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偶爾會遇到突發(fā)學生傷害事故,這些傷害事故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學大綱的順利實施、教材內容的講授與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為了減少突發(fā)傷害事故出現后的負面影響與不良作用,本文從突發(fā)傷害事故的主要成因、事故突發(fā)的后效應及體育教學中預防突發(fā)傷害事故的對策等三個方面,對突發(fā)傷害事故進行分析,找出教學中諸方面易誘發(fā)事故的隱患,并制定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體育教學 突發(fā)傷害事故 成因 預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4-0160-03
要保證中小學體育課的教學質量,不僅要求完成教學內容、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提高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道德等,而且還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做好對學生突發(fā)傷害事故的預防。
進入21世紀的這十多年間,學生在校發(fā)生傷害性事故已經成為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據各大新聞媒體報道,尤其是近幾年來,突發(fā)傷害事故已成為中小學生的頭號殺手??梢哉f,在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如果重視不夠就很容易發(fā)生傷害事故。根據統計,在體育教學中,就其發(fā)生事故人數的多少,傷害程度的大小,在學校所有傷害事故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造成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矛盾與糾紛,在社會上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學校應變被動為主動,擺脫困境與不利的局面,維護正常教育、教學及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確保在校學生安全,防止在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意外發(fā)生。全國各地的一些學校,特別是中小學采取了相應的“防衛(wèi)教育”,停止了部分可能造成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教學內容和課外活動,甚至不惜取消體育教學課,停做課間操等,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受到較大影響,素質教育難以全面開展,落到實處。這樣,還談何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實施新的課程標準,深化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家長和社會對此都很不滿意。
對此,教育部于2002年3月26日討論通過,6月25日發(fā)布,自9月1日起施行《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013年3月26日頒布了《中小學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南》,“體育教師安全工作職責”就是其中重要的條款之一?!秾W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小學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南》中的“體育教師安全工作職責”的前后發(fā)布,其主要目的就是幫助中小學從領導到教師,應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在校學生發(fā)生的安全傷害事故,保護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將有助于改變中小學體育教學課長期以來學生傷害事故頻發(fā)的現象,以減少學生傷害事故的發(fā)生,確保學生身心健康,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在體育課中,由于學生個體情況與教材、場地、設備情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或因教師組織不嚴,監(jiān)督不善,檢查不細,教法不妥等,致使體育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突發(fā)傷害事故的隱患。這些隱患一旦變成突發(fā)傷害事故,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學質量。如何加強體育課的安全防范措施,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避免突發(fā)傷害事故是一個亟待深入探討的課題。
