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杰
(同濟大學(xué))
小說《親和力》(Die Wahlverwandtschaften)出版于1809年,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在敘事手法和思想內(nèi)容方面,這部小說與歌德早期的 《少年維特的煩惱》(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有很大不同。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采取第一人稱敘事,書中大部分是主人公的情感和感性經(jīng)驗;而《親和力》則采用第三人稱敘事,重心并不是放在人物的內(nèi)心表達上,而是更注重對情節(jié)的客觀描述。正是這一敘事角度的選取使“精怪”(D?mon)的作用在小說中得到彰顯。愛德華和夏綠蒂這對夫妻本來平靜地生活在自己的莊園里,但是隨著愛德華的朋友上尉和夏綠蒂的侄女奧蒂莉的到來,四人的關(guān)系發(fā)生了變化:愛德華和奧蒂莉炙熱相愛,上尉和夏綠蒂惺惺相惜。在這種關(guān)系變化中,常常出現(xiàn)無法理解的巧合和意想不到的偶然事件,正是這些事件拉近了兩對戀人的距離,而在這些事件背后操控的正是精怪。但是同時,精怪又將情節(jié)引向了不可預(yù)測的悲劇方向:由于奧蒂莉的不慎,愛德華和夏綠蒂的孩子溺死湖中。奧蒂莉在愧疚之下絕食自盡,不久,愛德華也隨她而去。
精怪是一種神秘的存在。在古希臘,有邪惡的精怪,也有保護人的善良的精怪。但是在基督教中,精怪總是躲在暗處控制人們,把他們引向罪惡。①在《親和力》中,精怪究竟是保護人還是禍害人?又是如何發(fā)揮它的作用的呢?
精怪在這部小說中是沒有具體形象,更沒有任何語言的。盡管如此,人們卻可以通過偶然事件和內(nèi)心波動感知到它的存在。在杜登字典中,精怪不僅指神和人之間的存在,也指人內(nèi)部的恐怖的力量。②正是這種雙義性決定了精怪在小說中表現(xiàn)的多面性。一方面,精怪作用于人的外部,通過巧合事件使人聚合和分離,通過自然界之物暗示生死,通過命運讓人無處可逃;另一方面,精怪又作用于人的內(nèi)部,使人相愛,使人難分難舍。正如歌德所說,“這個東西是羼入一切其他的東西之間,把它們分開,又把它們結(jié)合”,“只在矛盾中顯現(xiàn)”。③
對于精怪,歌德說過一句頗為悖論的話:“我的本性中并沒有精怪,但是我受制于它?!雹茉凇队H和力》中,主人公們同樣受制于精怪,其中最明顯的是熱情開朗的愛德華。他感性而急躁,遇事不會理性分析和適當(dāng)停止,這樣的性格更容易受到精怪的驅(qū)使。作用于他內(nèi)部的精怪使他對奧蒂莉的感情炙熱到高于一切:“奧蒂莉的存在吞沒了他的一切,他完全沉淪到她的存在中去了。他的眼睛看不見別的景物,他的耳朵聽不到心靈的呼喚;他本能中曾被馴服的一切全都沖決出來;他的全部身心流向了奧蒂莉?!雹萑欢衷谌说膬?nèi)部起到的不僅是促進作用,還有阻礙作用。在奧蒂莉從客棧返回莊園后,她在寫給朋友們的信中提到了作用于她身上的“懷有敵意的精怪”,它控制著奧蒂莉,似乎在阻止著她(FA,611)。由此可見,精怪善于作用在感性的人身上,且它的作用并不是有章可循的。
除了作用于人的內(nèi)部,精怪還在外部環(huán)境中以各種“面目”示人。精怪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完全無形,卻起到神奇作用的吸引力。如果說夏綠蒂和上尉的感情主要源于兩人的互相欣賞和互相認同,那么愛德華和奧蒂莉則更多的是受到精怪的聚合。奧蒂莉決定對愛德華斷念之后,他們之間還是有“一種不可名狀的、近乎魔法的吸引力”:“他們居住在一個屋檐下,盡管他們并未有意識地互相思念,各自做著不同的事,被同伴們拖來拖去,但是他們?nèi)栽诨ハ嘟咏?。假如他們在一個大廳相遇,那么用不了多久,他們便走到一起并肩站著、坐著了。 ”(FA,612)
