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楓:勸當事人不打官司的勞動法律師
◎ 文 《法人》見習記者 彭 飛
對大部分人來說,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就是家庭關系和勞動工作關系,所以婚姻糾紛和勞動糾紛才這么普遍。如果你認為勞動爭議比較簡單,是因為你還沒有了解到它的復雜性
“這不明擺著欺負人么?我會全力支持你到法院去告他們!”2008年,當某作者找到梁楓律師,告訴他某報社拖欠其稿費,還說“要等到有了廣告收入之后,再簽訂一份補充協議才能拿到稿費”,問能不能到法院告報社時,梁楓瞬時惱火,第一反應是:“證據充分,當然能告!”
一陣熱血過去,梁楓很快冷靜下來,“雖然作者的權益受到了侵犯,判決結果也沒有多少懸念”,但作為律師,梁楓深知打官司這一解決途徑的弊端:不僅耗時長,今后作者很可能和報社翻臉,再無機會合作。
梁楓轉而建議,先發(fā)一份律師函過去。
這個故事收錄在梁楓即將出版的新書里,他向《法人》記者展示剛剛敲定好的封面,書名引睛:《忍不住的關懷——我為什么勸當事人不打官司》。
盡管過去許多年間,已經接連出版過不少勞動法專業(yè)著作,也拿過不下一次的論文一等獎,但這次新書的出版,他明顯要比過去更在意。封底的推薦嘉賓陣容也頗為強大:著名刑辯律師錢列陽、人民日報高級記者馬國英等。書中文章多為梁楓執(zhí)業(yè)十余年來對訴訟案例和法治新聞事件的騁懷體悟,付梓之后,梁楓喜悅與忐忑交加,感覺像是“要去掀開一個封存已久的酒窖蓋”。
梁楓的寫作靈感多來自平日辦案的感思。雖然他所接觸的案件無外乎一條勞動關系線上的當事雙方,但他卻善于從中窺見人性的細枝末節(jié)。此次放在新書封面進行推介的《我為什么勸當事人不打官司》一文,最早發(fā)布他的個人博客上,是梁楓對其代理的兩起勞動報酬糾紛案所引發(fā)的感悟?!皩τ谝粋€爭議的完美解決,難道只有開庭訴訟才行嗎?如果在律師的專業(yè)能力的努力之下,通過避免一場可以避免的訴訟,而解決爭端,而維護受害者的權益,而不去僅僅是為了律師費去機械地打一場所謂的官司,或許在內心深處,更感心安吧!”
文章觀點獲得不少讀者的共鳴,反響甚重,后來梁楓又接著寫了《我為什么勸當事人不打官司》續(xù)篇。
在他寫完續(xù)篇之后,開頭的故事,峰回路轉。那位作者告訴梁楓,發(fā)完律師函之后,報社已經把稿酬打到了他的銀行賬戶。
“如果不做律師,我最想做的就是記者。”梁楓說,成為一名記者是他少年時代成長中的一個夢想。
工作之余,梁楓筆耕不輟,竭力填補這個缺憾。事實上,寫作愛好不僅沒有對他的律師主業(yè)造成沖突,反而讓他獲益匪淺。他在《北京律師》雜志開設個人專欄,曾獲“優(yōu)秀撰稿人”,在《法制晚報》評析法制案件,獲首屆“十大法律點評人”。
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龐正忠律師對梁楓的寫作水準贊賞有加:能寫、善寫、會寫。
龐正忠在為梁楓新書所做的序言中回憶,2009年,龐正忠擔任第八屆北京市律師協會業(yè)務指導與繼續(xù)教育委員會主任的時候,從委員律師中物色了幾名“筆桿子”撰寫專業(yè)委員會工作規(guī)則等文件,梁楓負責主筆起草《關于第八屆北京市律師協會專業(yè)委員會報名的通知》,三易其稿,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評價。梁楓的文筆由此給龐正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二人再度合作,一起代理某案件,龐正忠稱:“梁楓撰寫的四份備忘錄和代理詞寫得及時到位,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入情入理,不僅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判決書也充分吸收了他的代理意見?!敝筮@些文件被作為律所的業(yè)務模版推薦給其他律師參考學習。
龐正忠對梁楓撰寫備忘錄和代理詞水平的評價在一名法官口中再次得到印證。
梁楓曾代理過一起煤礦股東和21名身患塵肺病的煤礦工人之間的糾紛,他為此寫了一份十幾頁的代理詞,因為問題多,他一個人說了一個多小時,但中途法官卻一次也沒有打斷他。
