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祥文
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口述史。通過文獻資料的查詢對山東省各地區(qū)的人文風貌進行了解,對其他地區(qū)的相關研究進行分析,從而獲得了有關傳統(tǒng)體育游戲的知識。對山東省各縣市的個別鄉(xiāng)親進行了訪談,通過他們的口述及回憶,有的受訪鄉(xiāng)親還親自演示,使作者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山東省傳統(tǒng)體育游戲的情況。
投擲類游戲主要是以上肢發(fā)力為主、發(fā)展上肢力量的游戲。山東省各地區(qū)此類游戲比較多,其中兒童玩的比較多的包括:大堂二堂、扔炮殼、扔玉米頭、打水漂、擊落蟬殼、甩四角、甩火牌等。其中,重點介紹下面幾種游戲的玩法以及道具的制作方法。
2.1.1 大堂二堂
“大堂二堂”,有的地方又叫打瓦。其游戲條件是:首先,至少要有兩人參與;然后,要找到至少兩塊能夠立起來的長條石塊。下面列舉四人的玩法,其它人數(shù)的玩法以此類推。游戲方法:在地上畫兩條相距一定距離的平行線 (距離遠近游戲參與者協(xié)商定);把三塊大小不等的石塊放在一邊,石塊按從左到右逐漸減小的順序排列,每塊石塊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石塊的命名從左到右一次叫做大堂、二堂、三堂;游戲者每人手持一塊石頭,石頭的大小可任意選取,然后站在有石塊的一邊,比賽誰扔的遠,分出一到四的順序,然后依次用手中的石頭擊倒對面的大堂二堂三堂,擊倒大堂的最有發(fā)言權出主意懲罰沒有擊倒石塊的玩家。此游戲因為用較大的石塊能更好地擊倒對面的石塊,所以對增強兒童的力量很有幫助。
2.1.2 甩四角
“甩四角”,有的地方叫做打片兒、打寶等,叫法不一,玩法也有所不同。本地的玩法是:兩人或多人將用紙疊好的四角放在地上,用石頭剪子布決出誰先來甩四角;比賽開始后,甩四角的游戲者利用手臂甩出的四角去擊打或扇動地上的四角,地上的四角被扇翻后就歸扇翻它的游戲者擁有。如果是四人玩或其他偶數(shù)人數(shù)玩,還可以兩兩配合,最后把贏得的四角平分。在此游戲中,扇翻地上的四角要找到一定的角度還需要游戲者手臂要有一定的力量,長期玩此游戲對兒童的觀察判斷力和手臂的力量都會有一定的促進。多人配合的過程中,需要游戲者商討對策,對兒童的合作意識、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1.3 打水漂
打水漂在有湖泊的縣市比較流行,如湖微山湖地區(qū)。所以,水資源豐富的地方為 “打水漂”游戲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打水漂游戲可以自娛自樂,也可以多人進行比賽。比賽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同樣的位子看誰打的水漂多,另一種是在同樣的位子看誰的石子在水面上 “漂”的遠。打水漂有一定的技巧,一是所選的石子要薄一些好;二是石子出手時要盡量與水面平行;三是要會發(fā)力,要用手臂手腕的力量。打水漂能夠鍛煉兒童的手臂力量和腕力。
跑跳類游戲由于需要的道具少、運動量大、趣味性強、玩法多樣,所以在山東省傳統(tǒng)體育游戲中比較流行。跑跳類游戲對兒童各項身體素質的發(fā)展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兒童身體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跑跳類的游戲有:騎馬跑、拉鍬跑、推鐵環(huán)跑、老鷹捉小雞、跳皮筋、跳過井、跳門檻、編花籃兒、跳繩等。下面介紹幾個重點的跑跳游戲。
2.2.1 騎馬跑