精怪不僅可以化為無形的吸引力,還會找到不同的載體。在《歌德談話錄》中曾提到,“音樂是最高度的精怪的載體,高到理解力無法企及,它所產(chǎn)生的影響控制一切且無法解釋”(FA GG,458)。小說中愛德華和奧蒂莉的合奏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兩人并不完全按照樂譜演奏,但是他們演奏的樂曲形成了一種新的和諧的整體,體現(xiàn)了兩人的默契(FA,328)。而歌德對音樂與精怪關(guān)系的闡釋說明兩人合奏的音樂是精怪的載體。兩人的和諧不是在人類世界秩序之下的行為,也不是人的理智和智力所能理解的,而是更高一層的內(nèi)在精神的合一。
水具有奇特的魔力。因為水一方面是黑色的、昏暗的、不可窮究的,另一方面卻是鏡子般的、明朗的和起澄清作用的。⑥小說中的湖和小船可看做是被精怪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共同發(fā)揮精怪之力的整體。愛德華離開莊園后,奧蒂莉并未對他斷念,而被精怪操縱的小船成為她與情人相聚的場所:“她跳上小船,讓小船隨波漂流;此時,她的神魂離體而去,飛向遠方;她每次都在那兒跟情人重逢。她仍舊緊貼著他的心,他依然長留在她的心里。”(FA,509)湖像是精怪張開的血盆大口,將愛德華和夏綠蒂的孩子吞下:愛德華和奧蒂莉在湖邊相遇后,奧蒂莉精神恍惚,劃船時不慎將孩子甩入了湖里,她將孩子救到船上施救仍然無效。船在整個過程中先是 “在無情的水上隨波漂流”,“孩子一動不動地躺在她懷里,小船一動不動地停在水面上”,最后,“一股柔和的風(fēng)吹來,將小船推到了梧桐樹下”(FA,594)。船槳早被奧蒂莉丟到了湖里,所以船的停與動都不是可以人為操控的。船由精怪推著,時動時停,將孩子送入了湖這個“冥府”。⑦
除了載體,精怪也直接作用于事件,偶然、巧合的事件讓人無法理解,卻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⑧這樣的例子在小說中不勝枚舉,其中很重要的一類就是暗示愛德華和奧蒂莉關(guān)聯(lián)的事件:愛德華和奧蒂莉一個左邊頭痛,一個右邊頭痛(FA 311);愛德華在湖邊種下梧桐樹的日子正好是奧蒂莉出生的日子 (FA,367);愛德華的杯子上刻著 “E”和“O”,這兩個字母恰好是兩人名字的首字母,⑨在奠基儀式時這個杯子被拋向空中,卻沒有摔碎,被愛德華看做是“令人鼓舞的跡象”(FA,585)。正是這些關(guān)聯(lián)營造了一種神秘的氛圍,讓愛德華認定他們的結(jié)合是“命運決定的關(guān)系,是牢不可破的”(FA,506)。
令人費解的是,精怪制造的偶然事件并不總是令人鼓舞,有些看似巧合的事件最終導(dǎo)致了悲劇的結(jié)局:一天晚上,愛德華很想到奧蒂莉那兒去,但是從他所站的位置不能到她住的中間一層,而他當(dāng)時正站在妻子夏綠蒂的房門前,于是他走了進去,正是那天晚上使夏綠蒂懷孕,后來誕下了小奧托;愛德華請上尉去勸夏綠蒂離婚,因為內(nèi)心不可遏制的焦慮自己溜回莊園,恰巧遇上了帶著小奧托散步的奧蒂莉,這次會面使奧蒂莉心情無法平靜,才在劃船時不慎丟了孩子的性命;孩子死后,奧蒂莉出于自責(zé)要回寄宿學(xué)校去,愛德華本想在客棧房間里留封信給奧蒂莉,卻不巧把自己鎖在了房間里,雙方在這種“不巧的巧合”中相見,實際上截斷了奧蒂莉的最后一條生路。這三個偶然事件看似是不經(jīng)意的巧合,卻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主人公一步步拖入了死亡的深淵。
