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軍
(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07)
黔桂鐵路擴能改造工程DK11+997.4~DK12+264.4右側,為高路塹邊坡,坡面原設計采用錨桿框架梁及噴錨網防護,邊坡坡度設計為1:1~1:2,路基中心最大挖深約25m,設二級平臺。地表覆土為粉質黏土,基巖為頁巖夾砂巖,全風化至弱風化,泥質、炭質頁巖呈薄層狀,灰黑色、黃褐色,頁理發(fā)育,易軟化,表層呈碎石狀及片狀脫落。線路已于2007年12月開通運營。經過3年左右,由于該區(qū)域地表及地下水發(fā)育,邊坡頂外側植被破壞嚴重,坡頂沿線路方向出現1~2cm的裂紋,經過一定時期的監(jiān)測,裂紋有逐漸變大的趨勢,已危及營業(yè)線鐵路行車安全。相關單位經過多次現場勘察,反復論證、多方案比選,于2011年3月,決定對該既有線高邊坡采用預應力錨索地梁加固措施。地梁間距為4.0m。地梁采用C35鋼筋砼現場澆注。錨索一孔4束,每孔錨索設計錨固段長10m,錨索均采用4根φ15.2mm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制作,其抗拉強度不得低于1860Mpa,自由段采用塑料套管隔離防護,裸露部分需作防腐處理,全孔范圍內采用M 35水泥砂漿灌注,注漿壓力0.6~0.8 M pa,錨頭采用C35砼封閉,初始應力300KN,鎖定應力345KN。
鉆孔質量與鉆孔的效率,是確保錨索質量和施工工期的關鍵工序。在確定好錨索孔位置后,采用風動潛孔沖擊式鉆機進行鉆孔,在鉆機安裝時,必須嚴格控制鉆桿與水平面的夾角,鉆孔必須采用干鉆,不得采用水鉆,以確保注漿與孔壁的粘結度,鉆孔的孔徑嚴格按照設計孔徑施工。鉆孔的深度要大于設計的孔深40cm左右,鉆孔達到深度后,要穩(wěn)鉆2~3分鐘,確??咨顫M足設計要求。鉆孔完成后,采用高壓風進行清孔,待無粉塵或雜物吹出,再次對錨索孔進行成孔檢查,鉆孔技術指標如下:錨索孔滿足孔位允許偏差±50mm;深度允許偏差0~+100mm;孔徑允許偏差0~+10mm;傾角允許偏差1%;錨索長度允許偏差-30~100mm,鉆孔經檢驗合格后,堵好孔口,等待下步工序施工。
在進行鉆孔施工時,若發(fā)生鉆孔滲水和塌孔現象時,必須馬上處理后才能繼續(xù)鉆孔。
塌孔主要表現為鉆孔吹出的巖粉中,有小塊自然狀態(tài)的石塊或泥塊存在,此時須立即停止鉆孔,采用水玻璃與水泥砂漿混合液注漿,進行孔壁加固處理,注漿壓力不得小于0.4Mpa,注漿結束24小時后可重新鉆孔。
鉆孔過程中,如發(fā)生小量滲水時,取出鉆具,在錨索孔內注入清水,采用高壓風將清水吹出進行洗孔,如此的反復,直至吹出清水后繼續(xù)鉆孔。如有大量滲水時,鉆機的高壓風可直接將雜質及滲水吹出,可繼續(xù)鉆孔直至達到設計孔深后再進行清孔作業(yè)。
錨索的編制是一項相對簡單的施工工序,其工作就是將經檢驗合格的鋼絞線及各種配件,按設計圖紙編織成束,待入孔。本工程錨索采用4根φ15.2mm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制作,其抗拉強度不得低于1860Mpa。錨索必須采用無粘結鋼絞線,對于拉力型錨索,在施工編索時只將內錨固段去掉套管并脫脂洗油。自由段采用塑料套管隔離防護,編制時,要確保套管兩端的密封性。編制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設置過渡管、注漿管、套管、緊箍環(huán)、擴張環(huán)、對中支架、導向頭等部件。在編制錨索時,應確保有不小于1.5米長的張拉段。
