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記者 易靖茗 編輯丨伊蕊 郵箱丨E-mail:mingaai@163.com
與同行好友聚會閑聊,知道她之前的同事很快就要喜結良緣了,出于專欄責編的習慣,好奇地問了一句,“新郎是哪里人?”答曰“臺灣人哦。”于是,自然而然,已近“癡迷”兩岸婚姻的我,趕緊要來電話,想要聽一聽這位“新新娘”的兩岸愛情故事。
由此,我認識了大陸準新娘員鈺和臺灣準新郎巫子儀。這可是我第一次在專欄里采寫準新娘新郎的故事喲(“準”嘛,這里指已領取大陸結婚證、未舉行儀式的人)。
采訪過程幾經(jīng)周折,此時的員鈺和巫子儀已經(jīng)離開北京到上海發(fā)展,沒有辦法現(xiàn)場采訪,電話、短信、郵件、微信、微博……能夠用得上的通訊工具幾乎都派上了用場,那幾天正趕上“中國好聲音”第三季要去她那里錄音,能給我的時間總是很有限,雖不忍心打擾,但在我的一再“追蹤”下,總算了解了這段跨越海峽的動人愛情故事。
2011年,在北京上班的新疆姑娘員鈺經(jīng)一個倆人共同的朋友介紹,認識了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讀中醫(yī)碩士剛畢業(yè)的臺灣小伙巫子儀。隨后,因倆人天南海北各一方,交集的地方并不多,倆人只是認識而已。一次偶然機會,巫子儀和他的幾位臺灣同學報名參加了國臺辦舉辦的一個夏令營活動?;顒有谐探?jīng)過北京。于是,在北京停留的那幾天,員鈺被朋友叫了出來。年輕人在一起,自然共同愛好格外多,大家一起唱歌、玩兒桌游。沒想到,就在這喜樂玩耍的過程中,這對青年男女彼此就產(chǎn)生了一些特別的“好感”。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一見鐘情,呵呵。之后,他們就回廣州了;然后,我們開始常常在微博、微信上有了互動;后來,剛好他過生日,就主動給我打了電話,當時也沒有特別說什么,只覺是普通朋友之間的閑聊。可就是那一個電話之后,我們的關系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回憶緣起的那段往事,員鈺的語氣甜蜜極了。
不過,想要在一起,需要考慮的方面還是比較多。比如,兩個人當時是一個在廣州一個在北京、一個是大陸的一個是臺灣的、一個是東部人一個是西部人、彼此對對方的了解還很淺,等等等等??傊?,兩個人如果決定要走到一起,肯定路是比較辛苦的,一定要經(jīng)歷重重考驗。一開始,理性一些的員鈺始終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接受這段感情,“但最終是在他的一通電話中,我答應了他想要一起走走看的請求。要愛,就要勇敢地愛,如果連嘗試都不敢的話,失去了愛情,那就真的太可惜了。”
要在一起,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異地問題。巫子儀本來的打算是畢業(yè)之后就回臺灣發(fā)展的,為了員鈺,他毅然放棄了自己當初的決定,來到北京。
“剛開始我們在電話里跟雙方家長報告的時候,家長們都嚇了一跳,尤其是我媽,還怕我被騙了,哈哈。他爸媽一聽到新疆,覺得好遠??!但是很幸運,我們雙方的父母都還是很開明,很能理解我們的家長,所以他們還是尊重我們的決定,希望我們好好發(fā)展,他媽媽也暫時放棄了想讓他回臺灣發(fā)展的打算?!眴T鈺回憶說。
2012年8月,巫子儀的爸爸突然腦出血住院,需要他回臺灣照顧一段時間。這對于每天都在一起的兩個人,無疑是一次較大的考驗。但結果是,考驗不但沒能考倒他倆,而且產(chǎn)生了非常強大的愛情正能量,又一步地拉近了他倆彼此的距離。愛情的上帝有時就會眷顧有情人,時不時地給以機會。
“還好,巫爸爸的病情好轉得比較快。那段時間,他在臺灣只待了一個多月,再回北京來,他陪了我很長時間,一直到年底。他不在身邊的時候,我們就常常用微信聯(lián)系,知道對方每天都在干什么,互相提醒要照顧好自己。”
講起離別的那段時間,員鈺直言,那是一段難熬又甜蜜的日子,分開以后,才懂得更珍惜彼此。
回到北京以后,巫子儀和員鈺繼續(xù)為工作忙碌著。但忙碌的日子因為有了愛,才更溫暖。
“子儀的生活習慣很好,不抽煙不酗酒,吃飯也不挑剔,很多時候我覺得很像我爸爸,很有家庭責任感。
“之前我的工作有晚班,晚班時間是10點下班,只要他在北京沒出差,都會去單位接我下班。
“我休息的時候比較喜歡出去逛,出去‘兜風’,吃好吃的。他比較宅,但是他跟我在一起都很愿意陪我出去,任何事情都先想著我。
“每次家里大掃除,我掃地、拖地,他幫著挪東西,我洗好衣服,他會幫著晾。
“他還很喜歡設計家里和DIY,雖然是租住的小屋,也被我們設計、擺放得很合理,方便又充分利用空間?!?/p>
……
員鈺說,這種幸福雖然很簡單,我們卻很享受?!按蠖鄶?shù)時候我們都會在家做飯吃,子儀可是我們家的大廚,因為他一直在大陸上學的原因吧,我們在飲食上并沒有太大的差異。通常我們都會頭一天晚上就把食材準備好。他一般下班比我早,就會提前回家做準備。等我下班出門的時候他開始洗菜、切菜,一切準備完畢,等我到家換完衣服的時候,一桌子好菜已經(jīng)擺好了。吃完飯的碗也是他洗。因為我的手用水用多了會裂口子,他笑說我這是富貴手,我說我這是大廚手……”
