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玥
摘 要:流行音樂從19世紀的歐洲出現(xiàn),發(fā)展到今天已成為音樂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強大的發(fā)展趨勢來源于時代科技賦予音樂新的生命力。流行唱法的多樣性和感官音響的刺激性,使流行音樂成為音樂舞臺事實的主流。隨著社會對流行唱法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對流行唱法的水平要求越來越高,高等音樂院校的聲樂課堂也出現(xiàn)了流行唱法教學,這是擺在聲樂教師面前的全新課題。雖然歐美很早以前就出現(xiàn)了流行唱法教學,但一味地照搬照抄,缺少了科學性和我國的本土性。本文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積累和實踐,結合學生自身的演唱特點,從流行唱法的聲音訓練和歌唱技巧兩方面對流行唱法做了系統(tǒng)的分析和初步的探索,為中國流行唱法的教學更加完善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關鍵詞:流行唱法;氣息;共鳴;吐字;聲音訓練;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11-0212-03
流行唱法中的聲音技巧是豐富多彩的,它能給平淡無奇的聲音增添很多魅力。一首歌曲用單一的聲音演唱是表達不出歌曲的特殊內涵和個中滋味的。我們訓練的基本發(fā)聲是演唱歌曲的基礎,通暢、松弛的聲音是歌唱的主體,是歌曲的主干,樹木光有主干是不美的,得增加枝葉才能成為豐滿、茂盛的大樹。這里的“枝”和“葉”就是流行唱法中聲音的各種技巧,流行唱法的技巧是豐富多樣的,它把傳統(tǒng)唱法中的不可能、不可用,變得一切皆有可能、皆能所用。它拓展了歌唱的表現(xiàn)方式,使聲音最大化地解放出來,不再拘泥于形式,使歌曲更具親和力,使歌者的情感表達更加淋漓盡致、疏放自然。既然把流行歌曲的技巧比喻成枝葉,也就說明它的特點是點綴性的,整個歌曲不能通篇只用一種技巧,也不能各種技巧頻繁出現(xiàn),那樣就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了,歌曲的美好意境也就打破了。技巧的運用應根據歌曲的需要加入相應的色彩,使聽者和歌者都感覺貼切和恰到好處。技巧運用的好能增強歌曲的感染力,給聽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真聲
真聲的音色是渾厚、響亮、充滿激情的,它是由聲帶完全振動產生的,主要集中在胸腔。他也是人聲自然音區(qū)的真實體現(xiàn)。真聲是人聲的基礎,每個人都擁有自然的真聲,而且每個人真聲的自然音域都不一樣,它可以通過聲音訓練拓展。真聲是歌唱最常用的狀態(tài),每個歌者在演唱中都會以真聲為基礎適當融入其他的聲音色彩。真聲在演唱時過度夸張或進入副歌部分在全區(qū)高潮處繼續(xù)用真聲就會出現(xiàn)喊聲效果,喊聲也是真聲的一部分。這種演唱因人而異,根據個人的嗓音條件,沒有太寬音域的歌者不能強行歌唱,那樣會給嗓子帶來壓力,甚至使聲帶產生病變。這種喊聲多出現(xiàn)在搖滾歌手的演唱中。一般歌者的真聲運用是在歌曲的主歌部分,也就是歌曲前半部的敘述部分。用真聲包括喊聲演唱的作品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搖滾風格作品外,鄉(xiāng)村、民謠、布魯斯等音樂中用真聲演唱的歌曲也比較多,而且各具特色。如趙傳演唱的《我很丑可是我很溫柔》,動力火車演唱的《當》,汪峰演唱的《飛得更高》,卡倫·卡朋特(Karen Carpenter)演唱的《昨日重現(xiàn)》(Yesterday Once More)等等。
二、假聲
