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濤
(江蘇省鎮(zhèn)江市少年宮)
電子琴以其變化多樣的節(jié)奏,富于表現(xiàn)力的音色,易于激發(fā)孩子們學琴的濃厚興趣。然而,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琴后,孩子們常常會表現(xiàn)出畏難情緒,嚴重的甚至會出現(xiàn)恐懼和逃避心理。這時,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孩子意志力的培養(yǎng),更需要幫助他們找出困難,克服困難,從而讓他們能快樂主動地參與到學琴過程中去。
識譜便是孩子們在學琴過程中碰到的一大難題,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演奏得是否準確、流暢。有不少孩子在學琴道路上打退堂鼓就是因識譜困難。因而,教師不僅要在孩子們學琴伊始就教給他們好的認音方法,而且,在長期的學琴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方法對孩子們進行認音的階段性鞏固,將認音的訓練貫穿到學琴的各個階段中。這樣,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當孩子們剛接觸五線譜時,充滿好奇,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這時,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小音符成為音樂王國的友好使者,帶領孩子們步入奇妙的音樂世界。例如:在教孩子們辨認高音譜表上的音時,我一般嘗試采用分線教學法,讓孩子們一起參與建造“五線譜大樓”。由下加一線開始,向上逐步認識dou、re、mi、fa、sol、la、si——七個高音譜表 (又稱G譜表)上音的唱名,再通過音符口訣在“手指五線譜”上查找相應的音位進行鞏固練習,逐步加深對新認識的這些音的印象。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孩子們玩幫唱名、音名“找家”的游戲,來鞏固對這幾個音的認識。當孩子們認識基本音級以后,每當彈曲過程中出現(xiàn)新的音位,就可以通過基本音級的排列順序自己主動找出來。這樣做既能讓孩子們在主動探索中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又復習、鞏固了五線譜的基本知識。又如:在認識低音譜表(又稱F譜表)上的音時,我先讓孩子們牢牢記住三個音的位置:一個是住在第二間里的dou,告訴孩子們這是C大調音階的“領隊”(主音),我們要牢牢記住它,讓音跟著這個“隊長”排序;一個是住在第四線上的fa,告訴孩子們這是F譜號名稱的由來,很重要,看到低音譜表就要想到它;還有一個是中央C,它最有趣了,正好在兩個譜表中間,高音譜表上它住在下加一線,低音譜表上它住在上加一線。認識它們以后,孩子們就能很快按順序把相鄰的音找出來,從而避免了與高音譜表上音的混淆。
在孩子們初識五線譜的階段,教師還要幫助孩子們形成正確的音高概念,可通過柯達伊手勢配合視唱及聽音訓練,形成良好的音準,讓孩子們充分體驗著和小音符交上“好朋友”的快樂。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琴,隨著作業(yè)中曲目難度的增加、音數(shù)量的增多,孩子們彈錯音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突出,常常會將相鄰的間與線上的音混淆,將變化音彈錯。而這樣的錯誤也直接影響到樂曲表達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孩子們彈琴的信心,甚至有的孩子就此打起了退堂鼓。此時,教師需要幫助他們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其學習的信心。還可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強化孩子們對音的認識,以鞏固好認音的成果。
對于常用音區(qū)的音,我經(jīng)常讓孩子們通過玩“手指五線譜”的游戲并結合兒歌來鞏固認音。如:下加一線上敲敲門,dou,dou,dou ; 下加一間說來來來,re,re,re……對于非常用音區(qū)的音,我教給孩子們一些快速找音的有趣方法,幫助他們快速、準確地識別音。如:對于高音譜表上加線、間上的音,間上的可以通過和弦音 sol、si、re、fa, 線上的可以通過和弦音 la、dou、mi、sol來快速識別;對于低音譜表上低音區(qū)的音可以通過將高音譜表同一位置音上三度的方法來快速找出該音的正確唱名。
對于變化音級,首先幫助孩子們分清調號與臨時變音記號各自的作用。調號在橫向上管理整行譜表,縱向管理所有需要升高或降低的音。臨時變音記號管理的范圍就小多了,它只管自己后面和自己一個高度的音,且只管一個小節(jié)。在琴上找變化音時,為避免錯誤,我讓孩子們分成兩步走。先細心找出該音的基本音級,再根據(jù)升、降的形象手勢,幫助孩子們準確找到琴上的音位。