一 突發(fā)傷害事故的主要成因
突發(fā)傷害事故的主要成因,可分為主觀成因和客觀成因兩大類。
1.主觀成因
主觀成因包括施教相關因素,學生行為因素,心理變因因素(主觀與客觀相互轉換因素)。
安全教育是體育教學的組成部分。課堂的突發(fā)傷害事故會發(fā)生在師生交往之間,師生與運動器械或自然場地接觸之中,這種交往接觸之廣,頻率之高,是其他學科課程上少見的。探其成因,主要有下列因素:
第一,施教相關因素。(1)教師課前對場地、器械、環(huán)境及學生服裝檢查不嚴?;驅竟?jié)氣候、風向陽光未加考慮。(2)教師備課不充分或無教學計劃,教學中未起主導作用,要求不嚴,管理不到位,責任心不強,甚至任意離開教學課堂,讓學生放任自流。(3)教材搭配與教學程序不科學,運動量掌握不當,造成學生身體局部負荷過大,精力疲乏,體力不支而引發(fā)傷害事故。(4)組織教法欠缺,缺乏正確指導與幫助,對保護意識、方法、位置、角度、時機的注意和強調不夠。(5)對學生的健康狀況與技術基礎不甚了解,或在對抗性教學實施中,對分組雙方的體力、技術、勞逸等懸殊不均因素考慮不周,而且缺乏區(qū)別對待或因人施教的教學策略。(6)對學生的組織紀律、團結友愛等體育道德的教育不夠細致,以致學生因過于看重勝負得失而故意犯規(guī)或爭執(zhí)毆打,從而誘發(fā)突發(fā)傷害事故。(7)以學生為本、安全健康第一,應該是體育課教學始終遵循的原則。因為教師在某一時間段或某一空間段,缺乏對學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強調,教導不夠,疏于管理、疏于指導、疏于防范等。所以在體育教學課中,使學生對安全上好課在思想方面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而造成突發(fā)傷害事故。
第二,學生行為因素。(1)學生對某些運動器械、設施的性能、作用及使用方法不甚了解。(2)有些學生體力技能較差,但他們又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勝心,喜好模仿,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去做一些自己難以做到的危險動作,同時在練習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能力與合理的方法。(3)準備活動不認真,不充分,身心注意力不集中。(4)練習不聽老師指導,不按規(guī)定要求去做,不遵守教學與訓練秩序,或比賽、游戲中相互追逐打鬧,動作粗野而引發(fā)突發(fā)傷害事故。(5)生病未愈,或女生例假期間,從事劇烈體育運動。(6)著裝不當。如褲帶外露,鞋帶松散,鞋不適足,衣袋內裝有小刀、硬物和易使身體受傷的物品。
第三,心理變因因素。(1)教師批評方式與方法不妥當。如對學生冷嘲熱諷、過分夸張與丑化學生的錯誤動作。這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自卑感與受傷,使學生情緒波動,產生厭學思想,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導致運動損傷。(2)教師冷落技術較差的學生,對他們幫助與輔導不夠,使之學習熱情下降,自信心缺乏或喪失;或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不切實際,使之造成自暴自棄的心理,從而增加致傷的安全隱患。(3)不潔的地面、不良的器材、惡劣的環(huán)境會使學生出現厭學厭練的心理障礙,導致生理動作遲鈍、變形、僵硬、失誤而發(fā)生意外。(4)突然宣布測試或考試,使一些心理素質脆弱的學生受到突然刺激而憂心忡忡,心慌意亂,導致神經調配系統對隨意肌的控制力下降,技術變形,出現運動性障礙而導致意外事故發(fā)生。(5)某些體育教師或班主任在所謂“榮譽感”的驅使下,對學生的體育成績提出過高或過嚴的要求,使賽前的動力轉化為巨大的壓力,壓力形成超強的刺激,造成心理層面的精神負擔加重。這可能會使一些學生心理過于緊張而不能自控,失去比賽中的正確動力與心理平衡,引起怯場或過度興奮而造成突發(fā)性損傷。
2.客觀成因
客觀成因包括場地器材因素、自然氛圍因素。
