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煉
茶的味道
◎曾煉
川人好茶,賽過百壺春酒,賽過山泉一勺,究其原因,無非有二。1.四川多高山,霧氣繚繞、氣候溫潤、有利于茶樹生長。峨眉、蒙頂飄香。犍為、青溪、苿莉花盛名……2.盆地文化,造就閑散的生活節(jié)奏,街頭巷尾、小區(qū)庭院、茶館林立、牌館叢生、挑燈夜戰(zhàn),一切皆與茶有關(guān)。
川人喝茶樣式多種,老者管喝茶叫吃茶,像喝酒叫吃酒一樣。晨起后一杯濃茶伴早醒,稱早茶。好此吃法的亦稱老茶客,像吃酒上癮的老酒鬼。少說也有幾十年茶齡,七八十歲老者居多,且都為男性。厚厚的茶垢經(jīng)過歲月的積淀沾滿茶盅邊緣,滾燙的開水浸泡老葉粗茶(此茶耐泡)。少許后,將頭道泡沫倒去,喝上一囗略燙的二道濃茶水,精氣頓生、濃痰盡咳、愜意極了。此類茶客一天少說也要泡兩三回(早中晚各泡一次),如酒癮發(fā)了,不喝不爽。
喝茶有時也不純粹為了喝,也有點像日本人那樣講究形式美的。沿海江浙一帶飲紅茶、鐵觀音、龍井等,他們特別在意茶具的精美。紅木或金絲楠木制成的茶幾,配上美輪美奐的茶具,慢慢享受泡制的過程,仿佛并非完全在意品茶水的滋味。川人喝茶特點在于隨氣,一個茶杯足矣,毫不在乎泡茶的過程。
茶館是最普及的喝茶場所。鄉(xiāng)鎮(zhèn)上的茶館最具風(fēng)味,破瓦陋屋、竹椅長凳,鄉(xiāng)下,鎮(zhèn)上的居民相擁而坐。葉子煙、香煙的味道,煙霧繚繞。蓋碗茶加上貳柒拾牌(茶館簡陋,只賣素茶與花茶),作坊錘制的白鐵皮水壺特別碩大,水壺外層已被蜂窩煤或生碳的濃煙熏烤得的如抹了厚厚的黑灰。
記憶猶深,最為典型的是犍為羅城古鎮(zhèn)的茶館。每逢趕場日,船型街走廊上的鋪子全部張羅營業(yè)。除了茶鋪就是豆花飯館。從一早開始,茶鋪內(nèi)坐無虛席,幾百人擁擠在狹窄的走廊上喝茶的盛況蔚為壯觀。簡易的木桌竹椅,趕完集市的大爺、漢子、婦女帶著兒童。御下背簍、扁擔(dān),帶著賣了農(nóng)貨的喜悅,吆喝店主泡上一碗濃濃的蓋碗茶。噠上幾口葉子煙,侃些家常事的同時,穿插幾句葷段子,爽朗的大笑彌漫在這茶鋪長廊。有的不時酌兩口老白干酒,店主小工不停地端茶倒水穿梭其間,忙得不可開交。一元一碗的微利難擋內(nèi)心的喜悅。
一天的趕集,半天的買賣,未近中午,集市就快散場了。但茶鋪生意更是火爆,中午一碗豆花加二兩鹵肉、三兩白酒,茶鋪小憩后,滿足地啍著小曲三三兩兩歸家。這種瀟灑摯樸的生活狀態(tài),這種不慌不忙悠閑自得的豁達,已是一種快消失的風(fēng)景了。
城里人也喝茶,茶樓有豪華的裝修,優(yōu)雅舒適的環(huán)境。美女服務(wù)員笑靨如花,坐在軟軟的沙發(fā)上,聆聽著悠揚抒情的音樂,任你挑選飲茶還是咖啡,或其他飲品。但價格昂貴得讓普通茶客望而止步。一百元一杯的飄雪,竹葉青不足為奇(不賣價廉的素茶、茶花)如三朋四友去,花上幾大百,那才會心疼幾天吶;那不再是喝茶的本意,那只是買一種雅逸的環(huán)境與所謂的品位,這是少數(shù)人的消費。多數(shù)人仍尋河邊長堤樹林之下,露天茶座,曬曬太陽,看看遠山流水。十元一杯的綠茶,花茶、毛峰任你挑選,混半天時間。貳柒拾牌,麻將聲聲,推著自行車吆喝的小販叫賣蘇稽米花糖、油果子穿梭其間。濱河路這一帶幾乎全是這種露天茶座,喝茶的成分少了,買坐打牌才是主要。
我覺得喝茶只是一種習(xí)慣,各人喜好而已。像有人好煙,有人好酒,有人為容顏不褪色,皓齒不黃,只喝白開水一樣。(聽說喝茶讓皮膚發(fā)黃,所以好美之人不喝茶)
這幾年,峨眉竹葉青,仙之竹尖等越炒越火。幾百上千元一斤不足為奇,甚至聽說已有上萬元一斤的。竹葉青好像已進入奢侈品名單,如不喝竹葉青,是落伍掉檔次的表現(xiàn)。我一直對高山素茶情有獨鐘,那澀澀的香味沁喉耐泡,價格也就六七十元一斤。晩上泡上一杯,記些無聊的文字,那是最好的佳品。
一日偶見辦公室所有人不知從何時起精美透明的玻璃杯都漂浮著小蝦兒般可愛的幾玫竹葉青茶。那淡淡素雅的綠讓我驚悚,唯我還在瓷杯中羞藏?zé)o顏露面的老茶粗葉。難怪工友小任都說我不懂茶,他們飲的是品味,而我還在癡癡地做一名落伍沒有品位的老茶客。
曾煉,男,1971年出生于人杰地靈的四川省樂山市,大學(xué)學(xué)歷,自由撰稿人。
(責(zé)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