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海
(連云港市東港中學東校區(qū),江蘇 連云港 222000)
“配合訓練”在50米跑教學中的應用
于生海
(連云港市東港中學東校區(qū),江蘇 連云港 222000)
50m跑屬于短距離快速跑項目,也是全國中學體育中考的重要內容,因此體育教師非常重視該項目的教學。但是,縱觀當下的教學現狀,我們發(fā)現練習過程中缺乏一種全面的、辯證的思維,導致練習處在一種形式化與無效性的困境中,通常表現為練習內容與形式的單一。筆者通過實踐、探索出了通過上下肢、供能與動作行為、呼吸與擺臂、力量與速度等方面的配合,來提升50m跑的能力。
通過訓練,我們發(fā)現許多學生上下肢配合不協(xié)調,有的擺臂較快,抬腿較慢。反之,有的抬腿較快,而擺臂較慢。還有,擺臂與抬腿在高速運動中配合不協(xié)調、出現短暫的停頓等現象。針對以上現象,筆者認為在50m教學過程中缺乏對上下肢配合的訓練,也就是說二者的相互配合訓練進行的少,直接制約跑的經濟性。一般在訓練中,借助準備活動可以訓練上下肢的相互配合,行進間的臂繞環(huán)、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踢腿運動等;在跑的專門性練習中通過行進間高抬腿、跨步跳、小步跑、單腳跳等與擺臂的練習。以上訓練一方面達到專項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練習上下肢的協(xié)調配合。
很多學生在跑的過程中節(jié)奏與速度沒有明顯的變化,導致成績不夠理想,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在50m全程跑的過程中缺乏合理的體力分配。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沖刺跑四者之間的銜接配合構成了全程跑,如何起跑,距離相對多少,上體姿勢有何要求,進入加速跑后上體有什么變化,途中跑中上下肢、速度特征是什么,以及進入最后沖刺的跑的要求和緩沖跑,這就構成了一個看似簡單,實際非常復雜的跑的過程。我們首先對各個跑段的特征進行單獨訓練,尤其是途中跑,各個階段的動作動作定型后,進行銜接性訓練,最終進行全程跑訓練。根據成績我們能夠分析各跑段的優(yōu)勢與劣勢,再根據個體情況做好銜接訓練。也就是說,只有跑段清晰、銜接緊密、節(jié)奏完美,全程跑的成績才能優(yōu)秀。
當下的田徑教學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一方面要考慮到運動技能的專業(yè)教學,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學生群體學習的興趣、態(tài)度、動機等。學生雖然對中考體育非常敬畏,但是面對技術與素質要求較高、比較乏味的50m、很多體育教師“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般都是在跑道上進行練習,借助的練習手段非常有限,一般都是跑道,其他的輔助性教具譬如球、游戲等較少,出現了一種“學訓式”的傾向,嚴重扼殺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50m跑除了完成必要的規(guī)范的技能教學的同時,一定要兼顧學生對跑的興趣與價值觀,更直接說就是跑的價值教育。因此需要借助很多手段進行技術教學與素質訓練,讓學生感覺練習很快,但是感到很累,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達到技能與興趣的完美統(tǒng)一。學生的興趣提高了,練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提高了,運動技能的學習效果將會隨之提高。因此,需要創(chuàng)新各種不同的練習方式、手段、方法、要求,不斷地變化,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祛除學生的應付心理,提升上課的質量。譬如,通過籃球場的各種線做變速跑、各種跑的組合練習、各種跳的組合練習、游戲長江黃河、貼鍋餅等形式做準備活動,借助小墊子、跳繩、沙坑、皮帶等進行專項體能練習,通過聽信號做反應跑、各種姿勢的反應跑、看手勢反應跑;利用踢足球20m射門、籃球快攻等球類來發(fā)展快速跑的能力等。這樣學生就很快就能喜歡看似枯燥的50m跑,讓學生跑出快樂、跑出興趣。
我們發(fā)現在跑的過程中,學生跑到40m左右的距離速度開始下降,很多體育教師都埋怨學生沒有盡力完成,甚至還批評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其實,一般情況是由于學生三磷酸腺苷儲備量少,分解快,剩余的少,能量輸出的速率下降,身體缺少必要的工作能力,制約著工作效率。因此,這個一般肉眼看不到的本質工作,實際卻是50m跑的一項重要訓練任務。當下的體育教師一般非常注重動作質量的訓練,尤其是在如何蹬地、移重心、擺腿、扒地等動作上糾結,而缺乏對50m跑供能系統(tǒng)的訓練。因此,通過4-6s的各種快速收縮的力量練習、速度練習都能對該供能系統(tǒng)進行較好的訓練。
重視踝關節(jié)的離心收縮練習,提高躁關節(jié)蹬伸力量。對于運動員來說,一般用肩負杠鈴跳的練習,但是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講,多做“縱跳”,要求雙足發(fā)力提踵,然后用一側腿承受重力充分屈足降重心。這種練習方法旨在提高踝關節(jié)工作肌群向心收縮練習的同時,也注重了離心收縮的練習,從而達到提高工作肌群離心和向心收縮的訓練效果。關注髖關節(jié)的訓練,“坐著跑”和大腿不能高抬,很多方面都是髖關節(jié)的力量不夠、靈活性不夠、還有柔韌性差等造成的。因此,增強髖關節(jié)的綜合素質非常必要。腰腹力量也是在短跑過程中不被重視的因素,好像腰腹力量離短跑很遙遠,其實,腰腹力量差制約短跑,譬如在跑動中出現坐著跑,就是因為不能提腰,導致重心低。沖刺的時候過分的后仰,也是這個原因。在跑動中表現身體左右擺、重心活動幅度大,主要原因是腰腹力量差,難以控制軀干,在上下肢擺動中無法控制身體的高速運動。
綜上所述,50m跑就是各種配合的運動,除了以上方面,還有神經與肌肉、速度與力量、呼吸與動作、心理與行為、收縮與舒張等的配合,所有的配合都應該是協(xié)調的,才能把整個身體的機能盡最大地發(fā)揮出來。
G807.04
A
1674-151X(2014)08-113-02
2014-06-17
于生海,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