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明
許昌市中心醫(yī)院EICU,河南許昌 461000
護理工作作為整體臨床臨床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從患者入院之后就被貫穿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涉及到醫(yī)院的眾多科室、眾多群體,而由于各科室、各群體間存在的差異性極易導致質量縫隙的出現,影響到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整個護理質量,為此,護理質量的整體提高,不應該緊緊局限于臨床護理質量的提升,或是局限在遵醫(yī)囑的質量管理方面,而是應該形成一條無縫隙的護理鏈,積極做好各環(huán)節(jié)的護理工作與各護理環(huán)節(jié)間的交接工作,以最大限度提升護理質量[1]。為觀察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在該院急診重癥病房中的有效應用,該研究抽取該院在2012年2月—2014年3月急診重癥病房收治的72 例EICU 患者為觀察對象,給予無縫隙護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抽選該院在2012年2月—2014年3月急診重癥病房收治的142 例EICU 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男80 例,女62例,患者年齡均在23~85 歲間,平均年齡是(43±5)歲,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按照護理模式的不同,將患者分成甲乙兩組各72 例,且兩組患者在性別、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具有一定可比性(P>0.05)。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根據病情接受相應治療,而后乙組患者在住院期間被給予常規(guī)護理,若心理引導、藥物服用指導與一般護理干預措施,而甲組患者則均被給予無縫隙護理干預,具體有以下幾點:
①建立無縫隙護理干預排班制度。急診科,特別是EICU 護理員需結合患者病情需要,適當調整護理排班制度,實行彈性排班制度,倘若EICU 患者很多,則適當增加護理員與護理工作的時間,繁忙時可實行連班制度,倘若患者比較少,則可允許護理員補休,同時,對于排班,需遵循新老員工互相搭配的原則進行,并實現對患者的連續(xù)動態(tài)監(jiān)測;
②形成無縫隙護理干預小組。結合護理員年齡、護齡與??浦R、操作能力等實際情況成立護理小組,而小組內的成員均由護士長一并管理調動,并協助醫(yī)生完成相應的急診搶救工作。同時,在小組成立后,組內成員需不斷加強自身學習,繼續(xù)監(jiān)護能力與應急處理能力,加強相互間的溝通交流以逐步提升自身護理水平,最終形成一個個性化且全方位的無縫隙護理干預小組。
③做好護理過程的無縫隙。首先,在EICU 受到有重癥患者需入院治療后,其責任護士就需前往急診室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評估,觀測其各項生命體征,檢測患者各通道通暢與否,是否做了必要的氣管插管、人工呼吸與止血等處理,判斷患者是否需轉至EICU,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轉進EICU 的必要性與存在的相應風險、經濟花費等,而小組內的其它成員則根據患者病情準備搶救工作可能用到與必須用到的器械、設備與藥物等[2];其次,患者在入住EICU 之后,小組成員迅速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并編制出相應的護理計劃與護理措施,并進行分工處理,2 人負責患者生命體征與液體量出入的監(jiān)測與管理,其它人則負責相應護理工作,如患者因檢查或治療需離開病房時,需安排組員陪同,并攜帶相應設備,確保每輪班次都有2~3 個救治員在崗,并于每天下班前針對患者護理情況作一回顧性分析,尋出問題并改正[3];再次,由于EICU 患者的病情通常都比較危重,極易出現病情變化,故護理期間,各護理員必須給予患者密切觀察,并做好一些預見性的護理工作,同時,在患者搶救過程中,有效記錄患者搶救時間、表現癥狀與相應搶救措施、搶救效果等,以備后期評估;最后,做好患者的心理引導工作。由于急診患者多為突發(fā)性發(fā)病,且病情發(fā)展比較急,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加之還需入住EICU,更是讓患者及其家屬承受較大心理負擔,為此,護理員需積極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病癥的相關檢查與療法以消除其疑慮,并通過加強同患者間的溝通來了解其心理的各種需求,并加以滿足,以引導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4]。
觀察兩組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的負面情緒與對護理心理的滿意度情況進行有效記錄與評定分析,其中,關于患者的負面情況平評定,選用的是醫(yī)院抑郁與焦慮量表來進行有效評定的,該量表中共有14 個不同評估項目,且抑郁與焦慮各占了7 因子,倘若患者評定總分在7 分以下,則表示患者的抑郁或是焦慮評分為陽性[5];而關于患者在心理上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評分則參照的是馮志英所制的 《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 進行有效評定的,一般是在患者出院之時給予其測評,共有20 個項目,每項5分,總分為100 分,主要評定內容包括了護士的工作能力、護士的關愛和溝通、健康教育等方面[6]。
