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靖 (河南省鄲城縣婦幼保健院,河南 鄲城 477150)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58例不孕癥患者,給予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進行治療,并取得滿意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7月~201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58例不孕癥患者作為本次治療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2~38歲,平均(26.5±1.3)歲;發(fā)病病程2~8年,平均(4.8±1.3)年。原發(fā)性不孕癥有28例,繼發(fā)性不孕癥有30例。所有患者術前經過B超、血尿常規(guī)、凝血功能、腎臟功能等檢查后,均符合手術適應證。
1.2 診治方法:經期后3~7 d可行宮腹腔鏡手術,術前2 h需將陰道清洗干凈,并給予靜脈全麻。首先,利用宮腔鏡對患者宮腔進行有效檢查,并依據檢查結果選擇不同的手術術式,如子宮縱隔切除手術、輸卵管插管手術及宮腔粘連分離手術等,然后注射適量亞甲藍液,若輸卵管無任何阻塞現(xiàn)象,可再次注射適量的甲硝唑溶液[1]。術后在腹腔鏡輔助下進行手術,通過腹腔鏡對盆腹腔狀況進行嚴密觀察,并依據觀察結果選取輸卵管整形手術、盆腔黏連分離手術及卵巢囊腫切除手術等[2]。術后用勝利鹽水對盆腔進行有效清洗,給予適量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
1.3 臨床療效標準:通暢:注射亞甲藍液時,無出現(xiàn)任何阻力,宮腔內無任何返流現(xiàn)象,傘端溢出較為通暢;不通暢:注射亞甲藍液時,存在一定阻力,部分液體會返流,傘端溢出量較少;阻塞:注射亞甲藍液時,阻力過大,液體全部返流,傘端處無任何液體流出。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實驗數(shù)據均通過統(tǒng)計軟件 SPSS 13.0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手術前后對比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孕癥病因分析:58例不孕癥患者經過宮腹腔鏡聯(lián)合檢查后發(fā)現(xiàn),28例原發(fā)性不孕癥患者發(fā)病原因中,盆腔炎占42.9%,其次子宮內膜異位、輸卵管阻塞、卵巢囊腫;30例繼發(fā)性不孕癥患者發(fā)病原因中,盆腔炎占50%,其次子宮內膜異位、輸卵管阻塞、卵巢囊腫。研究表明,原發(fā)性不孕癥與繼發(fā)性不孕癥發(fā)病原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盆腔炎是導致不孕癥的主要因素。詳見表1。
2.2 手術前后輸卵管通暢狀況:58例不孕癥患者術前輸卵管通暢率為15.5%,術后輸卵管通暢率為65.6%,手術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58例不孕癥患者手術前后輸卵管通暢狀況
不孕癥是常見的婦產科疾病之一,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常規(guī)診治方法無法對其病因進行準確診斷。隨著腹腔鏡、宮腔鏡檢查技術推廣和應用,有效提高了不孕癥臨床確診率,同時與手術進行配合,能夠取得顯著性的治療效果。
宮腔鏡能夠觀察到整個宮腔內狀況,并對子宮內膜異位、子宮息肉及子宮內膜炎癥等進行有效判斷。在宮腔鏡與腹腔鏡共同檢查下,能夠明確患者發(fā)病原因,提高臨床確診率[3]。而腹腔鏡能夠直觀、清楚觀察到整個盆腔面狀況,并對患者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等狀況進行評估,觀察患者是否存在盆腔粘連、輸卵管阻塞、卵巢腫囊等癥狀,同時給予對癥治療,并將組織切除送至病理檢查,有效提高不孕癥臨床診斷準確率。本研究結果表明,盆腔炎是引發(fā)不孕癥主要因素,占有40% ~50%比例,其次為子宮內膜異位、輸卵管阻塞、卵巢腫囊等。本研究結果表明,經過臨床治療后,輸卵管通暢率從原有的15.5%,提升到65.5%。
總之,給予不孕癥患者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明確不孕癥產生原因,改善輸卵管阻塞癥狀,值得在臨床治療實踐中推廣使用。
[1] 李 蕾,劉 陶,劉 靜,等.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在女性不孕癥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7(3):65.
[2] 劉美娜.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診治不孕癥23例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9,7(2):78.
[3] 景 艷,郭麗璇,唐麗珍,等.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在女性不孕癥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3(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