“騎馬跑”游戲在一些地區(qū)又叫 “騎馬打仗”,是兒童模仿古代騎馬打仗的戰(zhàn)士而產生的一種游戲。此游戲必須多人玩才顯得熱鬧,至少四人才能玩。玩法有兩種:一種是兩人一組,一人當馬背起另一人,然后各組從一個指定的起點背著人跑到另一個指定的終點,看哪一組先到,先到者算贏,輸者要背贏者走到起點,算作對贏者的獎勵;另一種是兩人一組,一人當馬背起另一人,然后各組之間進行混戰(zhàn),目的是把騎馬的人從馬上拉下來,最后依然在馬上的一組為勝利者。此游戲對當做馬的兒童的下肢力量有很大的鍛煉作用,同時對馬上的兒童的上肢力量也有一定的鍛煉作用,所以是比較好的一種集體性游戲。
2.2.2 拉鍬跑
“拉鍬跑”是兒童模仿大人們用牛拉犁時站在犁上耕地的游戲。游戲的道具是每家都有的鐵鍬。玩法多樣,兩個人玩時,可以一人蹲在鐵鍬上手扶鐵鍬,另一人手握鐵鍬的手柄拉動鐵鍬跑,然后兩人輪換。兩人玩法還有一種,就是一人在鐵鍬上,另一人手握鐵鍬手柄以鐵鍬為圓心轉動跑。多人分組玩法也有兩種,一種是比賽看哪一組拉鐵鍬跑的快,一種是看哪一組在規(guī)定時間里轉的圈數(shù)多。此游戲道具好找、趣味性較強,在傳統(tǒng)體育游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2.3 推鐵環(huán)跑
“推鐵環(huán)跑”游戲道具是鐵環(huán)。鐵環(huán)來源有兩種,一種是來自于自行車上面的較細鐵環(huán),一種來自于 “地排車”上面的較粗鐵環(huán)。兩種鐵環(huán)在當時都不容易得到。推鐵環(huán)跑的玩法較簡單,一人用手把鐵環(huán)推動,當鐵環(huán)滾動起來后人跟隨鐵環(huán)跑動,并不時地給鐵環(huán)一個推力。要想鐵環(huán)不倒,人必須要跟上鐵環(huán),所以玩鐵環(huán)的兒童要用很快的速度來跟上鐵環(huán),這對兒童速度素質的發(fā)展有很好的鍛煉效果。
2.2.4 跳過井
“跳過井”游戲在其他地區(qū)又叫 “跳房子”,玩法比較繁多。此游戲場地要求不高,孩子們一般在胡同、庭院或稀疏的樹林里面玩,道具就更好找了,一般的石子就可以作為道具。游戲前要在空場地上畫一個五行二列的長方形格子,然后在格子的起始邊左邊第一格設定為 “井”。游戲參與者一般為兩人,游戲方法:兩人各拿一塊石頭按石頭剪子布決出誰先來,勝出者要把石頭扔進右邊的方格,然后單腳跳入石頭所在的方格 (在游戲過程中身體的任何部位不能觸線),再用單腳把石頭踢入前面的方格 (前面的方格走完踢向左邊的方格),石頭在踢入其他方格時不能壓線,若壓線須重新返回起點,讓對手進入游戲;若走到靠近 “井”時,游戲者必須把石頭踢過井,并且人跳過井,方作成功。此游戲不僅對腿部力量有很好的鍛煉作用,對兒童平衡性的發(fā)展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棋牌類游戲能夠鍛煉兒童的思維、啟迪兒童的智慧,并且能夠培養(yǎng)兒童獨立思考的能力。農村條件相對較差,沒有多少開發(fā)啟迪兒童智力的事物,棋牌類游戲在當時對兒童智力的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時的棋牌類游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石子類棋牌游戲,例如下層、憋死牛、頂?shù)扔螒?;一類是紙牌類棋牌游戲,例如獸旗、軍旗等。
2.3.1 程
“程”游戲是趣味性很強的游戲之一,對于兒童的觀察力、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相對其他石子棋而言此游戲趣味性最強、更需思考的游戲。游戲前兩人要找大小不同或顏色不同的石子來充作棋子,然后在地上畫出棋盤,棋盤的畫法如圖1所示。對弈兩方每人九個石子,游戲方法:每個人的目標是讓自己的三個棋子在一條線上,阻止對方的三個棋子在一條線上;若自己的棋子在一條線上就組成了一個“程”,則此時就有權吃掉對方一個棋子,但這個棋子不能是對方的 “程”;在九個棋子都下完之后,就開始在棋盤里走起,每次只能走一格,目的是自己組 “程”,防止對手組“程”;最后把對方吃到棋盤里還剩兩個棋子時方為勝。此游戲一方面要自己組成 “程”,一方面又要阻止對手組成“程”,對兒童縝密思維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2.3.2 憋死牛
