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民
徐塘懷想
◎張維民
緊張繁雜的工作之余,去欣賞小橋流水文化,不失是一種心情的釋放,但去過周莊、同里的人,有這樣的感受:在浮躁的人流和喧嘩的商氣中,小橋流水似乎少了一份寧靜和回味。在鄉(xiāng)野,倘若偶遇一灣清流,一頂石橋,觸摸它的歷史,感悟它的滄桑,同樣是好心情。獨自的妙處在于懷想,在于給人生啟迪。
徐塘橋,心目中的橋,孤寂的橋,它遠離市井,偏隅于塘橋鎮(zhèn)金村——古鎮(zhèn)古村的鄉(xiāng)野中,保持著原始的質(zhì)樸。沐著明麗的秋陽,我和友人跨上自行車,乘興再次前往徐塘橋。沿著芳草纏綿的阡陌小徑,穿過片片沉甸飄香的稻浪,眼前錦帶似的徐塘秋水瀲滟,在斜陽中發(fā)出刺目的銀光。放眼周邊,空曠靜謐,遠離村落,猶如置身荒郊。徐塘水面極寬,這里舊時曾是南北往來的渡口和要道。徐塘橋如一長弓,橫跨碧河,蒼秀古雅,在孤寂中沉思默想。三四十米長的石橋,一色花崗巖石條、石板構(gòu)成,石條足有七八米長,數(shù)噸重,中間橋面平行水面約三米多高。踩上石板,竟有“咚咚”的響聲,民間稱:響板橋。蓋是造橋者匠心獨運,將石板鋪得高低不平,腳踩上去,自然發(fā)出石板的碰撞聲。橋中間石板上,有獸形紋飾圖案,只是無人解讀。橋邊野草紛披,幾株野樹枝條橫斜,令人陡生凄蒼之感。遠眺,河岸野柳瘋楊,婆娑倒垂,如煙飄渺,比西湖岸柳更添野趣。河水清澈見底,如今,鄉(xiāng)下河道污濁較重,有此清流也屬“風(fēng)景獨美”。獨立橋頭,野風(fēng)徐來,心曠神怡,宛如置身桃花源,領(lǐng)略古樸、蒼老、安逸、恬靜的心境。用一個“野”字,表達徐塘橋之美,當十分貼切。
江南的古橋,大都能說上一段野史故事。筆者曾遍訪鄉(xiāng)間長者耋老,均回答不上徐塘橋的身世。有人斷言:徐塘橋與徐姓有關(guān),可近離徐塘橋的村莊卻無徐姓。后來,政府機關(guān)熱心的老程竟然振振有詞,徐塘橋系其祖上程氏所造,筆者莞爾笑之。不料,某日翻開《金村小志》,細讀章節(jié),方茅塞頓開?!督鸫逍≈尽酚涊d,金村水道西南有徐塘。徐塘橋本名萬壽橋,為繆橋(即現(xiàn)妙橋)程氏所造,道光中修??磥?,老程之言并非空穴來風(fēng)。老程還煞有介事地說上了一段程氏造橋的故事:道光年間,南通商人程獲產(chǎn)到常熟批發(fā)布匹,總要途徑徐塘渡口。某日,程獲產(chǎn)披星戴月回返歸,徐塘渡船已無蹤影。無奈,程獲產(chǎn)就地而寢。夜半月光下,程獲產(chǎn)依稀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螢光般的一片閃亮。第二天一早,他前往細看,一處暴露的棺槨中竟有大量金銀財寶。程獲產(chǎn)獲得這批金銀財寶后,在此,為當?shù)匕傩招拗耸瘶?,命名萬壽橋,愿蒼生健康長壽,后因徐塘之故改名徐塘橋。程獲產(chǎn)還在繆橋、福山、無錫、南通一帶廣置田畝、房產(chǎn)、廟宇,同時不忘救濟窮人,其故事在南通和民間廣為流傳。據(jù)說,解放初期,人們在整修徐塘橋時,挖得石碑,上有程獲產(chǎn)造橋的經(jīng)過,遺憾的是石碑失蹤,已無法從考證。
故事里的事總是故事。筆者感興趣的倒是在那沒有大型裝運機械的年月里,數(shù)噸重的花崗石,如何從山上移到山下,從山下移到船上,從船上移到橋上,勞動人民征服自然,創(chuàng)造奇跡的故事才令后世敬仰。徐塘橋多少帶有點神秘。乾隆年間,“徐塘泛月”成為金村八景之一。鄉(xiāng)野朦朧的夜色中,一輪滿月沉浮水中,與孤橋相映成趣,該是一幅多么靜美的畫卷?!拔母铩焙笃?,徐塘橋一度被迷信的陰影籠罩,塘水視作“仙水”,橋邊的草也被視作“仙草”,方圓數(shù)里前來拜膜頂禮。今天,廓清了迷信和神秘色彩的徐塘橋越發(fā)雋秀飄逸。在朗月下,你猶能感受徐塘泛月的情景,徐塘橋依然是人們行走的載體。
徐塘橋畔,自古水土豐美。明洪武初年,金村金氏一世前來定居緒業(yè),相中的就是臨近徐塘,地宜禾麥,旁多漁戶。蘇州墨客吳俊卿有詩云:“朱扈千年春水渡,河陽一角夕陽山;垂垂門前楊柳碧,中有人家善閉關(guān);年來滿眼障紅塵,何處扁舟言誠心隱倫,安得移家此中住,卜鄰更有素心人?!痹娙擞|景生情,徐塘春水、扁舟古渡,河陽夕輝,善良民風(fēng),一幅幅徐塘風(fēng)情盡收詩中,足見徐塘之美讓人留戀。
懷想中,不遠處的楊柳下,有條小木船,船頭站著頭戴草帽的老漁翁,構(gòu)成了徐塘魚舟的小景。“老伯,請劃船過來——”老人看到我們招手,小船一波一蕩直向橋邊?!坝猩妒卵??”小舟近離橋邊,老伯亮開嗓門,“想給你拍照?!薄吧?,我這把年紀還能拍照?”“想把你和古橋拍在一起?!崩喜靼琢艘馑迹呛谴笮?,漿聲中蕩起串串水花?!袄喜阒肋@橋有多大年齡了嗎?”老人很感嘆:“我的爺爺?shù)臓敔斉乱膊磺宄??!蹦暧夤畔〉睦喜谛焯梁由?,與漁為業(yè),雖飽經(jīng)風(fēng)霜,但精神矍鑠,充滿向往,古老的徐塘唱響了增收的漁歌。當小木船半入橋洞,友人掀下了照相機快門,一張漁翁、小船、古橋的剪影定格在秋日的夕陽中。友人開玩笑地說,如是杏花春雨的日子,橋頭站立一位丁香旗袍的女孩,打一頂花紙傘,那徐塘剪影會更美。也許是吧,但徐塘扁舟似乎更有情趣。秋日徐塘勝春日,不似西湖勝西湖。
徐塘橋無疑是美的。馱過牛車、馬車,馱過一載載歲月,今天猶在承受行人、車流,默默無聞,負重支撐,不懈追求,與世無爭,這是徐塘橋美的品格。在紛雜的塵世中,心靈如橋,個性的寧靜,永恒的奉獻,人生才能進入超凡脫俗的境界,將昨天、今天和明天連結(jié)在一起,這便是完美。
(責(zé)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