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以對人物的描寫取勝。讀罷全文,一對維吾爾族開店夫妻的形象便活靈活現(xiàn)地在我們面前出現(xiàn)。作者文筆充滿溫情,所有的人與事來自生活,給人濃厚的生活韻味,也啟迪讀者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
這是個美麗安靜的小城,天空永遠都是那么藍,麻雀在樓房后面的大樹上筑巢唱歌,每天早上有賣新鮮牛奶的吆喝聲,讓勤勞聰慧的家庭主婦微笑著醒來。人們在街頭碰見,相互微笑著、大聲地打著招呼,那笑容,敦實而溫厚,心無芥蒂。
在后街一條小巷的盡頭,有一對維吾爾族夫婦經(jīng)營的馕店,馕店很不起眼,土塊蓋起的平房,外墻貼著白色的瓷磚,一個灰頭土臉、完全用泥土打造的馕坑,靜悄悄地蹲在門外。夏天的時候,會用彩色的塑料布搭起涼棚,四周用鮮艷的紅色和黃色修剪成三角形的布條點綴起來,堆放馕的桌子也用花花綠綠、鮮艷無比的桌布裝飾起來。冬季的時候,為了室內(nèi)保溫,門簾用維吾爾族手工制作的氈子制作而成,顏色也格外亮麗。每一個細節(jié)都顯示著維吾爾族傳統(tǒng)的味道。
他家的馕種類很多,而且用料講究,有油馕、奶子馕、干馕、甜馕、玉米面馕和高粱面馕,大的、小的、厚的、薄的……一摞一摞的、層層疊疊的,不久就會被搶購一空。冬季的時候,還有一摞一摞的馓子和麻花,中午的時候還有一壺一壺的新鮮牛奶。奶油的香味、皮牙子的香味、芝麻的香味……一圈一圈地彌漫開來,公路上、甚至臨近的家屬樓,都能聞到這種香味,讓我覺得這個小小的馕店是如此的鮮活生動!每次從那個路口經(jīng)過,那種香味就牽住我的腳步。
這對已到中年的維吾爾族夫婦,都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臉上永遠掛著一種從內(nèi)心里溢出來的微笑,眼睛里寫滿了真誠樸實,不管我們何時去買東西,他們臉上的笑容都是滿滿的,遠遠地打著招呼:“你來了嘛!”女主人身材胖胖的,頭上裹著鮮艷的頭巾,一條圍裙總是不離身,干起活來十分利索。那成為我們漢族人家過春節(jié)時待客的油炸食品——麻花和馓子,都是女主人的勞動成果。
因為是老顧客,時間長了,我和這對敦厚實誠的維吾爾族夫婦成了朋友。他們有時會教我一兩句簡單的維吾爾族日常口語。我問他名字,他憨厚而有些靦腆地告訴我,他叫艾尼,朋友們也經(jīng)常叫他“大嘴巴”。我們都開心而毫無惡意地笑了,我又忍不住奇怪地問道:為什么叫你大嘴巴呢?艾尼摸著那縷特意留起來的胡子,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的嘴巴長得特別大??!”我這才有意識地定睛一看,艾尼的嘴巴的確有點大,此刻笑成了一條彎彎的小船。
這對勤勞而善良的夫婦,做生意很實誠,小店的生意越來越好,附近的、甚至遠一點的人們都來光顧。后來艾尼便把后面的一間平房也租了下來,他的店面成了里外套間,中午空閑的時候,他們有了個休息的地方。冬天的一個下午,依舊去買馕,敞開的里間屋里,我看到一位白胡子的維吾爾族老漢倚靠在高高的褥墊上,女主人用勺子給老人一口一口地喂著湯水之類的東西??吹接腥藖砹?,艾尼便走出來,一邊給我裝著馕,找著零錢,一邊給我說,那是他的父親,癱瘓在床兩年了,一直和他們在一起生活,老婆子也很好,照顧老人很有耐心,從來沒有對老人大聲說過話?,F(xiàn)在這個店面大了,也為了照顧老人方便,白天的時候把老人也接到店里,反正是他們到哪里,就把老人接到哪里。在里面忙著照顧老人的女主人聽到了我們的談話,忍不住說道:“真是個大嘴巴,什么都說啊!”那語氣,有幾分責怪、幾分疼愛,卻是滿滿的幸福味道。
我知道,他們還有個帥氣的兒子,在新疆大學(xué)讀本科,大學(xué)二年級了,每年寒暑假的時候,可以看到小伙子來馕店幫忙。這個小小的馕店,承擔著一個大學(xué)生所有讀書的費用,承擔著一個癱瘓病人所有的醫(yī)療營養(yǎng)費用,但是從艾尼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愁苦,聽不到一絲的埋怨。
一個冬天的下午,我去購買麻花和馓子,艾尼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他搬到廉租房里去住了!樓房四十八平方米,房子很暖和,每個月房租才三十元錢。比以前住的平房舒服多了,不用每天燒煤捅爐子了。老人也和他們一起住進了暖融融的樓房。
艾尼依舊是那份無憂無慮的笑容,大大的嘴巴笑得彎成了一條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