圖1
圖2
“憋死?!庇螒蛐枰钠遄由?、棋盤的畫法也比較簡單,是比較簡單的游戲,但其趣味性不遜于其他石子棋游戲。此游戲對弈前的棋子擺放如圖2所示。游戲方法:開始走的一方必須走自己直角處的棋子;雙方的目的是把對方的棋子逼得無路可走 (憋死對方,所以此游戲被稱為 “憋死牛”),并防著對手把自己逼得無路可走;當把對方逼得無路可走時,就贏得了勝利。
2.3.3 頂
“頂”相對 “程”來講,由于棋路不同,對兒童來說此游戲具有獨特的魅力。此游戲的每方8個棋子,棋盤與棋子擺放如圖3所示。游戲方法:雙方的目的是在一條直線上使自己的兩個棋子對敵方的一個棋子 (此棋子只與自己的一個棋子相鄰),且三棋子相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 “頂”,如圖4所示,這樣黑子就把此相鄰的白子吃掉,不可以吃其他的白子;當一方把另一方的棋子吃的還剩一個且本方棋子還大于等于兩個時為勝。
2.3.4 獸棋
圖3
圖4
圖5
“獸棋”是紙牌類游戲中玩的比較多的一種游戲之一。獸棋共16張牌,兩種顏色,每一色都有8種獸,分別是象、獅、虎、豹、狼、狗、貓、鼠。游戲中象吃獅、虎、豹、狼、狗、貓;獅吃虎、豹、狼、狗、貓、鼠;虎吃豹、狼、狗、貓、鼠;豹吃狼、狗、貓、鼠;狼吃狗、貓、鼠;狗吃貓、鼠;貓吃鼠;鼠吃象。游戲方法:游戲前把獸棋打亂,然后把寫字或有畫圖的一面朝下放在如圖5的棋盤里;用剪刀石頭布決出誰先翻棋,第一個翻出的顏色就決定了自己的棋子是此顏色,另一種顏色就是對手的棋子;棋子要相繼被翻開,兩人輪流翻,當翻開的相鄰兩個棋子存在吃與被吃的關系時,則可以按照規(guī)則中的誰吃誰進行吃掉相鄰的棋子;當棋子開始翻時就可以進行吃子了,但必須是吃相鄰的棋子;游戲開始時自已可以選擇翻或走棋子,當棋子被對方吃光時,自己就輸了。此游戲讓兒童初步認識了食物鏈,在鍛煉兒童思維的同時,還教會了兒童一些相關的知識。
山東省傳統(tǒng)體育游戲內容豐富多彩;體育游戲對兒童的身體素質發(fā)展和智力開發(fā)都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它能夠增強兒童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使兒童初步形成競爭意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些體育游戲為兒童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建議進一步加強對山東省傳統(tǒng)體育游戲的研究與保護;在學校體育中教授相關的體育游戲,以便豐富兒童的課余生活;指導兒童做活動道具或器材,提高兒童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關槐秀.民族傳統(tǒng)體育游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李明強等.中外體育游戲精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盛琦.民俗傳統(tǒng)少兒游戲集錦[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
[4]鄭志步等.大眾趣味體育競賽游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5]趙樹國.濟寧文化通覽[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