在孩子們較好地掌握了認音方法后,教師還可適時引入競爭機制,調動他們認音的積極性。如:我根據(jù)音區(qū)范圍劃分出測試的音域,由易到難、難易結合地對孩子們進行測試,開展競賽活動,并選擇一到兩個八度的音域專門測試變化音,鼓勵孩子們在測試及比賽中爭取優(yōu)秀。事實證明:通過認音測試,孩子們的識譜能力增強了,樂曲表達的準確性有所提高,孩子們在學琴上的畏難情緒也明顯降低了。
視奏,關鍵是要快速、準確地將樂譜轉化為鍵盤上正確的音位。當孩子們在認音的速度與準確性上有了一定的進展后,教師可以適當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開展視奏訓練。在音域范圍上由一個八度拓展開來,音的進行則在旋律音程的基礎上逐步加入和聲音程及和弦,聲部進行中逐步由一個聲部過渡到多個聲部地進行。
如在練習之前,我常讓孩子們充分做好準備工作,觀察好拍號和調號,找出節(jié)奏型,還要多觀察音進行的特點。不同聲部間音的進行方式是同向還是反向,旋律聲部與伴奏織體有何聯(lián)系,音進行的度數(shù)特征等。這樣通過讀譜和分析,在彈奏之前孩子們對旋律、節(jié)奏、調性布局、織體特點、樂曲風格、指法安排等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在練習過程中,應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則,強調音彈奏的準確性,強調音與節(jié)奏的準確配合,還要強調樂句表達的連貫性。對于高級班的孩子,還可以在此基礎上讓孩子為旋律編配和弦,加大練習的難度。通過視奏訓練,不僅強化了孩子們對音的快速反應能力,而且對他們學會一首樂曲的速度、拓展曲目范圍、擴大音樂的視野有著重要的影響。
電子琴合奏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這項教學活動能從多方面調動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氛圍中能引發(fā)孩子們積極的學習行為,在強調個性發(fā)展的基礎上同時能提高孩子們合作交往等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在高級班學員合奏訓練中,我適時加入認音訓練內容,通過聽辨音的訓練加深孩子們對和弦音構成的認識,了解四部和聲構成方式,從而逐步了解合奏作品各聲部的特點與作用。例如:通過組織孩子們玩造“和弦大樹”游戲,讓他們相互聆聽、辨別和弦中的音。教師彈標準音,請學生依次聽辨出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七音。隨著音逐步加多,指導學生不僅聽辨音,還要聆聽和聲效果。在分聲部練習時,在彈準自己聲部音的同時,還要聆聽其他聲部的音,感受合奏的效果。這樣,讓學生通過視聽直觀感受,將認音與和聲概念結合起來,從而加深了對音的認識。
孩子們是天生的創(chuàng)造家,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感官參與,從音樂實踐活動中找出亮點,結合自己已有音樂經(jīng)驗大膽開展樂曲創(chuàng)編活動。如:我給孩子們兩小節(jié)的音樂動機,讓他們創(chuàng)編一段16小節(jié)的樂曲。孩子們通過哼唱,將音根據(jù)創(chuàng)編的節(jié)奏組合成動聽的樂句,教師指導學生運用重復及變化、起承轉合等多種手法展開樂句。最終,孩子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也能創(chuàng)作出好聽的樂曲了。我讓他們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寫下來,配以簡單的和弦,自己選擇音色及節(jié)奏,演繹自己的作品,并從中評選出好聽的樂曲。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孩子們表現(xiàn)得很有興趣,他們的認音能力及運用音的能力得以顯著加強,綜合音樂能力在不斷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以發(fā)展。
電子琴的學習是一個需要孩子們保持持久興奮度與意志力的過程,教師需要幫助孩子們克服學琴過程中的畏難情緒,讓小音符成為孩子們永遠的“好朋友”,并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領會、表現(xiàn)音樂作品,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學琴過程,從而不斷提高孩子們的演奏水平,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
[1]李丹芬,張振芝.趣味識譜[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2]馬行乾,何向群.五線譜ABC[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