第一,場地器械因素。(1)場地畸形、狹小、空間有限,與文化課教學區(qū)連在一起,容易造成投擲時誤傷他人或急跑時撞到他人,并摔傷自己的事故。(2)缺乏運動場地衛(wèi)生標準,場地不平、有浮土、煤渣、石塊、瓦礫、雜物或場地過硬、過滑,并有障礙物存在等。(3)運動器材使用過久,經長期風吹、日曬、雨淋,有的運動器械已損壞、生銹、松脫,加之長年失修,經常存在著因釘子、棱角折斷等意外損傷學生的安全隱患。(4)練習器械安裝不牢,布置與安放不當或不穩(wěn)定。如墊子不平、墊間有縫、跳高架放斜、山羊或跳箱放歪放偏等,跳高墊子寬度、厚度不夠,跳箱卡銷松動、脫落,跳板安放因地面關系,放得高低不平等。(5)沙坑沙子過少,四周木質或水泥邊緣突出,或沙坑板結、不平整,埋有石塊、尖物、樹枝等,容易導致學生落腳時突發(fā)性扭傷,扎傷或前撲碰傷等意外傷害事故。(6)學生使用過大、過高、過窄、過松等不適宜學生年齡與生理特點的非標準器械等。
第二,自然氛圍因素。(1)學生在室內的燈光過強或過暗的情況下,和烏云昏暗或直接面對太陽光的條件下進行練習時,學生精力分散,調控能力減弱。由于光線較弱或較強,影響運動視力,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安全區(qū)段或機械不清晰,使神經反應遲鈍或動作錯位而引發(fā)突發(fā)傷害事故。(2)氣溫過高,使之出汗增加,神經興奮的協調與統一失去平衡,造成反應遲鈍,導致人體無力而發(fā)生意外,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而中暑;氣溫過低,大腦神經興奮不起來使興奮性降低,也容易使學生發(fā)生凍傷或肌肉僵硬,動作失調,這些都會引發(fā)突發(fā)性事故。(3)不確定的氣候因素,天氣突然變化,打雷閃電、刮風下雨。如夏、秋時節(jié)的雷陣雨,教師應毫不猶豫立即停止教學,召集學生回教室。
二 突發(fā)傷害事故的后效應
1.負效應
體育教學中的突發(fā)傷害事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智力的開發(fā)、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及良好作風的培養(yǎng)存在外顯或潛在的副作用。
2.退力效應
體育課堂突發(fā)傷害事故,形成了學生低自信水平狀態(tài)和嚴重心理焦慮狀態(tài),使學生的鍛煉積極性下降,學習興趣降低,產生厭學情緒,勤學苦練的精神減弱,不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使教學質量滑坡。
3.錯位效應
對體育課中存在突發(fā)傷害事故隱患的擔憂的心情,使學生對技術動作的學習與練習心存顧慮。以前發(fā)生的事故嚴重地影響著現在教學目標的實現。
4.非嵌入型效應
體育教學中突發(fā)傷害事故的因素,有礙于學生正常的生理節(jié)奏、心態(tài)正確和體內控制軌跡弧的良好樹立,形成突發(fā)性損傷率提高的隱患。
三 體育教學工作與管理中預防突發(fā)傷害事故的對策及方法
第一,重視預防突發(fā)事件知識的普及,加強預防與治理的宣傳工作。在普及與宣傳工作中,始終堅持貫徹預防和治理相結合的原則。體育教學課前,學校領導與體育教師應加強對全體學生進行體育課安全重要性的教育,以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的宣傳,并有完善的檢查和監(jiān)督機制。體育教學課,建立必要的課堂常規(guī),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特別做到:嚴格管理、科學指導、安全防范;同時,開展良好體育道德的教育,努力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自信、細心的優(yōu)良品質,并認真貫徹于體育教學的始終。
第二,認真?zhèn)湔n,加強對學生群體與學生個人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及監(jiān)督。傳授動作時,應向學生講清保護的方法與要點,并用嫻熟保護動作進行示范,使學生產生安全感。對于危險性較大的體育運動項目,或難度較大的技術動作,不要采用讓學生輪流保護法,而應采用教師親自保護的辦法,關鍵時刻最好有兩名以上教師在場。在完成與提高技術過程中,切實用好“保護法”與“幫助法”。教師的責任心應到位。
第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對易引起肌肉拉傷、脫位,骨折的錯誤動作應及時糾正。以學生的安全與健康為第一宗旨,科學安排好運動時間、運動負荷、項目搭配和組織教法等,堅決杜絕學生在身體素質水平低下、身體疲勞、體能下降等情況下學習難度較大的技術動作,避免身體局部負擔過重而突發(fā)損傷。
第四,最好不要安排學生同時進行多種體育運動項目的學習與練習,防止不能同時給予保護與幫助;在學生剛學習新動作時,在還有半數人不能完全掌握或不能完成的情況下,不宜采用競賽、集體比賽或過關等方法迫使學生勉強完成,否則容易造成突發(fā)傷害事故。
