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峰
感受滄海變桑田
從80年代進入長江黃河流域開始拍攝,這就是我的生活,是我畢生努力追求的事情。
記得當年千辛萬苦到了黃河源頭,才發(fā)現(xiàn)滔滔江水是源于春天凍土融化,一滴一滴泉水匯成的涓涓細流,心情極為復雜和感動。從沿海城市來到青藏高原,被這里的大山大水、醇厚的人情民風感化,一待就是三十年。
這些年,眼見著雪線逐漸上升,震撼了我的冰川,如今絕大部分都已經(jīng)融化掉了。也有一些地方,比如鸕鶿島,2005年這里還沒有水,幾年不來,水漫黃沙。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人與自然才是最純真的信仰
在行走拍攝的路上,我曾經(jīng)遇到了一位很長時間沒有回家的藏民。當我問他,你在外邊最想念的事情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雪山、草原、牛羊、家人。他把自然放在前面,令我不解,那你的家人呢?他說,沒有雪山哪有草原,沒有草原哪有牛羊,沒有牛羊哪有人類哪有家。這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自然的敬畏與尊崇,和自然融為一體,真正是大智慧。
而在三江源這30年的拍攝歷程中,我最大的體會也是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人愛自然,自然愛人。
留存最真實的歷史影像
在調(diào)整照片的時候,對于色彩和細節(jié),哪怕能一點點接近真實,我也要盡力去還原。在留存歷史真實的時候,要抱著追求完美的態(tài)度,所以我們要求自然環(huán)境原來是什么樣,照片就是什么樣,不做任何夸張和處理,作為歷史,不能造假。因為這些作品是提供給科技人員、歷史考古人員的。
感恩這一路的所遇
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名記錄者,一名拿著相機生活的記錄者。在生活當中記錄,在記錄當中生活。時代在進步,誰能想象過三十年、七十年、一百年之后,我們的社會發(fā)展是一個怎樣的進程呢?有人把它記錄下來,多好。
這一輩子,我就是一個以相機做工具的放牧員,記錄大自然、雪山、草原、牧民,一輩子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實在是太幸福了。由衷地謝謝大自然,謝謝一路上遇到的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