案件結束之后,法官告訴他:“盡管基于其他考量,最終的判決和你的代理詞有些不一致,但我很贊同你在代理詞中對案件分析的觀點。我還特意把你的代理詞放到我的辦公桌上看?!敝八夭幌嘧R的法官與梁楓還因此成了朋友。
梁楓律師
對很多做訴訟的年輕實習律師來說,勞動法案件幾乎是入門的必修課。1999年,梁楓實習期間,所承辦的第一個案件,也是一起勞動爭議案件。第一次代理就勝訴的經歷,為他以后在勞動法業(yè)務方面深耕發(fā)展奠定了信心的根基。
“當初,考取律師資格以后,一開始做律師并沒有特別清晰的職業(yè)規(guī)劃,也當然并沒有把勞動法業(yè)務作為自己的主要業(yè)務方向。但是,很多時候,一個人做好一件事后所獲得的鼓勵和信心,往往會影響以后的發(fā)展方向。”雖然多年以后,梁楓已經走到了國內同行中的最前列:北京市律師協會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專業(yè)委員會主任、錢伯斯2014–2015中國律師評級目錄勞動法領域上榜律師、北京市“十佳勞動法專業(yè)律師”,但他仍然坦承,自己當初選擇勞動法專業(yè)充滿偶然。
剛入行的年輕律師一般都是從勞動官司案件做起,很多人會認為勞動法案子都比較簡單,容易上手。當《法人》記者把這個問題拋向梁楓時,他微微一笑:“說勞動法簡單的人都是沒有遇到復雜問題!我說個案子,讓他們看看簡單不簡單?!?/p>
2010年,某國有企業(yè)公司因歷史因素,要將其國有股份轉讓給一家民營企業(yè),進行改制。梁楓團隊最終從眾多待選團隊中脫穎,成為該公司的代理律師。本案最棘手的是員工安置問題,公司下屬13家子公司,分布在13個城市,涉及職工2000多名。這些員工入職之前的情況不一,有復轉軍人、下鄉(xiāng)青年,還有的是停薪留職,抑或過了退休年齡。對梁楓來講,“不僅要說服朝廷,還要說服諸侯”,除了2300名職工,此案的利益主體還涉及公司的董事會,購買股權的民營企業(yè)股東等。
在設計安置方案的時候,矛盾重重。首先各地的政策與法規(guī)不一致,其次各利益主體的訴求不一致。不僅如此,各利益主體也分別聘請了自己的律師,梁楓團隊要說服地方工會的律師、民營企業(yè)的律師,“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
方案從起草到職工代表大會的通過,再到簽訂、實施,梁楓的團隊全程主導,面臨重重困難,“地方子公司員工到市政府門前游行示威,反抗情緒強烈”。
歷經半年全身心的投入,最終,梁楓團隊的處理方式獲得利益各方的全局滿意?!肮景凑账械陌仓梅桨杆婕暗乃锌铐?,全部支付到位,沒存在任何問題?!?/p>
本案成為梁楓職業(yè)生涯中的代表“作品”,他的綜合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專業(yè)水平得到全面展現。與梁楓團隊負責項目對接的委托方的人力資源部門,也跟著“沾了光”,年終時得到公司的高度評價和獎勵。之后,梁楓還被委托公司聘為常年勞動法律顧問,直到現在。
梁楓認為,并不是因為勞動法簡單才有那么多人做,而是因為他在我們生活中太廣泛、太普遍了?!皩Υ蟛糠秩藖碚f,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只有兩條,一個家庭關系,一個工作關系,所以婚姻關系和勞動關系糾紛才這么多。如果你認為它簡單就太無知了。”
“如果你長期代表勞動者,受制于他們的個人講述,就很難從管理運營角度理解公司,也無法理解員工在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的表現?!绷簵髡f道。
梁楓曾幫助兩名公司員工代理一起勞動糾紛案,公司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按照《勞動合同法》的雙倍賠償機制,梁楓順利幫助員工要回了賠償。可是事后,員工卻對他說:“其實單位和我們簽了合同,被我們偷偷拿出來了。單位太氣人了,我們就是為了懲罰他們一下?!?/p>
長期斡旋于勞方和資方之間,梁楓更加清醒地看到,不可以代理人的立場對其做道德判斷?!安荒芤驗榇砹藙趧诱呔陀械赖律系膬?yōu)越感,高人一等,覺得所有的老板就是黑心老板;當然也不能因為代理單位了,就覺得所有的員工就都是刁民。其實誰都不容易。”
梁楓的一個企業(yè)客戶,因為員工在禁煙區(qū)吸煙,想要開除該員工,便來咨詢他。
梁楓問:吸煙違反公司章程規(guī)定嗎?