該次研究中所有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均選用的是SPSS 13.0軟件,且研究所得的所有計量與計數資料則分別用t 與χ2檢驗,若發(fā)現組間的比較,P<0.05,則代表其比較有著較顯著差異,且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有效護理,兩組患者均取得了顯著的治療與護理效果,且乙組的護理效果更為顯著,在護理后的抑郁、焦慮評分情況要顯著優(yōu)于甲組,且兩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1)。同時,在住院期間,乙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更好,總體滿意度高達93.06%,同甲組的79.17%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負面情緒比較[n(%)]
表2 兩組護理后心理滿意度比較分析[n=72,n(%)]
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一種全新護理模式,它是基于疾病護理,并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需求而展開的一種可調節(jié)的護理干預模式,使各患者在治療期間,在獲得治愈本身疾病的基礎上,還能在心理、生理與社會功能等各方面獲得滿足[7]。如今,伴隨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的開展與實施,患者都能在護理員的全方位協助下獲得有效的治療,大大提升了疾病治愈率,而且更加有效地證明了“生物—社會—心理”的醫(yī)療模式,使患者在治療期間能夠始終保持一個健康的身心狀態(tài)。據相關文獻與實踐證明,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應用,可顯著提升患者治療期間心理的滿意度與心理舒適性,使得患者在診治期間能夠從心理上感到安心、放心與舒心,從而積極配合并接受醫(yī)院的治療,大大提升了臨床治療的效果[8]。而在該次研究中,甲組的護理效果顯著高于乙組,患者在接受無縫隙護理干預后,其抑郁、焦慮等負面情況得到明顯的改善,且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也比僅僅被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乙組患者來說,要高很多,可見,無縫隙護理干預措施的采取,對提升EICU 患者的護理效果有著眾多的作用,可明顯緩解換的負面情況,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效果顯著。
同時,為了確保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有效運用,還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制定相應規(guī)章制度并將其落實在實踐中。醫(yī)院需結合EICU 護理工作的特點,制定出符合其工作性質的相關條例與質量考核標準,從而使EICU 護理員能夠嚴格按照相應規(guī)范進行操作,做到按章辦事[9];②做好護理質量評估工作。醫(yī)院護理部、病區(qū)護士長與科護士長以及護理骨干小組西同根據EICU 護理工作的具體內容,采取定期或是不定期,突擊檢查或是常規(guī)檢查相結合的形式,制定出EICU 患者對臨床護理實踐工作的滿意度評價表,然后發(fā)放給患者,讓患者對護理員的服務質量做出合理的評價,從而幫助護理員認識到自身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10];③積極做好醫(yī)護配合工作。醫(yī)院可定期或是不定期的邀請一些臨床醫(yī)師來為護理工作者演講,共同探討護理實踐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商討出具體的解決對策,進而從整體上提升護理的質量與水平??傊瑹o縫隙護理干預模式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應用,需要各方人員的共同努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護理質量實現最大化,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服務。
[1]凌怡.急診EICU 患者72 例無縫隙護理模式的臨床療效[J].中外醫(yī)療,2010,29(35):156-157.
[2]郁婷婷.急救護理新模式在危重創(chuàng)傷急救中的應用體會[C]//第五屆全國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暨常州市醫(yī)學會急診危重病及災害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年會論文集,2009:580-581.
[3]徐瓊英.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急診科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14-15.
[4]鄒小芬,鄒小瓊.優(yōu)質無縫隙護理對急診內科患者不良情緒及病情康復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22):15-17.
[5]吳紅紅.無縫隙護理服務模式在急診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12):156-157.
[6]翁澤華.無縫隙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21):3368-3370.
[7]曾亮芳.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急診科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13):1797-1798.
[8]王敏蘭.無縫隙護理對ICU 患者感染及停留時間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6):1501-1503.
[9]孫芹,黃春艷,孟凡,等.手術室開展計劃巡回無縫隙護理的臨床應用的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4):228-229.
[10]程寶珍,張小紅,牛娟.急診全程優(yōu)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