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方 趙軍干
著名作家趙樹理在《李有才板話》中,對那個“順桿爬”式的人物——閻恒元的“尾巴”張德貴做了惟妙惟肖的刻畫:張德貴,真好漢,跟著恒元舌頭轉:恒元說個“長”,德貴說“不短”;恒元說個“方”,德貴說“不圓”;恒元說“砂鍋能搗蒜”,德貴就說“搗不爛”……
文學,乃現(xiàn)實生活的一面鏡子。時下,張德貴式的人物在我們中間,特別在干部隊伍中委實屢見不鮮。你瞧:甲領導說A干部有才能,他就說“這人提升保準行”;乙領導說A干部有傲氣,他便說“我看早就該批評”;丙領導說此事研究再決定,他則說“這事一時辦不成”;丁領導說此事馬上就得辦,他忙說“這事拖拉可不行……”
為何這種人不管領導說得正確與否,他都隨聲附和,一個勁兒地“順桿爬”呢?分析起來,原因至少有三:一是阿諛逢迎。領導咋說他咋順,優(yōu)哉游哉,彼此舒心。二是省力省心。領導咋說他咋應,不必搞調查,無需動腦筋。三是明哲保身。領導咋說他咋從,有了成績——功勞當有他一份,出了問題——該由領導負責任。這真可謂:“順”字當頭,無憂無愁,官當“太平”,“旱澇保收”。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積極發(fā)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yōu)良、奮發(fā)有為的執(zhí)政骨干隊伍。不言而喻,這種“順桿爬”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非但有悖于我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而且也是與當今繼續(xù)堅持改革開放、努力實現(xiàn)“中國夢”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格格不入的。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一大批善于標新立異、勇于開拓進取的人才。而要造就出這類人才,就必須克服“順桿爬”現(xiàn)象。這需要共同使勁兒、多方努力。
作為在領導身邊工作的下級官員,要正確處理好“聽從”與“盲從”、“服從”與“順從”以及“服從領導”與“獨立思考”的辯證關系。自覺做到:“聽從”不“盲從”;“服從”不“順從”;既要“服從領導”,又要“獨立思考”。
作為領導,要豁達大度,發(fā)揚民主,廣開言路,善于傾聽身邊下級的各種不同意見,自覺摒棄對“順桿爬”干部“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用起來順手”的思維偏見和用人理念。同時,對廣大干部進行思想教育和素質培訓,引導他們樹立起敢想、敢說、敢干和敢于擔當、敢于負責的主人翁精神。
作為組織人事部門,要慧眼識人,賞罰嚴明。對那些善于思考、有主見、有膽識、有貢獻的干部,要敢于提拔和重用;而對那些人云亦云、無所作為、毫無創(chuàng)新進取意識的“順桿爬”干部,必須采取必要的組織調整。
誠如是,張德貴式的“太平官”、“順桿爬”的官員恐怕就會逐漸減少,我們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整體能力就會進一步增強。
責任編輯:魏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