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富江
[摘 要]第二輪志書記述的時段正是我國改革開放時期,社會各方面都已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如何在觀念、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是志書記述好這一時期的關鍵。廣大修志工作者要牢固樹立服務大眾的思想,正確處理好創(chuàng)新與“官書”的關系,重點突出志書的時代特點與地方特色,圍繞創(chuàng)新來體現(xiàn)志書的現(xiàn)代化,為讀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
[關鍵詞]第二輪志書;創(chuàng)新;觀念;特點;特色;現(xiàn)代化
第二輪志書記述的時段正是我國改革開放時期,社會各方面都已發(fā)生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給志書的編纂工作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擺在我們地方志工作者面前的艱巨而緊迫的任務,就是如何適應形勢,努力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為地方志事業(yè)的發(fā)展走出一條新路。對此,筆者就地方第二輪志書創(chuàng)新問題談幾點初淺的看法。
一、關于第二輪志書創(chuàng)新與“官書”的觀念問題
談第二輪志書的創(chuàng)新,就不能不談觀念,沒有觀念的變化,就沒有第二輪志書的創(chuàng)新。歷史上的方志學家公認:志書是“官書”,它代表了官方意識,注重秉筆直書。第二輪志書在“官書”的認識上,廣大修志工作者也取得了共識。在“官書”的指導方針上,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覽觀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因此,第二輪志書更具權威性、科學性、真實性。
目前,地方志系統(tǒng)對志書“官書”性質的爭論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第二輪志書應放棄“官書”的地位,走市場化運營道路,也就是向市場要出路。堅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第二輪志書定位于“官書”,是“官本位”意識的反映;另一種與之相反的觀點則認為,志書作為“官書”,是政府對外的窗口,理應得到政府的支持。然而,支持是多方面的,有經濟的、行政的、政策的。只有持久地堅持背靠政府,才能保證志書編纂工作的順利進行。
我們認為,這兩種觀點其實并不矛盾,堅持“官書”的地位與放棄“官書”的地位,其實應該被我們看成是前后相續(xù)的兩個環(huán)節(jié)或者說是兩個過程。堅持或者脫離“官書”位置,都應該遵循一個基本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二、關于第二輪志書的時代特點與地方特色問題
續(xù)修第二輪志書,重點要把改革開放的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體現(xiàn)出來。在具體體現(xiàn)時,其篇目設計要合理,邏輯結構要嚴謹,記述方法要得當。
1、改革開放要突出。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突出的時代特點,把第二輪志書理解為一部廣義的改革開放志,并以此統(tǒng)攬第二輪志書續(xù)修全局。各個部類都要抓住改革開放這條主線,充分反映改革開放的必然性、階段及內容、涉及范圍、巨大成就、艱難曲折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反映過程,要體現(xiàn)出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記述成就,能夠從總體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各項事業(yè)的不斷進步,使第二輪志書與時代發(fā)展同步,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2、地方特色要鮮明。志書特色是志書生命力的源泉,一定要走特色化之路。毫無特色的志書,遲早會被歷史淘汰。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性較大。第二輪志書應注意挖掘本地的獨特優(yōu)勢所在,把“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特”的事物充分反映出來,特別是當?shù)氐慕洕l(fā)展、獨特資源、特色產業(yè)、風景名勝、地域文化等特色進行挖掘并提煉。具體記述中突出比重高、規(guī)模大,具有重要地位,為當?shù)亟洕ㄔO作出重要貢獻的資源和產業(yè),從而更好地彰顯地域特色,以增強志書的可讀性。
3、特點、特色表現(xiàn)形式雷同。就記述改革開放來講,有集中、集中和分散相結合、分散設置等形式,目前第二輪志書則形式基本雷同,無論是哪種記述形式,只要全面系統(tǒng)、科學充分就行。再就地方特色而言,特色內容的設置上不能過于簡單,要把特色與設專載、專記、專項,與同類內容記述中有機地結合起來,把一些明顯的地方優(yōu)勢集中地、加大分量地予以突出。
三、關于第二輪志書的現(xiàn)代化問題
第二輪志書各地爭相出版電子光盤版,這是志書信息化在志書出版工作中的一個具體體現(xiàn)。志書,本身就是一種信息載體,所以,志書的現(xiàn)代化,絕不僅僅是出版電子光盤這么簡單的問題,而應該體現(xiàn)為如下幾個方面:
1、志書的現(xiàn)代化,應該著重反映本地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第二輪志書主要記述(1990~2010)近20年的社會情況,這20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20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取得巨大成就的20年。志書要在反映新事物、新亮點上下功夫,對諸如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新型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新興的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信息業(yè)、旅游業(yè)、房地產業(yè)、高速公路建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上進行全面反映,同時要恰當?shù)胤从超F(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涌現(xiàn)出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成就,詳細地記載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最新變化,為社會、為民眾、為歷史提供最可靠的信息資料。
2、志書的現(xiàn)代化,應該成為反映地方性成果信息的資料性著述。人們通常認為志書是資料書,是“一方之全史”,是“地方百科全書”。實際上志書的性質是指“全面系統(tǒng)地記述本行政區(qū)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歷史與現(xiàn)狀的資料性文獻?!睂Φ诙喼緯鴣碚f,只把它當作資料書是不夠的,還應該把它看作是一種學術性的綜合社會科學著述。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強調資料是志書的生命,強化志書的資料含量;另一方面又要強調志書的著述性,提高志書的文化檔次、學術品位,使第二輪志書成為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登上社會科學著作的殿堂,作為“兩個文明”建設的主旋律精神產品。
3、志書的現(xiàn)代化,應該將版式設計與光盤、網絡相結合。第二輪志書要吸引讀者,提高發(fā)行量,還應在版式設計上,體現(xiàn)“莊重、大方、簡潔、明快”,增強讀者對刊物的信任度。同時要出版志書光盤,光盤是最新的文化載體,具有融文本、圖像、聲音于一體,且容量大,攜帶方便的特點。要充分利用網絡,網絡是最新的傳播媒體,以達到資源共享,傳輸快捷。光盤和網絡具有紙介質志書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地方志工作者要增強高科技意識,積極出版志書電子版,提高志書的利用率,把地方志部門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動態(tài)的開放的地情信息中心,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
新時代呼喚第二輪志書創(chuàng)新,又為第二輪志書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觀念、新材料、新手段和新市場。創(chuàng)新是續(xù)修第二輪志書的客觀要求,我們要銳意開拓,勇于創(chuàng)新,編修出無愧于新時代的第二輪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