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銘 陸美凝 孫 松 鮮凡凡 馬士磊
(江蘇省洪澤湖水利工程管理處,江蘇淮安 223100)
洪澤湖大堤是洪澤湖攔蓄淮河上中游洪水,承擔防洪、灌溉、航運、水產養(yǎng)殖、生態(tài)調節(jié)功能的重要控制工程,是下游2600 多萬人口、3000 多萬畝耕地以及多座城市、眾多重要基礎設施的防洪屏障。由于大堤建設年代久遠,歷經興毀,決而復堵,毀而重建,堤內留有許多亂石堆、埽工、淤泥等隱患,雖經多次加固,均未徹底解決,部分隱患危及大堤安全。為徹底消除隱患,達到堤基防滲的目的,經省水利廳批準,采用高壓擺噴垂直截滲墻技術對堤防堤基進行截滲處理。
工程高壓擺噴采用三重管雙高壓擺動噴射注漿,由于不同地質條件下擺噴施工時采用的高壓泵壓力、噴頭提升速度、噴射間距、水灰比以及對接角度都會影響成墻質量,故為使工程垂直截滲墻截滲效果更好,施工工藝更合理,根據《水利水電工程高壓噴射灌漿技術規(guī)范》(DL/T5200-2004)有關技術條款的要求,對工程采用高壓擺噴噴孔間距、各項施工參數(提升速度、氣水漿的泵壓力)、漿液性能要求、墻體防滲性能進行工藝試驗,并在施工工藝上通過總結指導后續(xù)施工。
根據設計要求高噴截滲墻采用直線對接法,對接角度暫定為30°(±15°擺噴),噴水孔間距暫定1.4 m,高壓擺噴成墻,墻體平均厚度不小于10 cm,墻體嵌入③2 層上層土100 cm,下層土50 cm,墻體滲透系數小于A×10-6cm/s(1≤A≤9),28 d 抗壓強度不小于1.0 MPa。高噴需布置先導孔,以探明堤基③2 層分布情況。通過先導孔采取芯樣以核對地層,必要時需做動力觸探試驗。先導孔的深度超過墻底深度0.3 m,間距為30 m 左右。
根據常規(guī)三管法高噴工藝參數,擬定洪澤湖大堤高壓擺噴垂直截滲墻試驗段各項參數為:擺噴角30°,孔距分別為1.3 m、1.4 m、1.5 m,提升速度分別為13 cm/min、15 cm/min、18 cm/min,水壓力35~45 MPa,氣壓0.5~0.7 MPa,注漿壓力0.5~1.0 MPa,水灰比1.0,漿量80 L/min。
根據工程現場條件及地質結構分布圖,選定大堤樁號K40+350~K40+450(100 m)作為試驗段,該段堤基廣泛分布②2層、③1層粘性土,以及③2層、⑥層砂性土,⑥層砂性土頂面底面高程起伏較大。
采用三管擺噴法,分別輸送氣、漿、水3 種介質到灌漿管,利用高壓水噴射沖切擠壓土體,高壓漿射流切割地層,使?jié){液在切割范圍更好地與地層顆粒摻合。
根據施工圖紙,先導孔間距為30 m 左右,試驗段為100 m,高壓噴射孔間距為1.3 m、1.4 m、1.5 m,分別取3 組芯樣,核對地層,進一步探明堤基③2層分布情況。具體施工流程見圖1。
在試驗段擺噴施工軸線上用鋼尺測放樁位,誤差不得大于5 cm,用竹簽標定孔位,根據實測作業(yè)面高程控制防滲墻頂、底高程,以滿足墻體深度的要求。
鉆孔前先布設先導孔,約30 m布置1 個,共3 個,探明堤基③2層分布情況,以控制防滲墻頂、底高程;鉆機架設平穩(wěn),保證鉆機在鉆進過程中不移位,控制鉆孔垂直度不超過1/100,鉆進中用鋼卷尺測量校核鉆具長度,控制終孔有效深度應超過設計墻底深度0.3 m;認真做好鉆孔記錄,正確反映堤基底層特別是③2層情況。
