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形勢就像劈竹子,下面各節(jié)順著刀勢就分開了,比喻作戰(zhàn)或工作節(jié)節(jié)勝利,毫無阻礙。
在西晉時期,有一個叫杜預的大將軍,足智多謀。當時,他向晉武帝建議出兵徹底消滅吳國。
晉武帝猶疑不決,便召來大臣們商議,結果有不少大臣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是一個強敵,另外,在夏天河水泛濫,很容易發(fā)生瘟疫,對不適宜在沼澤地區(qū)打仗的北方士兵來說,是很不利的,不容易取得勝利。因此大臣們建議等到明年春天再發(fā)兵,那個時候會有取勝的把握。
可是杜預堅持自己的主張。他說: “現(xiàn)在我軍軍威大振,正像劈竹子一樣,劈開了幾節(jié)之后,下面的竹就會迎刃而解,一劈到底了?!?/p>
晉武帝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了杜預的意見。杜預立刻出兵,他在不到十天的時間里,攻占了吳國的許多城池,還俘虜了吳國的都督及官員200多人,接著,他率六軍勢如破竹地向吳國發(fā)動進攻,滅掉了吳國。
杜預之所以要拿“破竹”來作比喻,是因為竹子和木頭等材料相比,的確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背后的道理
竹子有驚人的生長速度。竹子成材也很快, 一般新竹經
4-6年加固生長,就可以采伐利用了。竹子的產量也很高, 比一些速生樹種的年生長量還要高出許多。竹子這種材料的性能也很好,竹材的收縮量小,彈性和韌性都很強;而且竹子的質地堅韌,紋理細密而直,割裂性非常強。用刀破竹時, 只要剖開了最初的幾節(jié)后,隨著一陣連續(xù)的“叭叭”聲, 其余部分就會全部自動破開了。正是因為竹子的這種特性,杜預才用竹子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