客戶回答:是的,物業(yè)有告示,公司章程也明令禁止,吸煙也被我們抓了個現形。
梁楓又問:那公司章程是依法制定的嗎,有沒有經過民主程序?有沒有依法把規(guī)定告訴他?
客戶回復稱都沒做到,梁楓便勸他們不要輕易開除這個員工,“除非你打算支付他一筆補償金”。
梁楓認為:“勞動法本身是社會法,帶有社會調節(jié)的功能,所以不能用簡單的對錯觀對勞動案件進行評價。原則上他所調整的對象應該是平等的,但因為雙方的話語權不一樣,所以時常需要政府發(fā)揮一定的行政職能來從中平衡?!?/p>
梁楓曾就讀于香港大學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是業(yè)內有名的人力資源專家。他告訴《法人》記者,如果從企業(yè)運營的角度看待勞動關系,其實勞動者,也是公司的另外一個投資者?!皠趧诱卟皇枪镜母綄僬?,他以自己的勞動為企業(yè)投資,他是一個投資人。如果光有錢,沒有人干活,企業(yè)也運行不了。任何一個企業(yè),都要依賴資本和人力這兩個輪子的共同驅動才能推進企業(yè)發(fā)展。而傳統觀念總認為,企業(yè)和員工之間是一個隸屬關系,是我企業(yè)給你飯吃、給你活干,我認為這是愚昧的看法。”
對話梁楓律師
《法人》:你覺得國內的勞動法立法有沒有什么缺陷和不足,給勞動法律師執(zhí)業(yè)過程帶來什么困擾?中國的勞動法領域有哪些亟待完善的法律?
梁楓:目前,我國在勞動立法方面還仍需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同時還應適時清理和規(guī)范不同時期法律、法規(guī)、政策方面法律規(guī)定,做到法律規(guī)范方面的統一和權威。比如,現行勞動法與新制定的勞動合同法部分規(guī)定不相適應,目前還欠缺工資法、集體合同法等方面的單項法律。
勞動法律師執(zhí)業(yè)過程中,比較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因歷史和地區(qū)原因,對于同一問題,在法律、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司法解釋具有不太統一、一致的規(guī)定,導致在法律適用方面缺少統一的標準,在司法實踐方面司法部門在個案方面的裁判標準模糊、不一的情況也時常出現。
《法人》:法律市場上集聚了大量的勞動法領域的律師,你覺得如何從競爭激烈的勞動法律師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勞動法律師?
梁楓:專業(yè)勞動法律師的出現是律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做一名優(yōu)秀的勞動法律師,不僅僅是熟知勞動法方面的法律知識,還要對周邊法律有一定了解,比如民法、公司法、合同法等。
同時,勞動法律師還應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為解決勞動爭議問題提供多元化的解決思路;還要具備一定的企業(yè)管理、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知識,以便為用人單位提供切實可行的法律解決方案奠定基礎;具有了解地區(qū)差異化、國際化、前瞻性的眼界和視野,為法律服務的高品質提供全面保障。
《法人》:我聽說有一個官司你沒有打贏,但當事人還是堅持讓你做他們的法律顧問?
梁楓:對一個律師來說,除了專業(yè)經驗,最重要的是你的責任心。
客戶選擇律師的標準其實并不是判決的勝負,如果他看到的是你很負責任,全力以赴,品質也沒有問題,即使結果不好他們也可以接受。
《法人》:訴訟官司需要曠日持久走程序,客戶迫不及待想要結果,律師很多時候也無奈,你是如何度過訴訟這段難捱期的?
梁楓:我們律師界有一個說法叫“天天想你”,對客戶要做到“天天想你”,經常與他溝通。不僅僅是自己心里想,而且還要讓他知道,你在關注他的事情。所以,這就是一個工作方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