第五,在初學者還未理解技術動作要領時,教師應及時正確無誤地再示范,講清技術動作難度關鍵,教師要強化學生對身體的位置、動作的力量、動作的幅度、動作的方向、動作的速度等時空表象,這不僅有利于加快學生掌握動作的進程,而且能有效地預防突發(fā)傷害事故。
第六,加強對個別紀律松懈、愛打鬧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觀察,注意批評教育方法與技巧,他們不但自身容易出事故,往往還容易誘發(fā)其他同學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第七,要注意積極培養(yǎng)學生形成學習體育安全保護知識的良好意識與習慣,以減少突發(fā)傷害事故發(fā)生的概率。
第八,教師在課堂上應身心注意力集中,隨時將全體學生收于其視野之內,同時高度警惕潛在的突發(fā)傷害事故的可能,以防患于未然。
第九,體育場地、器材、設備應符合安全標準,并制定出有關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管理維修制度,有專人負責管理,做到按時檢查,定期維修,杜絕一切可能發(fā)生的安全隱患,確保師生安全。
第十,體育課教學應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教學內容應符合教學大綱與教材的要求,符合學生年齡、性別特點和所在地區(qū)的地理、氣候條件;教學內容、形式、方式、方法、措施等,應靈活多樣,富有創(chuàng)新,時常給學生以新鮮感,提高其興趣,調動其積極性。
第十一,體育教學在進行了長時間與大強度的練習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結束部分的時間段與空間段,充分做好身體的整理與放松活動。如各種慢跑、游戲、身體各部位的柔軟操等,以便及時分散與轉移學生身心的注意力與興奮性,調整與緩解大腦中樞神經的指揮系統,從而使有機體的精神與肌肉的雙重疲勞得到消除。這樣學生就能以良好的體能與心理狀態(tài),投入到其他學習與活動中去。
第十二,在學習新的體育運動項目或練習某一新的技術動作時,教師應將保護方法、安全規(guī)則、注意事項及要領向學生詳細說明,交代清楚,使全體學生對教師有一種安全感與信任感,以便使師生協同配合,教學順利進行,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
第十三,體育課教學前,學校與教師應定期向學生了解是否有特異體質或特異疾病,以便合理與靈活地安排適合于這一群體學生的體育運動項目,避免發(fā)生傷害事故。
第十四,加強課堂教學的組織性與紀律性,科學地管理與嚴格地要求學生,使學生有良好的行為意識習慣,做到師生彼此間相互平等、尊重、信任,將體育課“安全第一”的規(guī)定與要求落到實處。在體育課中,組織教學比賽,應加強競賽紀律教育,使學生自覺遵守比賽規(guī)則,杜絕打鬧盲動,行為粗野或故意犯規(guī)等易誘發(fā)事故的因素。
第十五,體育教師應愛崗敬業(yè),做好本職工作。不但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養(yǎng),而且應掌握體育理論知識與教學方法技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有極強的責任心與愛心,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子女一樣對待,不得擅離工作崗位,玩忽職守。
第十六,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定期對體育教師進行業(yè)務知識的專業(yè)進修與培訓,以不斷充實、豐富、完善其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國標.《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對體育教師的啟示[J].體育教學,2002(6)
[2]郝紅、姜振海.體育教學中的自護自救教育[J].中國學校體育,2002(4)
[3]蔡建波、樊向前.抓好體育安全宣傳,避免傷害事故發(fā)生[J].中國學校體育,2002(3)
[4]孫士萍、黃宗宏.再談體育傷害事故[J].中國學校體育,2002(3)
[5]佟麗華主編.學生傷害事故預防及處理手冊[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
[6]黃若華、王海艇、韓江.學校體育教學需高度重視隱性安全隱患[J].中國學校體育,2010(8)
[7]黃若華、王海艇、韓江等.警惕體育課中危害學生的安全隱患[J].體育教學,2011(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