將高噴臺車移至孔口處,進行地面水、氣試噴,以檢查高噴系統工作是否正常,調節(jié)好各項施工工藝參數。然后開始下噴射管,下管深度要根據先導孔探測的深度進行控制,確保達到設計要求。下管過程中若遇到特殊情況,如孔內阻塞、塌孔等,應立即停止下管,將噴管提出地面,重新掃孔后再下管。
圖1 高壓擺噴垂直截滲墻試驗段施工流程圖
噴射管下至設計深度后,送入符合設計要求的氣、漿、水。待注入漿液冒出孔口時,按試驗設計提升速度,自下而上進行高噴作業(yè)。在噴射過程中,需隨時記錄注漿流量、風量、壓力、旋轉和提升速度,以及噴射時間、用漿量、冒漿情況、壓力變化等。
如流量不變而壓力突然下降時,應檢查各部位的泄露情況,必要時拔出注漿管,檢查密封性能;如出現不冒漿或斷續(xù)冒漿時,若系土質松軟則視為正?,F象,若系附近有空洞、通道,則應不提升注漿管繼續(xù)注漿直至冒漿為止或拔出注漿管待漿液凝固后重新注漿;如在大量冒漿壓力稍有下降時,可能系注漿管被擊穿或有孔洞,使噴射能力降低,需拔出注漿管進行檢查;如壓力徒增超過最高限值,流量為零,停機后壓力仍不變動時,則可能系噴嘴堵塞,應拔管疏通噴嘴。如噴射過程中因故中斷或因加接噴射管等停噴,在恢復施工時,重復擺噴灌漿搭接長度應不小于50 cm。
高壓擺噴試驗段完成21 d 后,施工人員按試驗段1.3 m、1.4 m、1.5 m開挖了3 個探坑,通過目測檢測了防滲墻連接情況、墻體厚度、密實度,并委托有資質單位對墻體進行鉆芯取樣,對室內無側限抗壓強度、滲透系數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表明,擺噴孔距1.3 m、1.4 m、1.5 m 的平均墻體厚度分別為10.5 cm、10.0 cm、11.0 cm,平均抗壓強度分別為5.02 MPa、5.43 MPa、4.41 MPa,平均滲透系數為2.13×10-6cm/s、1.96×10-6cm/s、1.92×10-6cm/s。
通過現場施工記錄及檢測結果比照,采用水壓35~38 MPa,氣壓0.5~0.7 MPa,漿壓0.7~1.0 MPa,成墻最小厚度為10~11 cm;采用水壓40~45 MPa,氣壓0.5~0.7 MPa,漿壓1.0~1.5 MPa,成墻最小厚度為12~15 cm。對比結果反映,隨水壓、氣壓、漿壓數值增大,墻體厚度也隨之增大;在18 cm/min 的提升速度下,墻體芯樣不夠完整,局部破碎,15 cm/min 的提升速度下,墻體芯樣基本完整,水泥漿液在土體中分布基本均勻,與土體膠結較好,強度較高。
根據工藝試驗結果,綜合工程投資因素,洪澤湖大堤高壓擺噴截滲墻施工工藝參數采用:孔距1.4 m,水壓大于40 MPa,氣壓0.5~0.7 MPa,漿壓不小于1.0 MPa,提速15 cm/min,擺速15 次/min,水灰比1.0,漿液流量80 L/min,提升速度13~15 cm/min,擺噴角度30°(±15°)。
通過高壓擺噴垂直截滲墻工藝試驗研究,掌握了常規(guī)高壓擺噴技術在洪澤湖大堤實際應用的施工工藝,確定了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的技術指標,為洪澤湖大堤堤基防滲全面施工提供了作業(yè)指導性成果,也為保證地下隱蔽工程施工質量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