假聲的音色是纖細、飄逸的,它需要大量的氣息支持才能達到穩(wěn)定的效果。假聲是聲帶局部振動產生的聲音,它的共鳴主要集中在頭腔,假聲在運用中它的力度強弱是很難把控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才能運用自如。在歌曲演唱中,假聲多出現(xiàn)在歌曲的高音區(qū),大多數假聲的出現(xiàn)都是瞬間的,與真聲緊密連接,由真聲區(qū)轉換到假聲區(qū)再由假聲區(qū)迅速轉換到真聲區(qū)。它在歌曲的旋律中往往是前一句的旋律在中音區(qū),突然下一個音符轉到高音區(qū),而此時歌者的真聲又無法瞬間達到,在這種情況下歌者經常采用真聲向假聲轉換的方法演唱。例如王菲演唱的歌曲《紅豆》就很典型,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可是我有時候寧愿選擇留戀不放手,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中留戀的“戀”字,和等到風景“到風景”這三個字都是用假聲的唱法,整句旋律也是先真聲向假聲轉換再迅速過渡到真聲的演唱手法。這樣的歌曲還有很多,例如:庾澄慶演唱的《靠近》,張靚穎演唱的《天下無雙》等。當然有些歌曲并不是歌手的音域受限才轉入假音演唱,而是歌手對歌曲的一種演唱處理方式,甚至有的歌手大段都用這種方式演唱。在真聲與假聲的交替中,這種忽明忽暗的聲音色彩會給歌曲帶來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例如:加拿大女歌手沙拉·麥克拉特倫(Sarah Mclachlan)演唱的《天使》(Angel)就是這樣演繹的。
三、混聲
混聲在現(xiàn)代流行歌曲中運用的越來越廣泛,它是流行歌曲發(fā)展進步的體現(xiàn),早期的流行歌曲如鄉(xiāng)村民謠等大多用實聲較多,隨著流行音樂發(fā)展,歌唱訓練方法的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歌曲運用混聲唱法。這種方法的運用提高了歌唱技能,歌唱的音域也都大大擴展,歌曲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力和技巧系數也增強了?;炻暰褪钦婕俾暤幕旌线\用,它介于真聲和假聲之間,是一種中性的聲音?;炻暫蛦渭兊恼媛暭俾曄啾?,在聲音技巧上具有一定的難度?;炻曉谥新晠^(qū)時以真聲為主適當加入假聲;而在高聲區(qū)時,以假聲為主適當加入真聲,從而使聲音聽起來更加圓潤豐滿。從聲音訓練的角度來看,每個音都應運用混聲效果?,F(xiàn)在的流行歌壇大多數歌星都運用混聲唱法。尤其在近幾年風靡中國的歐美索爾唱法的推動下,使華人歌手對混聲唱法運用更為廣泛?;炻暢ㄔ谝魳穭⊙莩幸脖容^常見,音樂劇在中國的發(fā)展還比較緩慢,對于音樂劇演員聲音的訓練,混聲唱法必不可少。在流行歌壇,使用混聲作為聲音色彩的歌星太多太多,如美國著名歌星惠特尼·休斯頓(Whitney Houston)、瑪麗亞·凱麗(Mariah Carey),加拿大著名歌星席琳·迪翁(Celin Dion)。華語歌星有王菲、順子、李玟、陶喆、王力宏等,他們演唱的很多歌曲都采用了混聲唱法。陶喆演唱的《愛很簡單》尤其典型,順子的《回家》,李玟《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齊秦《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都用了大量的混聲。
四、輕聲endprint
輕聲也可理解為耳語聲,是在流行歌曲中最能代表深情演繹的一種聲音表現(xiàn)形式,它能打動聽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很強的感染力。輕聲是在音量很小,力度控制很弱的狀態(tài)下發(fā)出的,但是它需要飽滿的氣息控制,積極的情緒調控,才能唱出高質量的輕聲,同時不能忽略情感的真實投入。在高聲區(qū)演唱輕聲除了上述的條件外,還要更注意聲帶的松弛度。深情溫婉的抒情歌曲最不能缺少輕聲的色彩,在演唱到歌曲的深情處輕聲弱唱,觀眾都會屏住呼吸細心聆聽這種細膩的演唱。一般的情況下,一首歌曲不會從頭至尾都采用輕聲,因為可以想象全曲都用輕聲,輕聲也就失去它獨特的魅力了,輕聲在樂句中展現(xiàn)聲音的“弱”與“小”,其最終是要和歌曲中的“強”與“大”的聲音產生對比的。