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立新 張國良 李 鵬 張連江 張 輝
(1.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101;2.吉林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科學分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101)
肌內脂肪含量與肉質密切相關,優(yōu)質牛肉肌內脂肪含量高,具有明顯的大理石紋。肌內脂肪影響肉的嫩度、風味、肉色、系水力[1]。脂聯(lián)素(adiponectin,ADPN)是脂肪細胞表達最豐富的細胞因子,大量存在于血液循環(huán)中。相關文獻表明,ADPN是脂肪代謝的重要調控因子[2]。本課題組成員研究結果,ADPN水平和奶牛圍產期的脂質代謝密切相關,脂聯(lián)素有望成為調節(jié)肉牛肌內脂肪最有前途的候選基因。
通過觀測延邊黃年、草原紅牛育肥的不同階段主要肌肉塊中肌內脂肪的含量、ADPN mRNA水平及其與肉牛肌肉大理石紋等級的關系,為探尋肉牛與肌內脂肪沉積相關的基因提供試驗基礎。
各選擇30頭健康、體況相同、體重接近、18月齡左右的延邊黃牛和草原紅牛,分別隨機分成3個重復組,每個小組均10頭牛,供試肉牛單圈單槽飼喂。預試期10 d,精飼料日喂量逐漸增加到設定的營養(yǎng)水平后,進入正式肥育試驗期,肥育時間6個月(前期4個月,后期2個月)。試驗期間,分別于育肥的每月齡末采集脂肪樣品(尾部),熒光定量RT-PCR法檢測ADPN基因表達量(mRNA水平)。肥育期結束時從每個重復組中隨機抽測3頭肉牛屠宰。屠宰后采集眼肉等主要的肌肉樣品,檢測其脂肪的含量,評定大理石紋等級。
1.2.1 主要試劑與工具酶
Trizol試劑購自Gibco公司;瓊脂糖(Promega)、酵母浸提物、Tris購自TaKaRa公司;焦磷酸二乙酯(DEPC)購自Sigm;乙醇、異丙醇、氯仿均為分析純國產試劑;乙二胺四乙酸鈉(EDTA)、十二基烷硫酸鈉(SDS)、飽和酚等為長春Biotech公司產品;標準分子量DL-2000 Marker購自TaKaRa公司。反轉錄酶AMV Reverse Transcriptase為NEB公司產品;T4 DNA連接酶、RNasin為Promage公司產品,Taq DNA聚合酶為TaKaRa公司生立,DH5α宿主菌為本實驗室自制。
1.2.2 主要儀器設備
恒溫空氣浴振蕩器(上海智城ZHWY-103D);GeneQuant核酸濃度測定儀(英國pharmacia Biotech,Ltd公司);不銹鋼數顯式鼓風干燥箱;紫外線透射反射儀WP型(永嘉上塘儀器廠);脂肪測定儀(SZF-06A上海新嘉電子有限公司);7930型高速冷凍立式離心機(日本KUBOTA公司);PCR儀Tpersonal2000型(德國Biometra公司)、DY-Ⅲ型電泳儀(北京六一儀器廠);恒溫水浴箱(丹東市醫(yī)療器械廠生產);ABI PRISM 7000型熒光定量PCR擴增儀(美國ABI公司)。
試驗期間,同一肉牛品種同一育肥階段喂飼相同的日糧,不同育肥階段飼喂不同的日糧。粗飼料自由采食,以玉米秸桿為主。試驗期間肉牛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分別于育肥的每月齡末,采集尾部脂肪樣品300 mg,存于液氮中備用。于育肥的22月齡末、24月齡末肉牛屠宰時,以眼肉評定大理石紋等級,并采集胴體中主要肌肉塊樣品:眼肉、胸肉、上腦、腱子肉、腰肉各100 mg于-20℃保存,待測肌內脂肪含量。
主要肌肉樣脂肪含量,為肌肉干物質中脂肪所占百分比IMF(mg/g),(索氏浸提法)。
脂肪樣品中ADPN mRNA水平(熒光定量RTPCR法)。
肌肉大理石紋等級(中國優(yōu)質牛肉等級標準)。
肉牛大理石紋等級參照“優(yōu)質牛肉系統(tǒng)評定方法和標準(96-003-04-12)”。對照大理石紋等級圖片,確定眼肌橫切面處大理石紋等級。大理石紋等級共分7個等級:1級、1.5級、2級、2.5級,3級、3.5級和4級。大理石紋極豐富為1級,豐富為2級,少量為3級,幾乎沒有為4級,介于兩級之間為0.5級[3]。
Trizol兩步法提取脂肪組織總RNA,操作步驟按說明書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查RNA條帶的完整性,測定RNA純度和濃度(DNA/RNA測量儀),將各樣品RNA用DEPC水調至相同濃度,反轉錄,制備成cDNA。利用Primer Express 2.0設計軟件,根據Genbank中ADPN序列,設計引物(上?;瞪锕こ坦竞铣?如表2。常規(guī)PCR。電泳后用凝膠試劑盒回收,連接到PMD18-T載體,轉化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細胞,克隆后提取質粒,進行重組質粒的PCR和雙酶切鑒定。將鑒定正確的陽性克隆送上海生工進行序列測定。
