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茗
生活之夢
◎池 茗
前幾天和爸爸去老宅那里貼布告,偶然間,看到路上赫然地印著一個不深不淺的腳印,鞋底的那些細(xì)密花紋清晰可見。不知何來的聲音敘說了一個令人費解的哲理:“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彪y道這一百多年前的話,想要告訴我們,“路”凝聚了人民的力量和夢想嗎?
今年清明,一如往常,奶奶提著用錫箔紙做出的大花和染起的長方形紙片,領(lǐng)著我們一家去山頂上祭拜祖墓。奶奶的腿腳不太靈便,從車上下來的時候也要用左手牢牢地扣住我的肩膀,再緩緩地將另一條腿從微高的車上伸下來。對于我印象中崎嶇的山路,她似乎一點也不畏懼,眼神篤定地凝視著前方。
其實這路,已不像我曾經(jīng)所想的那般崎嶇,漸漸的,是由人工鋪就而成的水泥路。那路,有些許窄小,可能是路邊雜草瘋狂生長的緣故吧。路,很平坦,也被細(xì)心地刻劃出為防止雨雪天打滑的溝壑。奶奶似乎并不是很“習(xí)慣”這莫名舒適的路,她后腳總是快要踩上前腳跟的模樣,不知是擁有孩子般天真的趣味,還是另有原因。她喃喃地低語著:“這路,變了,變了……”我原以為奶奶在輕聲喚著我,卻一轉(zhuǎn)頭,撞見了她那黑色眸子里那條長長之路的影子。我本想詢問她什么的,卻被一句“向前走吧”打斷了思緒,我點點頭,便走向山頂。
祭拜完祖墓,我便乘著車隨著爸爸媽媽順著車流回家了。一路上,那路旁的青松像是踱開了步伐向著我反向的方向跑去。人車都很多,沒有行幾步,我們的車就被堵在了中間。爸爸打開了窗戶,用一種感慨的語氣對我說著:“哎呀,這里的變化也真是大呀!想想在我和你年紀(jì)相同的時候,這還只是砂礫和黃土布滿的‘山路’呢,大塊的石頭隨處可見,野生的那種花呀草呀,就生長在那路上,我還經(jīng)常被刮到。人特別的少,有的,也只是像我們這些要走十幾里山路去上學(xué)的孩子?!蔽彝高^車的后視鏡,看到爸爸臉上一種復(fù)雜的神情,似乎有種欣喜,有種懷念,有種期盼,我不禁好奇地問:“那你們那時上學(xué)路好走嗎?”“你說好走嗎?路上都是石子,奶奶給我做的鞋也很快被磨薄壞了。也許奶奶對這些路的記憶是最為深刻的吧,她默默地見證了從小看到大的崎嶇不平的山路慢慢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吧?!蔽一仡^望了望那越來越向遠(yuǎn)處延伸的道路,更加期待奶奶心中的那條“路”。
我知道,二十一世紀(jì)的新中國正揚(yáng)起了自信的笑容,逐漸邁向了令人憧憬的復(fù)興之路。這“路”的意義,一點也不平凡,它折射出的,是幾代人的力量,幾代人的夢想,幾代人的熱血,幾代人的青春,它在“中國夢”這個神奇而又別樣的指引下,改變著,成長著。路,仿佛是它變化紛呈的一個神奇的線索,奇妙的符號……慢慢地融入了復(fù)興中的中國,它心中的那條路也變得越來越平坦了,越來越寬廣了。
(作者系樂成公立寄宿學(xué)校 初二(19)學(xué)生)
(責(zé)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