因此想要完成一首完整細膩的歌曲,一定要做到聲音有強有弱、力度有大有小、情緒有細膩有爆發(fā)才能把歌曲唱出層次唱出色彩。輕聲借助流行音樂的常備手段麥克和錄音更能突顯出它的魅力和極強的感染力。在流行樂壇,運用輕聲唱法的歌星很多,典型的有美國歌星卡倫·卡朋特(Karen Carpenter)、惠特尼·休斯頓(Whitney Houston)、沙拉·麥克拉特倫(Sarah Mclachlan),華語歌星有鄧麗君、葉蓓、樸樹、辛曉琪等。其中沙拉·麥克拉特倫演唱的《天使》(Angel)、惠特尼·休斯頓演唱的《我將永遠愛你》(I Will Always Love You)、鄧麗君演唱的《在水一方》、辛曉琪演唱的《領悟》、樸樹演唱的《那些花兒》等均為輕聲演唱的經典作品。
五、氣聲
氣聲演唱能給聽眾一種空靈飄渺的感覺,它的音質似晨霧似薄紗,是一種詮釋歌曲特殊意境的手法。氣聲在演唱時是聲中有氣,氣中帶聲。不要把它與混聲唱法混淆。氣聲,是在聲帶未完全閉合時先漏出一部分氣,但是這種漏氣是聲和氣有控制的情況下發(fā)出的,不同于錯誤的漏氣。它像我們在寒冷的冬季在室外哈出的一口氣,氣會慢慢地散開一樣,這時的氣多于聲,但要保持音質的穩(wěn)定。流行音樂的發(fā)展離不開電子技術,一些高科技手段給音樂插上了翅膀,氣聲在這種趨勢影響下,借助麥克或錄音效果加入混響、延音使氣聲的效果更加擴大。把歌手對音樂的音樂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做到極致,即使在萬人體育館演唱,也能把氣聲的獨特魅力發(fā)揮得毫無遺憾。運用氣聲歌唱的歌手,多數是年紀成熟、有歌唱經驗、音色控制穩(wěn)定、有良好的聲音表現(xiàn)力的歌手。例如愛爾蘭女歌手恩雅(Enya)、歐美歌星沙拉布萊曼(Sarh Brightman)、席琳迪翁(Celin Dion)、日本歌星玉置浩二、華語歌星許茹蕓、齊豫、王菲等,她們在演唱中都大量地運用了氣聲。例如歌曲有恩雅演唱的指環(huán)王主題曲《但愿如此》(May It Be),帶給人一種飄渺、惆悵、憂傷的感覺,形容恩雅的演唱為“天籟”之音真的很準確。日本歌星玉置浩二演唱的《李香蘭》、華人歌星許茹蕓演唱的《如果云知道》、王菲演唱的《天空》、齊豫演唱的《橄欖樹》、姜育恒演唱的《再回首》等都是典型的氣聲唱法。
六、喊聲與擠聲
喊聲與擠聲都是在傳統(tǒng)唱法里非常不可取的聲音,但在流行唱法里卻成了主要特色,它們都是用力擠壓喉頭所發(fā)出來的聲音,一般都是表現(xiàn)歌曲的爆發(fā)力,通常都是歌曲的高潮部分表現(xiàn)出歌手激情的嗓音。這種聲音沙啞、嘶吼的感覺是為了表現(xiàn)出歌手要表達內心復雜的滄桑、疲憊之感,給聽眾一種聽覺的沖擊力。流行音樂的歌唱,情感的要求高于技巧,為了表現(xiàn)情感可以打破常規(guī)。喊聲和擠聲大多出現(xiàn)在搖滾歌曲里面,喊聲在歌唱中持續(xù)的樂句較長,擠聲只能在歌曲高潮處做點綴。但是都需要打開胸腔,氣息飽滿才能出現(xiàn)自如的演唱效果。這種聲音的運用在男歌手中較多,如加拿大搖滾歌手布萊恩·亞當斯(Bryan Adams)、美國搖滾歌手喬恩·邦·喬維(Jon Bon Jovi),華語流行歌手迪克牛仔、動力火車,內地搖滾歌手崔健、汪峰等。歌曲有布萊恩·亞當斯演唱的《我所做的一切》(Everything I Do)、邦·喬維演唱的《你給了愛一個壞名字》(You Give Love A Bad Name)、崔健演唱的《一無所有》、迪克牛仔演唱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等都用了喊聲唱法。歌曲如汪峰演唱的《愛是一顆幸福的子彈》,在樂句“愛是一顆幸福的子彈”中的“子”字,和樂句“愛是一次永久的期待”中的“期”字等都是用擠聲唱出的。又如姜育恒演唱的《愛我你怕了嗎》中“愛我你怕了嗎?心莫非死了嗎?”這一句中的“嗎”也是用了擠聲唱法。
七、泣聲
