了依靠學生從豐富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通過自身的親身實踐來感受,還需要學生具有更加廣博的見識,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構建自身廣闊的視野,這樣寫出的文章自然能夠展現繽紛生活。所以我要求學生在生活實踐或者在觀察生活中,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就需要立刻記錄下來,哪怕是三言兩語,我的很多學生正是堅持這樣的做法,使其寫作不再枯燥無味,從某些方面能夠準確的表達真實情感。孩子一旦有了勤寫的習慣,生活中的點滴就會積極地變成文字表達出來。記得教四年級語文科時,一開學我就把勤寫的好處講給孩子們聽,鼓勵他們善于捕捉生活中感人的瞬間,動筆寫下來。在一年來的周記里,我看到了繽紛的童心世界:或許是一處別人不曾留意的風景,或是包含在父親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里深沉的愛,抑或是下一盤圍棋中得來的感悟,又或者是一些引人深思的社會現象……孩子們有了勤寫多記的的好習慣,很多好的素材就會被定格,這樣在寫作時就不會覺得沒有題材可寫了。
2.開展作文有效教學的具體方法分析
2.1 開展活動拓展學生視野。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加生活實踐,對此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旅游、參觀以及采訪以及參加網絡征文等活動,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多的接觸社會,感受自然,從而汲取豐富的素材。為了讓孩子們融入社會,寒假,我會布置一道特殊的任務——社會調查。讓孩子們去調查春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的現象,或調查小學生春節(jié)零花錢支配等。孩子們通過采訪、觀察、分析,記錄等大量的工作,寫下了一篇篇現實而發(fā)人深思的社會調查。
2.2 引導學生參與勞動,豐富生活?,F在很多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所以參加勞動的機會不大,然而勞動則是作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觀察生活,實踐生活的最好平臺。因此我在節(jié)假日期間,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勞動,或者布置一些家庭勞動任務,比如回家做飯、洗衣服,甚至鼓勵學生擺地攤等形式,讓學生豐富自己的生活,而且在參加社會勞動和家庭勞動時,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體會勞動的重要價值,而且也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艱難,從而在寫作中能夠寫出讓人心動的感悟。
2.3 推薦課外讀物拓展學生視野。源頭活水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拓展學生的視野,雖然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說法,但是對于當前學生行萬里路這種真切的社會實踐還是相對困難,那么讀萬卷書無疑是拓展學生視野的最佳途徑。因此我為學生們訂閱了少兒閱讀方面的雜志,幫助學生制定了課外閱讀的科目,每周設定一節(jié)經典誦讀課。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讓書香留痕,我讓孩子們寫讀書筆記,把閱讀時欣賞的好詞佳句,一些自己認為精彩的句、段、篇記下來,定期舉行讀書筆記展評,讓孩子們快樂閱讀,擴展視野。
總而言之,作文有效教學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豐富學生的素材,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信手拈來,而且還能夠更加準確和真實地描述和表達真切的情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陳菊.作文,折射生活的多棱鏡[J].教育藝術 2010年03期
[2] 胡秋梅.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芻議[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