“在一起相處的日子里,我們一直都很默契,不知是不是因為我們兩個太像,常常能想到一塊兒去。我覺得我算是比較文靜型的女孩,但在他的眼里我比較多變,說我是百變小魔女,有時文靜得像個小女孩,有時又活潑得像個大男孩,而且他常說我的心情像是‘晴時多云偶陣雨’,讓他每天像在洗‘三溫暖’一樣,其實那也是因為只有在他面前我才會像一個沒有包裝過的真實的自己,有什么情緒就會直接地表達,雖然有時他會覺得有點直接,我想這也許是不同地域人表達上的一些差異吧。
“而他,個性算是比較穩(wěn)重,誠懇實在,一開始接觸時,表面上的個性也是比較靜的那種,但其實內(nèi)心也是個悶騷的大男孩,所以說我們兩個真的是有太多相似之處。
“他最吸引我的地方應該就是善解人意吧!他總是很能分析我、引導我,無論是在待人處事方面,或者是在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在我沒有主意時,他經(jīng)常能給我一些比較正確的方向。我很喜歡和他溝通交流,這也是他在和我一起時一直強調(diào)的,倆人之間的相處一定要有良好的溝通,彼此心里不藏事,有想法就交流,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磨合。他也說我最吸引他的地方,除了善良真實外,其實就是能與他溝通,因為沒有什么事比能相互溝通交流更重要了。和他在一起,我學會了什么叫相處,什么叫愛,真正感覺到了‘愛’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員鈺就這樣在簡簡單單的日常生活中,享受著超級的愛情滋味。
今年初,經(jīng)過去年一整年的糾結和思考,以及各方面的衡量之后,員鈺和巫子儀決定一起到上海發(fā)展。
“表哥在上海這里有家琴行,我也重拾音樂專業(yè),堂弟也正在上音讀研,一家人在一起打拼,互相有個照應。而他,我笑說一個臺灣人,北上廣現(xiàn)在都呆全了。如今,我們?yōu)榱四軌蛟谝黄?,彼此都為對方做出了一些犧牲。這也就是所謂愛的力量吧!”
說起彼此的父母親人,員鈺坦言:“我們雙方的父母一直都是我們最該感謝的人。我們在一起兩年多,他去過我家兩次,我爸媽還有其他親戚,都對他挺滿意的。見到他本人之后,我媽媽也逐漸消除了之前的一些顧慮。我雖然一直還未去過他家,他父母都是在他的描述中,還有通過skype的視頻聊天中了解我。能得到這樣的爸媽們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們能夠在一起最最幸運的事吧。”
今年清明節(jié)放假的時候,員鈺和巫子儀的父母分別從烏魯木齊和臺灣飛來上海見面,都說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兩個家庭能夠融洽地相處、交流,彼此尊重、理解,是兩個人在一起幸福的基礎。員鈺說,雖然我們這一段姻緣線拉得真是有夠長的,但我們的心沒有距離。在雙方家長的祝福下,我們的婚期定在今年8月。
在事業(yè)上,巫子儀的態(tài)度是希望穩(wěn)中求進,雖然現(xiàn)在做的事情跟自己的專業(yè)沒有太大關系,但為了先安定好員鈺的工作,所以他也選擇了先一起在表哥的琴行里努力打拼。
“其實,我們倆也覺得能在一起工作是件幸福開心的事,當然他醫(yī)生的職業(yè)不能放掉,以后遇到好的機會還是會把握。目前,我們這些家人的身體健康也都要依賴他呢?!敝v起這些,員鈺笑得特別開心。
是呢,有什么事情可以比相愛的兩個人,能夠每天在一起,做著相同的事情,一個眼神、一個會意的笑,更讓人覺得幸福原本就這么簡單,就如此真實的呢?
說起未來,員鈺說,“我們一直以來得到的都是祝福、理解和支持,覺得要加強的就是對于父母的照顧,由于父母年紀也漸長,對于原本生活的環(huán)境也比較習慣,所以我們在外漂著,離雙方的父母都遠,接下來要努力的目標,除了事業(yè)上的打拼外,最希望的就是能常回家看看,或者是能把他們接到我們的身邊一起生活。再接下來考慮的問題還有到時生孩子要在哪里讀書的問題,兩岸的教育各有優(yōu)缺,生活環(huán)境各有特色,實在很難去權衡選擇,這都是需要繼續(xù)去討論、溝通的。
“關于兩岸發(fā)展的問題,我們非常關心,何況我們自身就是兩岸發(fā)展的最好見證和結果,所以,對于兩岸未來,我們更加希望,發(fā)展一定要以便民為目的,為我們中華這個大民族的強盛為目的,多出臺些好的便民政策。比如,臺灣人民在大陸辦理一些相關業(yè)務,若沒有中國大陸身份證就無法方便地辦理,雖然這要真正實現(xiàn)統(tǒng)一標準是有非常大的難度,但還是希望能多開放以臺胞證就能辦理的一些處理方式,不然有時真的很麻煩。當然,這種現(xiàn)象如在臺灣生活的話,也是可能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最期許的就是盡可能地給兩岸聯(lián)姻的家庭更加方便的生活?!?/p>
兩岸婚姻,其實不就是兩岸和平的晴雨表嗎?■