本工程的錨索為下傾錨索,施工較為簡單,在確保施工安全地情況下,將錨索推送至錨索孔內既可。若是在安裝水平或上傾錨索時,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同時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檢查錨索排氣管位置是否正確,排氣是否通暢。②檢查錨索束上的限漿環(huán)、定位止?jié){環(huán)等部件有無失效,失效的,立即更換。③錨索推送至設計位置后,再次檢查排氣管是否暢通,如不暢通,拔出錨索,把問題排除后重新推送錨索。
在錨索下錨完成后,為避免錨孔內沉積物影響灌漿質量應立即注漿。注漿材料宜選用M 35及以上強度水泥砂漿。水泥漿7d強度不低于20Mpa,28d強度不得低于30Mpa。水泥漿應拌和均勻,隨拌隨用,一次拌和的水泥砂漿應在初凝前用完。
錨孔注漿采用排氣法二次注漿進行施工。第一次注漿采用孔底返漿法注漿,砂漿由孔底注入,直至孔口溢漿為止,全段一次注漿完成,注漿的壓力不小于0.6~0.8Mpa。當遇地層巖體較差(巖體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破碎,構造破碎帶)、軟弱巖層或土層時,為提高地層錨固力,需進行第二次高壓劈裂注漿,二次注漿必須另外設置一根外纏膠帶的多孔注漿管,注漿的壓力不小于2.0~3.0Mpa。
錨墩的施工制作必須與地梁施工同時進行,混凝土必須同時澆筑。錨墩的作用是將錨索、錨具產生的集中預應力荷載均勻分散到地梁,再到邊坡巖體,從而調整巖體受力方向,對路基邊坡進行加固。為確保錨墩和錨具的接觸面與錨索中軸線垂直,可采用外徑與錨孔直徑相同的鋼管插入錨孔預埋,等錨墩澆筑完成后將預埋鋼管取出。
在錨固砂漿、錨墩強度達到設計強度80%以后,在錨索張拉施工前,選擇有代表性的工作錨索,孔數要求為工作錨索總數的3%且不少于3孔,進行非破壞性張拉試驗,張拉試驗的控制應力采用鎖定應力的1.2倍,以驗證設計的合理性和錨索錨固力的可靠性,同時檢查和控制施工質量。
錨索正式張拉時,先采用10%~20% 的設計張拉荷載進行試拉,對錨索試張拉1~2 次,使其各部位接觸緊密,鋼絞線完全平直。再逐級加荷,整個張拉過程分五級進行加荷,即設計荷載的0.25、0.5、0.75、1.0、1.1倍張拉。每級荷載施加后,穩(wěn)定觀測時間不小于10m in。如果10m in的相對位移量小于1mm 為穩(wěn)定,否則繼續(xù)觀測,直至滿足位移小于1mm的條件后,對錨索進行鎖定。錨索鎖定后3天后,若發(fā)現錨索預應力有損失的,應在進行補償張拉后重新鎖定。
在對錨索進行補償張拉后,通過預留孔插入注漿管,進行錨索孔封孔注漿。封孔后截去從錨具外側量起不少于50mm以外的鋼絞線,采用與錨墩相同標號的混凝土立模澆筑封頭,完成單束錨索的施工。
黔桂鐵路DK11+997.4~DK12+264.4右側路塹高邊坡病害地段,通過采用預應力錨索技術進行整治施工后 ,已經受了的廣西中部地區(qū)多個雨季的考驗,期間,相關單位經過多次實地勘察,該段邊坡沒有再出現病害。通過實踐證明,在營業(yè)線鐵路路塹高邊坡病害治整中,預應力錨索技術是切實有效的整治方案,而且施工過程對鐵路運輸幾乎沒有干擾,值得在類似工程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1] 李凱 ,華國輝, 郭永成. 高邊坡預應力錨索施工技術[J] .現代礦業(yè), 2012(06).
[2] 徐云. 預應力錨索施工技術[J] .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本), 2006(03).
[3] 王東欣.深基坑可回收錨索施工技術[J] . 鐵道建筑技術,2014(1).
[4] 鄭信榮. 框架梁預應力錨索體系在加固路塹高邊坡的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J] . 科技經濟市場,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