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
魯迅祖父的不走運
魯人
周氏家族遷居浙江紹興至今五百余年,魯迅這一支共出過四位舉人,魯迅的祖父周福清是第三位。而最終又通過殿試,被欽點翰林的則只有周福清,這是他一生的榮耀。但成為翰林的周福清仕途卻并不順暢,先是在江西做知縣,據(jù)說此公 “居官清廉,持正不阿,既不貪臟,尤不枉法,處理民刑案件務(wù)求真情實事,從不顢頊草率?!钡皩ι瞎佥m以無欲則剛的態(tài)度應(yīng)付,不巧言令色,不諂諛迎合,因之為他頂頭上司的撫州知府所深惡痛絕。”一次因事與其頂撞后,遭彈劾被休職。周福清以七品縣官被休職,再要做官只能出資捐了,以后屢屢出資前后十余年才捐到個七品內(nèi)閣中書。
1893年初,紹興周家新臺門內(nèi)魯迅的曾祖母去世了。老太太的去世似乎是這個家庭走向徹底敗落的征兆。周福清這位內(nèi)閣中書從京城趕回家中為母親守喪。當時習俗是要丁憂三年,而對這位已經(jīng)57歲的小京官來說,三年之后他的仕途基本已是無望了。不過如果由此安穩(wěn)的退休返鄉(xiāng),也算榮歸故里了。也許自己掙扎了一生,歷經(jīng)坎坷才混了個七品官位,讓周福清心有不甘,從而更對后代寄予了殷切的厚望。結(jié)果,他便以一件蠢事毀了自己一生的功名利祿,也徹底毀了這個家。
周家老太太去世時,慈禧正逢花甲。亦近壽終的清王朝為了給慈禧慶祝六十歲的 “萬壽”,頒旨在各省舉行一次恩科鄉(xiāng)試。被派到浙江的正主考官殷如璋,與周福清是同榜的進士。周氏家族的人得此消息,便有人按捺不住地興奮起來。于是,周福清的姐夫章介千及其他四位親友五家人,便一起出面請求周福清幫助疏通關(guān)節(jié),以使自己的子弟能夠金榜提名,撈個功名利祿。周福清本來是想保住晚節(jié),但架不住幾位親友的軟磨硬泡,最終勉強答應(yīng)下來。他給殷如璋寫了封信,連同由五家親友出資所開的一張一萬兩銀子的期票,一起封在信封里,作為周福清的兒子及五位親友各家一名子弟,共六人的賄考款。之后,周福清帶了剛二十出頭的仆人陶阿順乘船趕去蘇州;之后,又由陶阿順雇小船設(shè)法接近了殷如璋乘的官船;之后,陶阿順尋機會將信交給官差煩轉(zhuǎn)殷如璋,并靜候殷主考的回復,怎奈當日副主考正在船上聊天,且久坐不辭,殷主考心中干急,卻不便當場拆閱;之后,那憨直且不明官場潛規(guī)則的陶阿順卻等不及了,見久無回復,便扯直了脖子嚷道:似此萬金干系,怎么不給收條耶?陶阿順一嗓子,主考官大人也甭想瞞了,只好當場啟封。這信封一撕,大禍瞬時而降,一下把周家砸塌了。案發(fā)初,周福清并未感到問題的嚴重,躲避在百草園一處僻靜的小房里,大約以為過段時間事情過去了,一切還是原樣。誰知已有御使褚成博將周福清賄考奏折呈到光緒面前,奏折中道: “此事蘇、浙地方遍處播說,守正之士咸懷憤嘆。近日都中士大夫亦互相傳述詫為罕聞?!闭f得夸張而又正氣凜然,不過倒也反應(yīng)了此案在當時確實頗有影響。光緒親自過問此案,多次朱筆御批并頒旨: “科場舞弊,例禁綦嚴,若如所奏各情,殊堪詫異?!瓌?wù)得確情,按律定擬具奏?!?“案關(guān)科場舞弊,亟應(yīng)徹底查究,丁憂內(nèi)閣中書周福清著即行革職,查拿到案,嚴行審辦,務(wù)得確情,按律定擬具奏?!辈⒇熈?“嚴切根究”。到此,周福清是在劫難逃,最終被收了監(jiān),他兒子的秀才也因此被斥革。全家如驚弓之鳥,魯迅和二弟也被送到鄉(xiāng)下親戚家躲藏。
不過當時就有不少官員極力袒護周福清。浙江巡撫崧駿的奏章中便有明顯的大事化小之意: “七月二十日,周福清攜仆陶阿順由紹郡起程進京探親。二十三日路過上海,探聞?wù)憬脊僖笕玷芭c伊有年誼,周福清一時糊涂起意,為子求通關(guān)節(jié)”,并欲同時為親友子弟囑托。還特別強調(diào) “惟查該革員中途求通關(guān)節(jié)未成?!逼湓诤髞淼母沧喔幸鉃橹芨G彘_脫,刑部也愿成全,便在其奏章基礎(chǔ)上覆奏光緒: “已革內(nèi)閣中書周福清,應(yīng)請如斬罪上量減一等,擬杖一百,流三千里?!