從精怪在小說中的種種表現(xiàn)可以看出,它的作用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促使舊的關(guān)系瓦解,形成新的組合。從上尉和奧蒂莉到達莊園開始,這場親和力的實驗便在精怪的作用下啟動了。愛德華和奧蒂莉的種種關(guān)聯(lián)、巧合和內(nèi)在的吸引力使他們彼此深愛,兩人形成了新的組合。盡管夏綠蒂和上尉出于人類社會的道德秩序考慮,企圖分開,但是精怪的作用使兩人藕斷絲連,難以真正斷念。另一方面是一步步引導(dǎo)人走向死亡。小說開篇出現(xiàn)的苔蘚小屋預(yù)示了愛德華和夏綠蒂搖搖欲墜的婚姻;而小教堂則最終成為了愛德華和奧蒂莉合葬之處;⑩湖吞噬了孩子的生命,也斬斷了奧蒂莉?qū)γ篮梦磥淼南蛲?。上文提到的三個偶然事件更是一步步將奧蒂莉引向了死亡。
從這兩個方面來看,精怪既不完全保護人,也無意禍害人。它既不是善良的,也不是邪惡的,它的行為無法用人的理解力來解釋,更不能用人類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來衡量。歌德在《詩與真》中將世界的道德秩序稱為“經(jīng)”,而把精怪的力量稱為“緯”(FA DW,841)。 精怪并沒有直接粉碎被米特勒稱為“一切文明的起點和頂峰”(FA,463)的婚姻,而是通過關(guān)系的親疏遠近和一系列悲劇事件讓人們認識到婚姻消極的一面?!渡倌昃S特的煩惱》中表達的是對社會的絕望的反抗,但是《親和力》中的主人公卻無從反抗。精怪并不直接與人類社會的道德秩序相抵抗,所以主人公不反對人類的道德。而被精怪控制的人類更沒有能力用自己的理智來抵御精怪。所以,他們把一切歸結(jié)于命運的威力:“有些事是執(zhí)拗的命運促成的。理性和操守、責(zé)任感和一切神圣的誓約要阻擋它都是徒勞的;某些事情的發(fā)生在命運之神看來是完全合理的,盡管我們認為似乎并不合理;不論我們采取什么態(tài)度,命運總是強行實現(xiàn)自己的意志?!保‵A,596-597)
命運是人無法改變、無法逃脫的,而在命運背后操縱,使主人公的生活向著命運的軌道行進的正是精怪。在愛德華邀請上尉到莊園來時,夏綠蒂就預(yù)感到這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好處,而在結(jié)尾處,預(yù)感應(yīng)驗了。命運的預(yù)感與應(yīng)驗構(gòu)成了小說的一個基本框架,在一頭一尾遙相呼應(yīng),而在中間部分,精怪在內(nèi)部和外部引領(lǐng)或阻礙著人們的行為。整部小說就像是精怪策劃的一場命運悲劇,結(jié)局在開始時已經(jīng)注定,人們能做的不過是一步步走向命定的結(jié)局。
本文結(jié)合歌德本人對精怪的理解,嘗試分析精怪在小說中的意義和作用。其行事看似毫無章法,使人聚合,也使人分開,對它來說,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將它的作用一一挑出,再結(jié)合起來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一切行動都是早就定好的。小說中的人物像木偶一般,被精怪這一背后力量牽引著,一步步走向命運的結(jié)局。
盡管歌德在晚年不斷提及精怪,但是他對精怪的認識是斷片式的,未成體系。然而,正是這種斷片式的思想使整部小說都籠罩在精怪的謎團之下,每件器物都是精怪的精心安排,每個事件都不是純屬巧合,每個人物都無法擺脫精怪的控制??梢哉f,精怪使小說的藝術(shù)美感得到增強。
此時的歌德不再只像狂飆突進時期時大聲吶喊,要求個人的自由,也不像古典主義時期那樣專注于人與社會的和諧,《親和力》中的精怪是非理性的,體現(xiàn)了歌德以新柏拉圖主義為基礎(chǔ),將煉丹術(shù)、神秘主義、猶太神秘哲學(xué)融入其中的神學(xué)體系 (FA DW,382)。從這個意義上講,《親和力》提供了一條新的認識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神的關(guān)系的道路。
注釋
① Jacob und Wilhelm Grimm.Deutsches W?rterbuch.16 Bde.in 32 Teilb?nden.Leipzig,1854-1961.Bd.2:713-714.詞條:D?mon.
