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兵
在重慶市被譽為“都市花園”的北碚區(qū),活躍著一支傳遞正能量的特殊隊伍,他們常年奔走在機關企業(yè)、田間地頭,宣講黨的光輝歷史,傳播黨的十八大精神等時代主旋律,用思想與智慧春風化雨般的浸潤每一個人。他們自成立起就廣受基層干群好評,并得到了市、區(qū)領導的重視與支持。他們就是北碚區(qū)“黨的光輝歷程”宣講團。
常年堅持,樹立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史是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2011年,重慶市北碚區(qū)為慶祝建黨70周年,由區(qū)委宣傳部、區(qū)黨史研究室聯(lián)合成立了一支由富有經(jīng)驗的學者及行家組成的“黨的光輝歷程”宣講團,團長由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擔任,副團長由組織部、宣傳部、黨史研究室相關領導擔任,成員包括西南大學老師,離退休老領導,區(qū)委黨校、區(qū)委黨史研究室、區(qū)教委、區(qū)進修學校等單位的有關領導。他們深入基層宣講黨史、講時事,贏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市委宣傳部和市委有關領導指出:“北碚區(qū)用多樣化的方式突出主旋律的內容,充滿感情,用心在做”。北碚區(qū)委書記龍華同志也強調,黨史宣講活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但不要僅限于今年,應長期堅持下去。分管黨史工作的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南同志也多次要求,要把我區(qū)的黨史宣講活動長期堅持下去,做成品牌,并將宣講稿匯編成書,做出成果。這支隊伍從成立至今已有4個年頭,他們秉承資政育人的理念,常年堅持宣講,哪里需要他們,他們便精心準備適合受眾的課程,緊緊圍繞時代的精神講黨史。在常年宣講的基礎上,每年七·一前后,宣講團還集中宣講100多場。如此年年堅持,北碚區(qū)“黨的光輝歷程”宣講團已經(jīng)深受廣大干部群眾歡迎和好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宣講十八大精神辟新路
北碚區(qū)“黨的光輝歷程”宣講團不僅把宣講黨史作為主要任務,同時擔負著全區(qū)理論宣講的重任。他們在幾年的實踐中體會到,用黨的豐富歷史來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回答現(xiàn)實問題,更能堅定人民群眾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黨的十八大召開后,宣講團迅速調整授課內容,開展理論宣講。去年確立了“中國夢”的宣講主題,不僅講清什么是中國夢,還講清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更講清了現(xiàn)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大大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實現(xiàn)中國夢的信心。宣講中,每位宣講員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優(yōu)勢,力求達到更好的宣講效果。黨校老師馮光隆對長征歷史特別有研究,他以長征精神為主線講述了復興中國夢的艱辛道路;原教委主任陳忙耕對北碚地方史有研究,便結合北碚地方名人盧作孚的人物事跡及精神講述了“一個人”的中國夢。100余次宣講,場場掌聲雷動,振奮人心。由于效果好、評價高,區(qū)委黨史研究室將宣講稿收集整理、匯編成冊,為繼續(xù)深入學習宣傳“中國夢”提供參考。今年他們又以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宣講主題。不僅講清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還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提煉、總結、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宣講團善于以不同的歷史事件和張思德、雷鋒、焦裕祿等英雄人物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員王洪通過講述曾在北碚生活、工作過的傳奇將軍郭汝瑰的故事,闡釋了老一輩革命者的人生核心價值觀,以史鑒今的啟發(fā)大家,深受中小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立體宣講抓實際
4年來,宣講團從實踐中總結能更好地達到宣講效果的路子,打造出了“專家講座、媒體解讀、故事講述、文藝闡釋”的立體宣傳教育模式——
利用媒體營造宣講氛圍。在北碚報、北碚電視臺、廣播電臺、新聞網(wǎng)、手機報等五大媒體的重要版面、重要頻道、重要時段,集中開設“黨的光輝歷程”專題、專欄,刊播重要歷史事件、重要評論、黨史資料、革命先驅,以及基層動態(tài)等。同時,根據(jù)不同媒體受眾的特點,在報紙重點開設評論、深度解讀;在電視重點開設故事、訪談、講座,特別推出“北碚名人尋訪”活動,重述抗戰(zhàn)時期3千名流匯聚北碚的情景;在網(wǎng)絡媒體集中展示報刊和電視刊播的內容;在手機報推出經(jīng)典語錄、小故事等。讓不同的受眾都能從自己喜歡的媒介便捷獲學習黨史知識,分享理論營養(yǎng)。
利用載體豐富宣講路徑。用好傳統(tǒng)宣傳教育資源,用小載體講清黨的“大道理”:用好各村、社區(qū)、學校的黑板報,安排落實專人制作理論、黨史宣傳專欄;制作抗戰(zhàn)時期“小陪都”畫冊,對全區(qū)重點抗戰(zhàn)遺址和其中的故事進行宣傳;編輯“話說北碚”小故事,以簡報形式印發(fā)所有區(qū)級機關、鎮(zhèn)街和學校;將專家學者的精彩報告,刻制光盤送給各村、社區(qū)、學校和大中型企業(yè),作為支部學習和集中學習的重要資料。
宣講對象全面覆蓋。宣講團的足跡遍布全區(qū)機關、社區(qū)、企業(yè)、學校,甚至田間地頭,宣講對象不僅有黨員干部、工人農民,更有大中小學生。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幾乎每一個生活在北碚人都聽到了宣講團的聲音或他們講述的故事。
(作者系北碚區(qū)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鄧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