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瑩 范小波
山東萊蕪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中心 萊蕪 271199
目前,原發(fā)性中樞系統(tǒng)淋巴瘤的治療以早期手術治療為主,隨著疾病的發(fā)展,患者晚期治療通常以化療為主,但預后效果欠理想,因此,早期診斷對該疾病的臨床治療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類疾病的診斷中,影像學檢查是最常用的輔助檢查手段,其中以MRI和CT 最常用。為探討兩種方法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診斷中的影像學特點和應用價值,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0-01—2013-01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8~68歲,平均(45.8±4.3)歲,男44例,女36例。病史1~6個月,平均(3.2±1.2)個月。文化程度:文盲0例,小學6例,初中12例,高中22例,大學及以上40例。臨床癥狀:頭痛42例,間歇性意識障礙6例,言語功能障礙16例,精神萎靡6例,嘔吐10例。選取標準:(1)均符合臨床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的診斷標準,且均在手術過程中經病理切片檢查確診;(2)均無影響本次研究結果的其他原發(fā)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等。
1.2 方法
1.2.1 MRI檢查方法:選用GE Signa1.5T 超導型磁共振成像儀進行檢查。患者取平臥位,靜脈注射0.1mmol/kg釓噴替酸葡甲胺(Gd-DTPA)[1]。從患者顱腦頂部開始掃描至枕骨大孔下部,掃描的序列分別是橫斷位T1WI、T2WI、T2FLAIR、DWI、矢狀位T1WI,掃描層厚度(6.0±2.0)mm,掃描間隔(2.0±1.0)mm[2]。選擇波普成像方式為二維1HMRS,分別設置TE和TR 為144ms和1 000ms,掃描腫瘤區(qū)、腦水腫區(qū)、對照區(qū),記錄并分析相關數據。
1.2.2 CT 檢查方法:選用Phillip Brilliance CT 儀器進行檢查,設置矩陣為512×512,視野25cm,電壓為120kV,電流為100mA,掃描層厚3~6mm,螺距0~3mm[3]?;颊呷∑脚P位,從顱腦頂部開始掃描至枕骨大孔下部。在第1次掃描結束后,注射70mL造影劑(碘海醇),并行加強CT 掃描,記錄并分析相關數據。
1.2.3 病理切片檢查方法:在開顱手術切除病灶時進行病理檢查標本取樣,對所選標本進行常規(guī)HE 染色處理,同時進行FOOT 網狀纖維染色,制成薄片后在光學顯微鏡下細胞篩查[4]。
1.3 觀察指標 (1)病灶所在部位、病灶的數量以及多發(fā)性病灶的形態(tài)分布特點;(2)腫瘤在MRI和CT 掃描下的信號特點或密度特點;(3)腫瘤部位的囊變、壞死、邊緣等情況及形態(tài)特點;(4)病灶周圍組織的水腫程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5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RI和CT 表現特點 本組患者MRI及CT 表現見表1。通過表1可知,腫瘤特點以基底節(jié)區(qū)、單發(fā)、CT 呈高密度或等密度、MRI呈T1等信號或偏低信號、中度水腫、邊緣清晰為主。
表1 80例患者MRI及CT 表現特點
2.2 診斷準確率 由表2可知,MRI與CT 的診斷準確率均較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72,P>0.05)。
表2 80例患者MRI和CT 診斷準確率對比
3.1 中樞系統(tǒng)淋巴瘤概述 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PCNSL)是一類臨床發(fā)病率較低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約占整個中樞神經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2%。該病累及的器官有腦組織、脊髓、腦脊髓膜等[5]。PCNSL 高發(fā)于老年群體當中,男性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大多并發(fā)免疫功能障礙,常見的病理類型為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PCNSL的臨床表現無特殊性,較為常見的癥狀有頭痛、眩暈、嘔吐、語言或肢體功能障礙等。通常該病的自然病程4~6個月,若不經干預患者的生存期較短[6]。現階段臨床對該病的具體發(fā)病原因和發(fā)病機制的認識尚未統(tǒng)一。
3.2 MRI檢查特點 MRI掃描顯示,腫瘤形態(tài)通常呈現為團塊狀,病變累及胼胝體的病例可表現為蝴蝶型或鏡像影,病變周圍邊緣較為清晰,水腫程度多為中度。T1WI表現為低信號或等信號,T2WI則表現為等信號或偏高信號。所有信號均較為均勻,在增強掃描下信號通常呈現為明顯的均勻增強,且一般不伴鈣化、出血及壞死等情況[7]。本文80例患者病灶均未出現鈣化、出血或壞死現象。
3.3 CT 檢查特點 CT 平掃時在腦組織較深實質區(qū),如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等部位可呈現高密度或等密度結節(jié)或腫塊,密度較為均勻,邊界清晰,腫瘤周圍表現為中度水腫。增強CT掃描通??梢娔[瘤組織呈現明顯的團塊狀或結節(jié)狀,且密度均為均勻增強。本文80例患者的CT 表現與臨床資料基本吻合。
3.4 PCNSL的鑒別診斷 首先,PCNSL 的好發(fā)部位在患者的腦組織實質,一般位置較深,常見于胼胝體、丘腦、基底節(jié)區(qū)等部位[8]。第二,PCNSL 的腫瘤形態(tài)以及生長方式具有特異性,CT 掃描通??梢娔[瘤細胞團塊呈現均勻增強,若腫瘤病灶為多發(fā)性,則表現為區(qū)域性分布。第三,PCNSL 的腫瘤團塊CT 平掃時通常呈現為高密度或等密度,MRI掃描時T2呈像表現為等信號或偏高信號,DWI呈現高信號。
綜上所述,PCNSL患者經MRI和CT 檢查,診斷準確率均較高。MRI能通過信號的增強將腫瘤具體情況用波譜表現出來,CT 能清楚顯示PCNSL 腫瘤的密度、腫瘤組織邊緣情況、腦組織水腫情況及占位效應,兩種方法均在PCNSL 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劉玲,肖家和,魏懿,等.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的MRI影像診斷及病理特點[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19(1):43-47.
[2]湯華萍,李美英,夏峰,等.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的鑒別診斷[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4):59-61.
[3]胡裕效,來虹,盧光明,等.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的多模態(tài)醫(yī)學影像學評估[J].實用癌癥雜志,2013,28(2):199-202.
[4]劉夢雨,馮逢,有慧,等.體柄阻斷綜合征的MRI表現[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5(16):383-385.
[5]龐厚芬暢.MRI在診斷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中的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30):87-88.
[6]張體江,呂粟,月強,等.腦內原發(fā)性非霍奇金淋巴瘤MRI診斷與鑒別診斷[J].暢放射學實踐,2010,25(9):994-998.
[7]Lorberboym M,Wallanh F,Estok L,et al.Thallium-201retention in focal intracranial lesion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imary lymphoma and nonmalignant lesions in AIDS patients[J].J Nucl Med,1998,39(8):1 366-1 369.
[8]Kuhlmann T,Schroter A,Dechent P,et al.Diagnosis of a multifocal B cell lymphoma with preceding demyelin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sions by single voxel proton MR spectroscop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1,70(2):25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