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占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大部分時間,花費的精力也不少,但教學效果卻不是太理想。要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應該改變閱讀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從而提高閱讀的效果。
關鍵詞:閱讀教學;習慣方法;課外指導
從某種意義上講,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已完成語文教學的一半,因為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更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改變閱讀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
傳統(tǒng)的課堂閱讀教學模式,基本都是以教師講授替代學生的閱讀過程,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價值。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通過相互交流等閱讀活動提高閱讀質(zhì)量,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1.閱讀中涉及的基本知識要讓學生獨立解決
對于新的閱讀材料,難免會遇到讀音、意思等不解的問題,學生可以借助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己獨立完成。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要明確閱讀任務,給定閱讀中思考的問題,包括必要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等,之后必須有針對性地檢查,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基礎問題,鞏固基礎知識。而在需要對文章進行分析歸納的時候,在閱讀過程中做出相應的符號,再讓學生完成任務:(1)要讓學生說明自己的分析緣由;(2)要讓學生學會去分析評價閱讀的不同情況。教師在參與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地思考和表達,對學生正確的地方加以表揚,對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應該加以引導,而不是直接批評指責。
2.以范例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有章可循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例子進行詳細的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有章可循。特別是對閱讀內(nèi)容中的閱讀節(jié)奏、音準、停頓、語氣舒緩、閱讀情感的把握,學生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這需要教師給予指點。通過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對文章的閱讀中更全面地去理解。比如,有感情的朗讀是閱讀中的較高層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提倡和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讀出個性化的情感,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上形成自己的風格。
二、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僅僅依靠課堂內(nèi)的閱讀,想要達到預期的閱讀能力是比較困難的。應拓展課外閱讀時間,增加課外閱讀的材料,充分利用活動課、自習課等時間開展自主性閱讀活動。當然在閱讀之前,教師要給定閱讀的內(nèi)容,設計必要的閱讀檢測題,提高課外閱讀的質(zhì)量。同時,教師要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通過各種途徑,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方法。
1.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是搜集和積累信息資料的最基本的方法。閱讀中,對于精美的詞語、句子及富有哲理性段落等都可以摘抄下來,可以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也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讀書筆記可以是自己對這本書的總結與概括,也可以是自己的隨筆或是自己疑惑的問題等。通過閱讀能夠?qū)W有所得,學有所悟都可以通過讀書筆記記錄下來。
2.指導學生學會制作資料卡片,豐富閱讀資料
制作資料卡片也是搜集、積累信息資料的基本方法。這不僅是將來做學問、干事業(yè)的基礎工作,也是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基本能力。制作卡片要定量,分工合作,各負其責;制作卡片要不斷地交流;制作卡片,還要善于總結。
3.指導學生適時使用閱讀卡片,運用于寫作之中,以提高寫作水平
改學生習作時,有時會覺得學生的詞匯貧乏,語言空洞,想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沒有準確的詞匯形容,更有甚者不會運用正確的語言描述眼前閃爍著的事物的形象、顏色、動作。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積累、借鑒作家的語言和寫作技巧。指導學生適時使用閱讀卡片,并將閱讀卡的內(nèi)容靈活運用于寫作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當每個人都拿出卡片,通過同桌相互閱讀,比較閱讀卡制作的異同,他們會有一種滿足感,并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學習成果。在早讀期間,教師可以進行客觀評價,靈活運用讀書卡的內(nèi)容糾正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使寫作更有成效。在引導積累,即著重指導學生理解、欣賞、記憶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時,要做好積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必要的仿寫、改寫等寫作訓練,使其逐步轉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在寫作中靈活運用。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方法,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zhì)量。同時,需要語文教師進行一定的指導和引導,讓學生在數(shù)量眾多的閱讀材料中去體驗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在閱讀思想上則需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還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技巧進行調(diào)整,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胡立永.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初探[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1(03).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