② Duden-Das gro?e W?rterbuch der deutschen Sprache in 6 Bden.Mannheim,Wien,Zürich:Duden,1978.Bd.2:481.詞 條 :D?mon.
③Johann Wolfang von Goethe:Aus meinem Leben.Dichtung und Wahrheit.In:ders:S?mtlicheWerke in 40 Bden.Frankfurt am Main,1986:839-840.歌德.歌德文集第五卷·詩與真(下)[M].劉思慕,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9.后文出自該著的引文,均用“FA DW,頁碼”的形式標(biāo)注.
④ Eckermann.Gespr?chemit Goethe.In den letzten Jahren seines Lebens.In:Johann Wolfgang Goethe:S?mtliche Werke in 40 Bden.Frankfurt am Main,1999:455.中文為作者翻譯.后文出自該著的引文,均用“FAGG,頁碼”的形式標(biāo)注.
⑤本文所據(jù)的《親和力》文本為:JohannWolfgang von Goethe GoetheWerke,Frankfurt am Main und Leipzig,Insel Verlag,1998,Bd.3.DieWahlverwandtschaften:481.譯文參考: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親和力[M].楊武能,朱雁冰,譯.1999.后文出自《親和力》的引文均用“FA,頁碼”的形式標(biāo)注.
⑥ 本雅明.經(jīng)驗與貧乏[M].王炳鈞,楊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211.
⑦希臘神話中記載:“地面上一個個無底深淵通往哈得斯的悲哀的冥國,一條條冥河在冥國流動,冰冷、神圣的斯堤克斯河也在那里流淌,諸神常常以這條河的河水發(fā)誓.”(俄)庫恩.希臘神話[M].朱志順,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10.所以,小說中的湖與冥河的作用暗合.
⑧ 歌德在《歌德談話錄》中曾提過,一般發(fā)生的事件里也會顯出精怪,尤其是在一切不能為理解力和理性所解釋的事件里.Eckermann.Gespr?chemitGoethe.In den letzten Jahren seines Lebens.In:JohannWolfgang Goethe:S?mtlicheWerke in 40 Bden.Frankfurt am Main,1999:455.)
⑨愛德華的名字用德語表示是Eduard,奧蒂莉的是Ottilie.
⑩谷裕.論歌德小說《親和力》中的神秘主義色彩[J].外國文學(xué)評論,1999:99-105.
[1]Jocob Grimm und Wilhelm Grimm.Deutsches W?rterbuch[M].Leipzig:Verlag von S.Hirzel,1860.
[2]Duden.Das gro?e W?rterbuch der deutschen Sprache[M].Mannheim,Wien,Zürich:Dudenverlag,1978.
[3]Johann Wolfang von Goethe.Aus meinem Leben.Dichtung und Wahrheit[M].Frankfurt am Main:Deutscher Klassiker Verlag,1986.
[4]歌德.歌德文集第五卷·詩與真[M].劉思慕,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9.
[5]Eckermann.Gespr?chemit Goethe.In den letzten Jahren seines Lebens[M].Frankfurt am Main:Deutscher Klassiker Verlag,1999.
[6]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S?mtlicheWerke.Briefe,Tagebücher und Gespr?che: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Die Wahlverwandtschaften.Kleine Prosa.Epen.Band 8[M].Frankfurt am Main:Deutscher Klassiker Verlag,1994.
[7](德)本雅明.經(jīng)驗與貧乏[M].王炳鈞,楊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
[8](俄)庫恩.希臘神話[M].朱志順,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9]谷裕.論歌德小說《親和力》中的神秘主義色彩[J].外國文學(xué)評論,1999(4):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