泣聲也通指哭腔,即聲音里夾雜著哭腔,它的聲音主要集中在鼻咽腔和頭腔之間。泣聲根據稱呼就能聯(lián)想到它在歌曲中是表達傷感情緒的聲音技巧,在歌曲的副歌部分也就是進入全曲情緒的高潮,泣聲起到潤飾音色強調情感的作用。但是泣聲只能是作為歌曲中的點綴,如果一首歌中頻繁使用泣聲,反而使聽眾感覺很夸張,那樣就會適得其反了。泣聲在歌曲中的點綴出現(xiàn)會與自然演唱的樂句形成音色對比,情緒對比,這樣更能突出泣聲的作用。泣聲唱法在華語歌手中很流行,如張學友、張宇、劉德華、張惠妹、辛曉琪。歌曲如,張學友演唱的《吻別》、張惠妹演唱的《聽?!?、劉德華演唱的《冰雨》,尤其張宇演唱的歌曲《用心良苦》《月亮惹的禍》《雨一直下》更是大量地用了哭腔。
八、噎音
噎音是指聲音哽咽的意思,在教學中我常用“摩擦音”或“氣泡音”來形容這一聲音色彩。噎音是在聲帶非常松弛的狀態(tài)下瞬間沒有閉合而發(fā)出的聲音。人在剛睡醒時,聲帶非常松弛,如果這時發(fā)“氣泡音”是很容易的,但是當人在用嗓很長時間后再發(fā)“氣泡音”就不容易做出來了。歌唱中的噎音就是“氣泡音”的發(fā)聲狀態(tài),在歌曲中運用,是一種技巧,一種聲音色彩,它常常出現(xiàn)在歌曲的低音,是歌手根據歌曲的需要刻意而為之,同時它的出現(xiàn)又是瞬間性的。噎音在高音區(qū)是要避免的,因為高音區(qū)的演唱都需要聲帶拉緊閉合,這樣才能保證聲音的質量,如果高音出現(xiàn)噎音就不是聲音色彩的修飾而是聲音失控,即是所謂的“破音”了。噎音的運用常出現(xiàn)在索爾唱法的演唱中,噎音在歌曲前半部敘述的起音中運用,效果非常自然,也符合歌曲情境。例如,順子演唱的《回家》,在歌曲的開始句“我還不明白”中的“我”字就運用了噎音,整個歌曲中也不斷出現(xiàn)噎音,歌者充分表現(xiàn)出歌曲內容的寂寥、傷感和思念。最近在《我是歌手》中推崇的老將黃綺珊也將噎音運用得淋漓盡致。endprint
九、顫音
顫音是流行歌手表現(xiàn)技巧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氣流和聲帶產生摩擦時聲帶快速、間斷地松弛與拉緊的過程,這個過程幅度大即形成大顫音,幅度小即形成小顫音。大顫音氣流緩,振動幅度較大,小顫音氣流急,振動幅度較小。像綿羊叫、抖喉頭的聲音叫“抖音”,在歌唱中不可取。顫音一般用在樂句尾音時值稍長的地方,它能夠使聲音產生曲線形的美感。顫音在抒情歌曲中較常用。顫音有很多種類型。如歌手齊秦愛用小顫;周華健、鄧麗君的顫音幅度適中,不大不小;張學友、張宇、劉德華以大顫見長;而日本歌曲的特點是“先直后顫”,即先唱一段直音再開始顫,幅度由小到大,頻率由慢到快。顫音的運用需要磨練,很多初學聲樂的人開始做不到,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能掌握了。歌曲如齊秦演唱的《狼》、鄧麗君演唱的《恰似你的溫柔》、劉德華演唱的《真永遠》、姜育恒演唱的《有空來坐坐》等顫音大都出現(xiàn)在樂句尾部。
十、小轉音和甩音
小轉音和甩音都是音與音之間迅速滑過而得來。小轉音滑音的重點放在前一個音上,音的滑動幅度不用十分明顯,很迅速、瞬間完成。小轉音以鼻腔音為主加一些“嗲音”色彩,它多用在以女聲演唱為主的愛情歌曲里;甩音也有人稱之為“挑音”,它滑音的重音放在后一個音上,滑動幅度較大,音在樂句中的出現(xiàn)夸張一些。甩音以咽腔為主,喉頭用力的瞬間完成。它們都建立在穩(wěn)定的氣息上,是樂句上的點綴。小轉音運用最典型的是華人歌星鄧麗君,她演唱的《甜蜜蜜》《我只在乎你》等代表歌曲都運用了小轉音,轉音也是她歌唱的一種特色。例如歌曲《甜蜜蜜》中“你的笑容”、“熟悉”、“是你,是你”等。歌曲《我只在乎你》的“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樂句中的“命”字,“別讓我離開你”中的“你”字,都很典型地運用了小轉音。新加坡歌手孫燕姿,華語歌手梁詠琪演唱的《膽小鬼》中也大量地運用了小轉音。甩音的歌曲,如“我是歌手”第二季中韓磊演唱的《花房姑娘》中“我想要回到老地方”和“我就要回到老地方”這兩句中的“回”就夸張地運用了甩音,使整個歌曲進入高潮,起到了推動情緒的作用。喜歡用甩音的還有華語歌手葉倩文,她演唱的《明月心》《真心真意過一生》等歌曲,幾乎每句樂句的結尾都有一個幅度很大的甩音。
十一、真假音轉換