惫饩w雖未令浙江巡撫繼續(xù)追查深究此案,卻對刑部的覆奏當日下旨: “周福清著改為斬監(jiān)候,秋后處決,以肅法紀,而儆效尤?!庇捎诠饩w親自過問使此案在當時越發(fā)引起各方關(guān)注,此案審理過程中,有關(guān)奏折,幾乎都被刊登在當時的官報 《邸鈔》上。 《清史稿》的 《德宗本紀》記載: “癸酉,刑部奏:革員周福清,于考官途次函通關(guān)節(jié),擬杖流;改斬監(jiān)候。” “斬監(jiān)候”雖暫時保住了周福清一條性命,但每年秋后的一次秋審都是一場生死難卜的經(jīng)歷。于是,每年此時,周家便變賣家產(chǎn),打點關(guān)節(jié),為周福清求免一死。直到戊戌變法失敗,光緒被軟禁,有尚書向慈禧進言: “周福清已關(guān)了好幾年了,信是他寫的,但通關(guān)節(jié)的錢自己并沒有拿過?!贝褥泡p描淡寫地道: “這些小事,放掉算了?!敝链?,周福清已結(jié)結(jié)實實坐了七年牢,并落得子亡家敗,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有資料記載,當時曾有官員在奏章中說: “風聞?wù)憬话福芨G逅┙煌P(guān)節(jié)者已不止一科。京閨鄉(xiāng)會試舞弊幸中者更指不勝屈?!苯B興的縉紳李慈銘在周案發(fā)后也曾上奏文,講得更具體: “實不自今科始。臣浙人也,即以浙江論,近科如已丑副考寫陳鼎,辛卯副考官費念慈皆貪穢彰聞,人言籍籍。今科副考官周錫恩,雖周福清一案舉發(fā),而尚多異論,且有鄙褻之事,臣不敢形諸奏牘。聞其前充陜西考官及在湖北原籍種種不肖,恃符妄為,無賴之名尤著遠近”。敢如此直言,不怕龍顏不悅,足見當時科場舞弊風氣之盛,已無需諱言了。而這又有當代大家啟功老先生的自述可為佐證。老先生為正宗皇族,但后來家道衰落,至曾祖時因爵位累降,以至俸祿微薄不足養(yǎng)家,便辭去封爵投考功名,中舉登科后曾任江蘇學政,相當今日的江蘇省教育廳廳長。做學政時得當時名臣翁同龢一信,信中先說上次科考因“目迷五色,賢郞其一也?!奔磳ξ词箚⒐ψ娓钢信e表示歉意,之后話鋒一轉(zhuǎn),提到 “有要好通家,江南張謇,孝友通達”,暗示學政給以“照顧”,啟功的曾祖便將其安排為崇明書院的山長。兩年后省試,張謇和啟功的祖父果然高中,張謇中狀元,啟功的祖父中進士。雖不能斷定二位是因 “照顧”而高中,但前期有如此安排不中也難,而且這似信手拈來,又行云流水的安排,自然也不會產(chǎn)生周福清的慘劇。這事比周福清案件晚好幾年。
通過許多史料可證,當時,科場舞弊近于常態(tài)。1898年,已入南京陸師學堂附設(shè)礦務(wù)鐵路學堂的魯迅,被硬拉去參加當年的科考,縣考通過后,魯迅實在沒興趣參加府考,便借口學堂開學回南京去了。族人覺得可惜,極力竄掇魯迅的母親找了一位族人替考。祖父因賄考案發(fā),尚在獄中生死難料,周家人還敢找槍手替考,雖讓人覺得不可理喻,到也更有力地表明了當時科考舞弊之風已超出一般的想象。而當時科場舞弊案受到公開查辦的卻并不常見。因此,一直頗有為周福清報冤的,覺得他為了一次未遂的賄考案,敗了家,還差點丟了老命,真真是冤得讓竇娥羞愧。究其原因,還是即無靠山可恃,又官微七品,只能做朝廷的替罪羊。想想也是,周福清的被捉和被放都不過是光緒和慈禧的一個念頭甚至一句話。不過,舞弊之風盛與不盛;有背景的抓與不抓;官位顯不顯赫,其實真與本案無關(guān)。那周福清平日里也是從皇帝老兒到昏官污吏,一律罵得狗血噴頭,何以輪到自己頭上卻變了立場。明知世風日下,你非要再添泡稀屎,或乘機撈棵稻草,如此不以恥為恥,與大惡大貪又哪里還有區(qū)別呢。更重要的是在清末科考中通關(guān)節(jié)、收賄賂這些普遍現(xiàn)象,對當時眾多庶民子弟造成極大的傷害,從而在民間引起廣泛的公憤。
周福清的入獄對周家是一場災難,但這場災難卻磨礪出一個魯迅,不知這是魯迅的幸運還是不幸。不過這怕是周福清怎么也未想到的,他一生還是頗看重功名的,孫子成就如此業(yè)績,九泉之下他也可以深感欣慰了。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