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若洋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長春 130024)
一般而言,教育不僅僅只是包括知識方面的教育,同樣也包括為人處世、身體素質的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其中也包括了體育教學這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全面的高素質的人才。但是現在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發(fā)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在發(fā)展完善過程中也收到了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這篇文章就是根據這些影響因素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讓大學生不僅能夠進一步地鞏固以前的體育鍛煉能力,還能培養(yǎng)出新的鍛煉能力,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從而才能夠提高整個國民的身體素質。由此可以看出來,高校的體育教育關系到整個國民的身體素質,所以,加強高校的體育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要不斷地對高校的體育教學制度進行完善。
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迷于手機、電腦等高科技的科技產品,這樣就很少有大學生會在閑暇的時候做做體育鍛煉,因此,可能會導致許多大學生由于缺少應有的鍛煉,身體素質變差,進而許多大學生就出現了常說的亞健康問題,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指數正處于一個直線下降的階段。另外,許多高校不太重視體育教學,導致體育課程較少,學生得不到足夠的身體鍛煉。因為很多高校認為,大學生的體育教學去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觀念根本就沒有必要,體育教學課程的設置只是形式而已,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效果不大,因而學生自己也就對體育運動失去了興趣和熱情。最終導致體育教學出現瓶頸,從而最終導致我國公民的整體的身心素質越來越低。
在很多的高校中,體育教師根本就不重視大學生體育教學,他們往往只是完成自己的課程任務。經調查表明,相當一部分的高校體育教師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某一項運動技能,能夠應付最終的技能測試就可以輕松過關,并不是把“體制教育思想”作為自己的中心教育思想。甚至有的高校體育教師根本就沒有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傳統(tǒng)老舊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許多教師認為體育教學就是教授學生某一種體育才能,并且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就足夠了,通常采用的是“放羊式”的教學方式,這樣會讓學生喪失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同樣也有可能讓學生失去了創(chuàng)造的激情,在教學中根本得不到創(chuàng)新。另外,由于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老套,讓學生失去了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反而強制性的教學會讓學生覺得很無趣,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體現,根本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任何的體育活動都是在足夠寬闊的運動場地和足夠的體育器材的基礎上完成的。所以,在大學的體育教學中,硬件設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還有許多的高校還存在著運動場地落后、器材不夠用的問題,這就對教師教學的質量,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現在許多的高校對硬件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不夠重視,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學校,體育器材不斷被使用,也在不斷老化,磨損嚴重,甚至也出現了運動場地緊張的問題。所以,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最首要的就是要解決硬件設施的問題,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設備,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有效的硬件設施。
古往今來,“跑得快、跳得高、跳得遠”一直被當做體育教學所追求的口號,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思想根深蒂固,而這種思想根本無法適應當今追求公民整體高素質的社會要求了。所以,更重要的是,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它的社會效能,尤其是大學生的體育教學方式更是要注重創(chuàng)新,對于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僅依靠某一個標準,過于客觀往往會忽視體育教學的健康性能。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的情況來制定評價標準。另外,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依據,要減少競技成分在測試中所占的比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體育課程擁有高漲的熱情。而不是只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考核,這樣只會對體育教學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就對我國高校的課程教學模式有了一個基本的設計,直到現在,雖然有所改變,但是基本的模式框架并沒有改變。尤其是高校體育教學的模式,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一直沒有創(chuàng)新,這一點上,與中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課堂上,往往是教學作為主導,領導學生進行幾項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即使現在增設了選課模式,但是許多課程在現有的基礎上是無法完成教授的,沒有先進的器材,沒有足夠的場地,有些創(chuàng)新式的課程最終只能成為擺設,因而學生不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學習體育課程,也就達不到體育教學的效果了。學生接受體育教學不再是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也不是完善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只是為了最終的合格分數,強迫自己進行鍛煉,這樣一來,體育教學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也就無法發(fā)揮它的社會效能了。
當今高校體育教學的模式得不到創(chuàng)新,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受到了傳統(tǒng)的落后的教學觀念影響,只有將傳統(tǒng)的、腐朽的教學觀念完全拋棄,才有可能促進新的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不僅僅是為了自身的身體健康來進行體育鍛煉,而是將個人健康與社會健康有效地結合起來。教育要以人為本,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個人的身體素質,要將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出發(fā)點來進行教學。另外,教師要制定合理的教學體系,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要時刻記住體育教學是終身的教學,所以,要突出對學生終身受益的知識來教學,讓學生即使在沒有教學的引導下,也能夠自己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身素質。
要想適應當今社會的高校體育發(fā)展的方向,就必須首先從教師的個人素質來進行。教師的專業(yè)知識也要與時俱進,并不是說教師就是完美的,他也同樣需要不斷進步,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他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體育師資一直是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的一個重點,因為師資的力量直接關系到學校的體育教學的質量高低。另外,教師也要提高自己與學生的溝通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容易地將知識教授給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導,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自己特有的鍛煉技能。所以當今高校體育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yǎng)高素質、具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體育教師,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任何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的進行都需要一個好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學校一定要加強環(huán)境的建設,投入足夠的技術和資金。另外,硬件設備的完善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不斷引進新的器材也是學校要做的。尤其是在現在生源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對場地和器材的需要也是不斷增大的,學校要加強場地的建設和課程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有一個較大的提高。在當今數字化的時代,信息技術的引進也是必要的,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總之,只有擁有了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才能夠保證高質量的體育教學,不管是學風建設還是環(huán)境建設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高校體育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高校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無論是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模式,還是教學評價標準和教師的綜合素質,都對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只有不斷提高高校體育的教學管理水平,時刻掌握教學管理這個動態(tài)系統(tǒng),協(xié)調教學過程中各方面的關系,才能打破傳統(tǒng)的落后的教學觀念,讓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與時俱進,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另外,要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讓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能讓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有體現出價值,并對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直接決定我國未來的整體公民的綜合的體育素質,所以,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至關重要,要為培養(yǎng)更多的具有高素質的人才而努力。
[1]周登蒿.學校體育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3]肖新橋,劉虹.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