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一。
教學目標:
1.寫出自己和書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2.選擇自己讀書經(jīng)歷中感觸最深的一個故事,啟發(fā)學生明白寫“故事”應該有情節(jié),情節(jié)要具體、生動。
3.感情要真實,讓你的故事感染更多的同學更加熱愛讀書。
4.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中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難點:
1.選擇讀書過程中感觸最深的一件事,抓住細節(jié)描寫,情節(jié)要具體、生動。
2.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中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時間:(一課時)40分鐘。
教學理念:小學習作課堂有效模式“先導后說,當堂反饋,互評達標”的探究。
教學過程:
一、 先導后說 合作探究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生的指路標,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書是一把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書還是一股清泉,時時滋潤著我們的心靈。
(一) 故事導入
1.古今中外,有許多名人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在讀書過程中發(fā)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PPT出示名人(莫言)的故事和頭像。
內(nèi)容:莫言小時候是怎樣讀書的?
記得從一位老師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時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餓肚子,但還是擋不住書的誘惑,一頭鉆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讀完了。身上被螞蟻、蚊蟲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從草垛后暈頭漲腦地鉆出來,已是紅日西沉。我聽到羊在圈里狂叫,餓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著一頓痛罵或是痛打。但母親看看我那副樣子,寬容地嘆息一聲,沒罵我也沒打我,只是讓我趕快出去弄點草喂羊。我飛快地躥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時我真感到了幸福。
2.書給予我們多大的力量?。⊥瑢W們也讀過許多書,更有許多關于和書的故事,這次習作就讓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板書:我和書的故事。出示課件:關于習作的要求。
《竊讀記》中的小女孩,在書店里得到了“竊讀”的樂趣;《小苗和大樹的對話》中的小女孩,在對長輩的訪談中獲得了讀書的啟示。在你的讀書經(jīng)歷中,有什么樣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先說一說,再寫下來,可以談你和書的故事,也可以談你的讀書體會。
(二) 合作探究
1.師生討論交流:這次習作的要求是寫一個故事——“我”和書的故事。
2.師:從兒童時期的繪本、連環(huán)畫到現(xiàn)在的作文雜志、甚至是名著,同學們讀過很多書,這些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們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印跡。我們和書之間曾經(jīng)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發(fā)生呢?你愿意和同學們分享嗎?
3.四人一小組互相說、互相評,師巡視,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講述者。
4.學生代表講述自己和書的故事。
5.生評:
生:選材好,故事有趣。
生:抓住細節(jié)描寫,具體生動。
生:選擇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寫出真情實感。
總結(jié):故事有趣,才能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說才有趣呢?選擇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抓住細節(jié),講得清楚吸引人,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就是寫一件事的要求。
【設計理念】
“先導后說,合作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想我覺得非常必要,最主要的目的正如《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的一樣:習作的起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和信心”。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引導學生滿懷激情、充滿情趣、產(chǎn)生向往的快樂心態(tài),是作文教學成功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打造習作的興趣鏈,全方位地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努力使其更寬泛、更豐富、更有童趣,建立起“生活材料倉庫”,為學生積累習作內(nèi)容作準備、為教師指導學生習作做鋪墊。引導學生享受習作中的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還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追想,再現(xiàn)過去。通過引導追憶,讓學生把過去的人、事、物、景再現(xiàn)出來,以此來闡明現(xiàn)在的思想意識,如讓學生寫童年趣事、煩事等,由于所涉及的事都是自己熟悉、親身經(jīng)歷的,學生敘寫起來興致就會很高。
二、梳理思路 當堂反饋
師: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了同學們成長的快樂。請把你印象最深,最感人的故事寫下來吧!寫出你的感悟,寫出你的感動,讓大家與你一起分享。
1.寫前到寫作百花園里走一走,那里有好詞佳句供你選擇。
出示課件:
(1)詞語超市
如饑似渴 如癡如醉 沉迷其中 手不釋卷
形影不離 一目十行 躍然紙上 念念不忘
茅塞頓開 豁然開朗 字斟句酌 囫圇吞棗
過目不忘 觸類旁通 簡明扼要 尋根究底
孜孜不倦 學以致用 融會貫通 牽腸掛肚
(2)佳句欣賞
A.書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書是一艘帆船,把我?guī)У匠晒Φ谋税叮粫且患芡h鏡,讓我看到了古今中外。
B.苗苗:我覺得,應該寫真實。//季羨林:嗯,你再說說。從技術上講,怎么才能寫得通順呢?//苗苗:得多看點兒課外書。//季羨林:是這樣?!?/p>
C.我害怕被書店老板發(fā)現(xiàn),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huán)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向另一家。
D.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松。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2.當堂習作。
出示:習作好習慣的七種建議。
(1) 我要養(yǎng)成“快速行文”的好習慣;
(2) 我要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的好習慣;
(3) 我要養(yǎng)成“細節(jié)感人”的好習慣;
(4) 我要養(yǎng)成“情節(jié)服人”的好習慣;
(5) 我要避免開頭“千篇一律”;
(6) 我要避免選材“千人一面”;
(7) 我要避免結(jié)尾“枯燥無味”。
【設計理念】
“梳理思路,當堂反饋(習作)”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覺得仍須提倡。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習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而且,考試習作不同于平時習作,要求“只有想好了才能動筆”,卷面上不允許涂涂改改、增刪調(diào)換,卷面須要保持整潔、干凈,字跡端正,所以打腹稿的時間必須充分。這樣說來,習作沒有一定的速度還真不行。
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習作速度。如果從三年級開始訓練:學生10分鐘能完成100字左右的習作,四年級學生10分鐘能完成200字左右習作。那么,經(jīng)過不斷的訓練,五年級學生10分鐘就能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習作,六年級學生10分鐘就能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習作,這是可以實現(xiàn)的。遠遠超過《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課內(nèi)習作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的要求。假如,老師經(jīng)常允許學生把習作帶回家里繼續(xù)完成,久而久之,就是縱容學生養(yǎng)成拖泥帶水、拖拖拉拉的壞習慣。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快餐式作文日益盛行,老師們鼓勵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質(zhì)量更高的作文,這就迫使學生拼命地在遣詞造句、引用名言名句等技法上下功夫,寫出來的文章也就會缺乏生命力。因此還要教懂學生“有感而發(fā),一揮而就”,意思很清楚:寫作文,須要“想好了寫(習作前)和“快速寫(習作時)”,瞻前顧后、一步三回頭是寫不出好作文來的。
三、佳作分享 互評達標
1.組織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出示小學生習作評價表,生生互改。)
2.指名朗讀,其他學生賞評,值得借鑒的好詞,佳句,好段,好方法,對比板書要求,哪里還須修改、潤色,文章才會更上一層樓。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绷曌髟u改是教師獲得作文教學效果反饋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是幫助教師調(diào)整習作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學生習作評改上,我以“佳作分享,互評達標”評改方式為主,采用形式多樣的評改方式,如: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小組評等方式。既要講究評改的策略,又要追求評改的實效,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整體把握,分步實施。我只有從評改中了解學生習作情況,才能為其量身定做——集中講評,針對指導,這是小學習作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非常適合于小學生的合作評改,相互借鑒,提升習作的能力。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睂W生自我評改習作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無論怎么說,評改自己的習作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自我思維所束縛。因此,學生在學會自我評改習作的前提下,我主張學生合作評改習作。合作評改,既能發(fā)揮集體智慧的力量,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構(gòu)建和諧班級;既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從而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板書設計】
習作:我和書的故事
選材有趣
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
抓住細節(jié),表達實感
(作者單位:湛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