表1 延邊黃牛、草原紅牛育肥階段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將測序正確的質粒經純度及濃度測定后,用滅菌四餾水分別做梯度稀釋,作為RT-PCR反應的陽性標準模板,每個水平設3個重復、3個陰性質控(NTC)。PCR體系(25 μl):ddH2O 16.2 μl;dNTPs Mixture(2.5 mM)2.0 μl;10×Taq-buffer 2.5 μl;上、下游引物(12 pmol/μl)各 1.0 μl、探針(15 pmol/μl)1.0 μl;Ex Taq 酶(1 U/μl)0.3 μl;temperate DNA 1.0 μl。反應條件為:95 ℃預變性3 min,95 ℃變性15 s,60 ℃退火1 min,ABI PRISM 7000型熒光定量PCR儀(美國ABI公司)中擴增50個循環(huán)。
表2 ADPN引物與探針
統(tǒng)計學分析熒光定量測定的ADPN mRNA拷貝量,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用SPSS10.0軟件進行分析,One-Way ANOVA(方差分析)組間差異顯著性。
表3 肥育末期不同品種肉牛優(yōu)質切塊肌內脂肪含量(%)
統(tǒng)計結果(見表3)顯示,延邊黃牛與草原紅牛22月齡與24月齡眼肉、胸肉、腱子肉、腰肉、上腦肉肌內脂肪含量差異均顯著(P<0.05),表明,隨著育肥期的延長,延邊黃牛與草原紅牛肌內脂肪含量呈顯著增加趨勢。
表4 各試驗組ADPN mRNA水平
分析結果顯示(見表4):從19月齡到22月齡,延邊黃牛脂肪組織中ADPN mRNA水平均隨著育肥月齡的延長(除第一個月齡外)有增加的趨勢(P<0.05),育肥期繼續(xù)延長至24月齡,ADPN mRNA水平又極顯著下降(P<0.01);草原紅牛從19月齡到22月齡,其脂肪組織中ADPN mRNA水平均隨著育肥期的延長而增加(P<0.05),育肥期繼續(xù)延長至24月齡,ADPN mRNA水平極顯著下降(P<0.01)。
表5 肥育末期肉牛肌肉大理石紋等級
本試驗結果(見表3):24月齡末的延邊黃牛和草原紅牛眼肉脂肪含量均顯著高于22月齡末(P<0.05);無論是延邊黃牛還是草原紅牛,24月齡時大理石紋均為3級,22月齡時肌肉大理石紋均為3.5級(見表5)。
近年來,研究者運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脂聯(lián)素的生理功能的研究不斷深入。脂聯(lián)素mRNA在豬脂肪細胞中表達豐富[4]。Ding(2004)認為脂聯(lián)素可能通過受體在豬的不同組織發(fā)揮生理作用。Sreenivasa等研究結果提示ADPN在雞的體內可能發(fā)揮與哺乳動物不一樣的生物學功能[5]。Fu等(2005)研究表明,經基因轉染而表達的脂聯(lián)素通過自分泌可促進脂肪細胞脂質的聚積[4]。本課題組試驗結果:體外試驗提示,新生荷斯坦乳用犢牛脂肪前體細胞ADPN mRNA上調脂肪細胞內脂肪蓄積,但當脂質蓄積到一定程度時,會呈現類似于人體肥胖時的脂聯(lián)素低表達的現象[6];奶牛的圍產期間,ADPN可通過激素和代謝中間產物參與脂肪代謝的調節(jié),提示ADPN可能是奶牛脂代謝中重要的調節(jié)因子[7];延邊黃牛與雜交肉牛脂聯(lián)素的基因表達與肌內脂肪含量密切相關,但與遺傳基礎不同的其他肉牛是否具有同樣的結果,尚需要進一步研究[8]。
本試驗結果:延邊黃牛、草原紅牛眼肉脂肪含量24月齡時顯著高于22月齡(P<0.05)(見表3)。肌肉大理石紋主要決定于肌內脂肪的含量,從表5可見,延邊黃牛、草原紅牛22月齡時肌肉大理石紋均為3.5級,24月齡時大理石紋均為3級。提示,從22月齡到24月齡內,延邊黃牛與草原紅牛的ADPN mRNA水平與肌肉大理石紋有呈負相關的趨勢。延邊黃牛、草原紅牛肌內脂肪含量從18月齡到22月齡期間增加(P<0.05),ADPN mRNA水平也呈增加趨勢(P<0.05)。提示,在肉牛的育肥前期ADPN mRNA水平與肌肉大理石紋有正相關的趨勢。延邊黃牛、草原紅牛的育肥階段,從18月齡始前4個月,ADPN mRNA與肌內脂肪量均呈正相關(延邊黃牛r=0.62;P<0.001,n=9)、(草原紅牛 r=0.78;P<0.001),而肥育的后2個月,ADPN mRNA與肌內脂肪量均呈負相關(延邊黃牛 r=-0.67;P<0.001,n=9)和(草原紅牛r=-0.81;P<0.001,n=9)。是脂聯(lián)素基因的表達量降低上調了肌內脂肪的沉積,還是肌內脂肪的沉積上調了脂聯(lián)素基因表達的下降尚不明確。但是否提示可以將脂肪細胞因子脂聯(lián)素作為肉牛肌內脂肪調控的一個后選基因,目前尚無相關文獻報道。鑒于本試驗樣本數少,對脂聯(lián)素基因表達與肉牛肌肉大理石紋的關系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延邊黃牛、草原紅牛的ADPN mRNA水平在育肥的18月齡始到24月齡末階段,前4個月與肌內脂肪含量均正相關,后2個月均呈負相關。提示,延邊黃牛與草原紅牛的ADPN mRNA水平與肌肉大理石紋均有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