真假音的轉換,具有較復雜的技巧性,是流行唱法中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之一。真假音轉換指的是在胸聲區(qū)與頭聲區(qū)之間音的快速轉換,這種夸大聲區(qū)界限的手法是一種歌唱的修飾,被稱為“喲德爾唱法”(Yodeling)。喲德爾唱法來自瑞士阿爾卑斯山區(qū),1920年被美國鄉(xiāng)村音樂所采用,鄉(xiāng)村音樂之父吉米·羅杰斯(Jimmie Rodgers)在鄉(xiāng)村歌曲中融入了大量的真假音轉換技巧,形成獨特的“藍色喲德爾唱法”。此后,喲德爾唱法就流傳開來。例如我們熟悉的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插曲《孤獨的牧羊人》和80年代流傳在大陸的墨西哥民歌《黃昏放?!繁闶堑湫偷夭捎昧恕皢训聽柍ā?。從黑人靈歌發(fā)展起來的索爾唱法中也常運用真假音轉換。隨著近幾年索爾唱法在大陸的盛行,真假音轉換技巧也漸漸地成為衡量歌手演唱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標準。流行歌曲中對真假聲轉換的運用和“喲德爾唱法”雖然都是真假聲轉換,但還是有區(qū)別。流行歌曲中的真假聲轉換一般是由低聲區(qū)迅速向高聲區(qū)過渡,在高聲區(qū)短時間的聲帶拉緊,然后立刻放松。流行唱法中的真假音轉換是過渡性的假聲處理?!皢训聽柍ā笔钦婕俾曆杆俨⒊掷m(xù)使用。聲帶長時間保持在拉緊、放松、拉緊、放松狀態(tài)中,持續(xù)幾個樂句。所以說“喲德爾唱法”是持續(xù)性的真假音轉換。這兩種的真假音轉換各具特色。此類歌曲有很多如美國的鄉(xiāng)村歌手蓮恩·萊蒙斯(Leann Rimes)演唱的《憂郁》(Blue);華語歌星王菲演唱的《流年》《笑忘書》等;陶喆演唱的《愛我還是他》《普通朋友》等很多歌曲都用真假音轉換這一技巧。
流行歌曲的聲音訓練是科學的循序漸進的,它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歌者聲音潛質和個性魅力。使歌者在系統(tǒng)的聲音訓練中擺脫不良歌唱帶來的聲音束縛,使聲音的音質音色都有明顯變化,使聲帶更有韌性和彈性,最終達到歌唱的技巧為歌唱的情感服務,使歌者在歌唱中沒有聲音負擔,最大限度地游刃有余地操縱自己的聲音技巧,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使歌者能不露痕跡地運用自己豐富的歌唱技巧去打動觀眾,這也就做到了聲音與情感的融合。聲音的技巧訓練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去完善它,流行唱法的,訓練課程也會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發(fā)展變化。聲樂教師除了具有敏銳辨別聲音的能力和觀察力,還要有與時俱進的頭腦和對新生事物的包容力,這樣我們流行音樂的事業(yè)就會發(fā)展得更快、更健康了。
——————————
參考文獻:
〔1〕付林.中國流行音樂20年[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3.
〔2〕解學初.流行音樂文化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3〕金兆鈞.光天化日下的流行[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4〕尤靜波.中國流行音樂通論[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
〔5〕曾遂今.通俗歌曲唱法大全[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6〕潘乃憲.流行歌曲演唱的探討與研究[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責任編輯 張海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